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要老是想着进体制内,从政策趋势来分析前景


倪闽景委员一句“大学生不要满脑子“央国政”(央企、国企、公务员)一下又冲上热搜, 年轻人不要老是想着进体制内”,前有公务员老师大批降薪,后有学生职场人仍然热崇考入编制内,政协委员的一句冲上热搜,其实反馈了大众对这个言论持不同意见,在近年的情况下,不管教育界还是社会人士一致都认为进入体制内比较稳定,薪水低也能接受。
相对笔者来说,笔者与倪闽景委员一致,同样不支持大量人以进体制为目标,从政策与趋向来看,前景并不是很好,下面从几个方向来分分析一番。
一、从降低地域经济差异来分析
北方相对于南方更热衷于考编,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南北经济差距已经越来越悬殊了,2022年北方地区GDP总量仅占全国的35.3%,在经济活跃度方面,南方的活跃度比北方高很多,可见不管国有经济还是民营经济在南方比较繁荣,大量北方城乡人口都往南方地域流动输入,按着国家解决地区平衡,全国经济一盘棋的思想,接下来会有更多资源往北部,西部地域倾向投入,也会给予政策的支持,当经济活跃度提高后,更稳定的体制内一般薪水也许有更多其他选择,大量学生与社会人士将不再以体制发展的唯一方向,年轻人择业的多样性可以减少大量年轻人进入体制内。

二、从人口规模越发减少的趋势来分析
由于出生率的降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常住人口将越来越少,比如东北,西北,边疆地区大量人口迁移至内陆或者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很少却有着大量的职能机构,地方政府为了减少支出,精简高效,大量人口较少的自然村落合并,乡镇合并,
这类改革在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村子都被列入了试点,如黑龙江伊春市,乌翠区下辖的乌马河、锦山两个街道裁撤合并为乌马河镇;向阳、曙光两个街道裁撤合并为翠峦镇;在友好区,双子河街道撤街设镇为双子河镇,铁林街道撤街设镇为铁林镇;而齐齐哈尔市,将碾子山区的富强街道撤街设镇为华安镇;
相对于更为高一个层级行政建制裁撤合并,而新生出生较少的各县市医院妇产科儿童医院也将裁撤合并,仅保留少量的医院留存该部门, 同样这些地方儿童将急剧减少,大量幼儿园将招不到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将逐渐裁撤,学校的教职工将很难被安置,综上所述,偏远地区经和济落后地区体制内职公务员,医院妇幼医生,学校老师等体制内职员需求将逐渐减少,将不再需要这么多体制内职员,需求的减少自然年轻人进入体制内的机会降低。

三、从国家共同富裕,降低基尼系数来分析
按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资产方面的基尼系数更是达到0.7-0.8%,从2012年到达0.4后便不断攀升,说明中国基尼系数高,贫富差距还在拉大,财富的分配仍然不够平衡,显然国家已经了解了这一点,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发展目标也变得更加急切,政策目前也将不断推行,专家说共同富裕并不是劫富济贫,而是提高中产收入人群,以目前体制内人员远高于私营普通体制外工作薪水为现状将逐渐打破,也许仍将有降低体制内新水的可能,但从目前来说更多的是提高体制外人群的可支配收益为目标,这是一种平衡体质内外人员间的矛盾,与此同时,年轻人认为择业收益上没什么差异的话,选择其他行业职位也没很大区别。

四、从解决地方国企事业单位家族垄断问题来分析
近来不断有爆出地方事业单位有家族垄断的倾向,县城市域越发以局限的几个家族牢牢把住,让体制外或者向上跃升的其他年轻人而愤愤不平,普通民众有不公或觉得上升通道局限的无力感,这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问题,解决此类问题可能将成为一个特别的课题,也许后续一个家族将限制人数进入一个地域或者一个系统的体制内职位,这也将分散与平衡社会不同人士进入体制的趋势。

五、从近期国家严肃处理体制内人员的私德问题来分析

江苏扬州的戴璐,河南焦作的张琳,云南的段颖,广东中山的邓洁,四川阿坝的秦玲玲 四川成都的陈枢,江西赣州的李秋平等私德公职人员不断爆出,牵涉出体制内权色交易,腐败滋生的现状,这些因私德问题的公职人员也将被清理出系统,体制内职员将面临更强更大的管理,在道德,工作强度等方面更加严格,相对于体制外显得没那么自由,年轻人如果选择进入不乏多了很多约束。
六、从各地财政收入,支柱产业来分析
之前各地以房地产为经济支柱,各地财政收入大多来源于此,不仅仅存在地方的债务问题,而且维持本地区体制内职员薪水方面也将变得难以为继,前有热搜8000万人公职人员,全国14亿人口,实际劳动力人口只有7.4亿,相当于约10个人就要养活1位公职人员,可想而知财政的压力之大,如果本地区没有强力的支柱产业,仅有的财政收入会陷入困难状态,不能及时发工资,收益将面临再次降低的风险,对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从以上方向我们可以看出,体制内相关新闻不断爆出,表明社会公众非常关注,也反应了群众对公平与权益的关注,体制内与体制外成了大众对贫富悬殊的普遍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体制内外关联越发突出,改革的脚步在体制内将不得不进行的阶段。
也许有可能公职人员面将临再次降薪,体制内职位将逐渐减少,也许不远的将来可能不再是金饭碗铁饭碗,体制内员工面临裁撤的可能,更将面临严峻的竞争考验,专业能力不行工作效益不高的体制内员工将面临失业,这在四五年后将陆续出现,这提醒咱们的年轻人一窝蜂的进入某个行业不是明智之选,在工作收益求稳定,事业上没有冒险和追求精神,对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件什么好事,同时国家政策方向需要引导年轻人走向不同的岗位而努力,当然如果有人进入体制内就不是为了利益,而是有一种崇高理想,有能力为国家服务好也是咱们所鼓励的,还是适宜而动,认清时势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哪里都可以很好的做出自己的贡献。
海理专注于政策分析,我们将分享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请朋友们请关注点赞收藏留言,让我们持续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