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是托孤于周瑜?

2022-07-06 17:51 作者:御鬼人  | 我要投稿

建安五年(200年),东吴开国之主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传位给年仅十五岁的弟弟孙权。因为孙权当时年幼而局势又危险,所以孙策将孙权托孤于自己认为合适的臣属。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孙策将孙权同时托孤于张昭和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然而根据《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的记载,孙策临终之前是托孤于张昭,没有托孤于周瑜(创甚,请张昭等谓曰:"中国方乱,夫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足以观成败。公等善相吾弟!")。那么与周瑜“独相友善”的孙策临终前为什么托孤于张昭而不是托孤于周瑜呢?

接下来的内容都是本鬼的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即可。鲜为人知的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对周瑜有很多美化的描写,导致小说中的周瑜形象要优于史书记载的周瑜。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孙策平定江东时可谓战功赫赫,“外事不决问周瑜”这句话显得非常合理。

然而根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并没有突出的个人表现,小说里的高光时刻(推荐二张、计擒太史慈、计破刘繇等等)都是罗贯中替周瑜打得,罗贯中甚至将孙静败王朗的功劳给了周瑜。因此历史上的周瑜当时在孙吴军方的威望并没有小说中那么高。

最关键的是,周瑜在孙策打败刘繇后一度脱离了孙策集团而为袁术效力(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鉴于袁术集团与孙策集团的特殊关系和私人感情,孙策毫不在意周瑜离开自己而为袁术效力,还隆重欢迎了周瑜的归来,但周瑜终究算是跳过槽的人。

正因如此,周瑜在孙吴的资历是要比张昭、程普等人略逊一筹的,程普早年讨厌周瑜多少也与此有关。虽然周瑜重返孙策麾下后屡立战功,逐渐成长为孙策麾下的一等大将。但周瑜的资历和威望不足以让他成为孙吴的江北南渡士人集团的第一代表,这个位置一直是张昭的。

而江北南渡士人集团当时孙策集团的统治基本盘,托孤之臣肯定是要让统治基本盘的第一代表担任的。因此孙策临终前托孤于张昭,而没有托孤于周瑜。

孙策临终前为什么将孙权托孤于张昭,而不是托孤于周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