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香水罐事件简析《是,大臣》系列的观剧层次

2023-07-07 14:05 作者:脉望饮秋尘  | 我要投稿

特别想说下YM库朗香水罐的事。整个事件是由一系列【当事人的主观意识尚待商榷】的细节连缀起来的。

  • Step1:安妮(首相夫人)很喜欢香水罐,但被告知无法私自收取五十英镑以上的国礼,于是她惋惜地对伯纳德说要是它不值五十英镑就好了——安妮有没有暗示伯纳德帮她“想办法”的意思。

  • Step2:伯纳德找“面善”的阿拉伯小哥帮他估价,且不论是他决心暗示对方必须给我估在五十英镑以下还是对方暗示可以帮他估在五十英镑以下——伯纳德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想得到一份罔顾事实但符合预期的估价报告。

  • Step3:最后得到一份写在菜单背后的49.95镑的估价报告——这里显然是埋了双重喜剧包袱,一是文本载体比较扯淡(哪怕这是一份不错的菜单),二是价格的数据过于踩点。这里其实就很明显了,即作为高级文官的伯纳德不可能不知道这是一份假到不行的估价报告。

我们再来倒推一下整个事件,伯纳德为什么想帮安妮留下香水罐?

  • 原因一:他比较善良,不忍心看着安妮失望。——都市情感剧的路数

  • 原因二:他想讨好首相夫人乃至首相,提升自己在哈克心中的好感度(后面剧情特地交代了哈克在不知道此事泄露之前对此感到非常满意)——政治讽刺剧的路数

当然两种原因也可以兼而有之,一部内涵丰富的、有足够讨论空间的剧是不会将任何一种可能性限定死的。

正如《大明王朝1566》名台词所说,有些事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要是安妮稳稳妥妥地把罐子放在外人看不见的地方,要是《卫报》记者没有恰好看到也没有恰好开始感兴趣,那啥事儿没有;一旦这件事捅到台面上,那么私收国礼、伪造文书每一件都够闹得鸡飞狗跳(虽然可能还是没有汉弗莱捅的娄子大)。这时候另一个情节主题出现了:汉弗莱以曝光在库朗使馆喝酒、让大臣挨鞭子为要挟,逼迫哈克不把伯纳德兜出去。汉弗莱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 原因一:他不忍心亲爱的high-flyer小伯纳万劫不复。——都市情感剧

  • 原因二:一旦开了高级文官被当作断尾逃生的那个尾巴的先例——虽然这次确实是伯纳德自己在哈克不知情的情况下操作了一点东西——很容易造成以后一旦有点什么危机就扔一个公务员出去顶着的后果。公务员是不能被抛弃的,至少不能被政客抛弃,这是贯穿全剧的文官集团的理念和立场。——政治讽刺剧

这两种原因当然也可以兼而有之,而且兼有的可能性更大。毕竟汉弗莱对伯纳德个人确有提携和教导的意向在。

余论

《Yes, Minister》和《Yes, Prime Minister》因为是政治讽刺喜剧,在观看的时候很容易会发现有这样两个分析维度纠缠不清:角色既定的人物性格,和角色在剧中承担和内容和结构作用。比如汉弗莱的骄傲自大、好为人师,哈克的有选择理想主义和选票至上,是人物性格使然,还是剧情需要他向观众们揭示一些内容(展示漫画化的文官形象和政客形象)?比如伯纳德在文官和政客之间走钢丝,是人物理念和目标使然,还是他承担普通观众的视角同时向两个集团进行审视和发问?毕竟情景喜剧的一大特点就是人物塑造的夸张与扁平,一般来说不会有人物的成长线(哈克的“学乖”和杀手本能逐渐显露属于操作层面上的经验积累,另当别论),而一切“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就是基础性的笑点构成。否则本剧将会变成世界上第一无聊的剧——歌颂政府的剧。

——当然两种原因也可以兼而有之,一部内涵丰富的、有足够讨论空间的剧是不会将任何一种可能性限定死的。


从香水罐事件简析《是,大臣》系列的观剧层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