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明王朝1566里,胡宗宪要连夜拜见严嵩,其中关窍引人深思

2023-06-15 09:35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胡宗宪既是严嵩的门生,也是下级。从地方回到京里,先去拜见阁老,于情于理都没有问题。严嵩也提前在坐塌上等着胡宗宪,便是这种基于这种双方的默契。

严世蕃明言拒绝胡宗宪之后,管家传话时胡宗宪说:烦请转告阁老,有些话明天再说恐怕就晚了。

什么话明天再说就会晚了呢?

我们来捋一下:胡宗宪、杨金水和谭伦三人被召回京,原因是因为胡宗宪领衔上奏表明改稻为桑因为毁堤淹田一事,无法再干下去,并请求朝廷延缓。

既然改稻为桑是因为毁堤淹田被迫延阻了,而胡宗宪又对四个相关官员先斩后奏,这个时候嘉靖肯定会过问毁堤淹田的详细事宜。

而胡宗宪为了大局考虑,准备递给嘉靖的供状并不是事实的真相。那问题来了:

1)嘉靖是不是已经提前知道了毁堤淹田的真相,胡宗宪这样处理是否妥当?

2)严嵩又是否认可胡宗宪的处理办法?

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从胡宗宪的角度出发,此时他非常需要严嵩的支持。因为他先斩后奏,呈假供状都是为了保严嵩,此外,延缓改稻为桑必须要得到阁老的首肯。如果内阁不站在他这边,那这件事肯定黄了。

我们再从严嵩的角度出发,此时他获得的信息就是严世蕃毁堤淹田,而胡宗宪又借着毁堤淹田请求内阁延缓改稻为桑。要知道,谭伦这时候可是在胡宗宪身边。胡宗宪这么做是不是有裕王和清流的授意,严嵩并不敢肯定。

所以殿前奏对时很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严嵩认为胡宗宪递给嘉靖的供状是真实的,那这个时候胡宗宪的所有关于延缓改稻为桑的建议,对严阁老来说都只是为了倒严。严嵩这个时候大概率会沉默,而他一沉默,延缓改稻为桑就没戏了。

从后面看,严嵩此时装着打瞌睡,还说自己老眼昏花,其实都是不确定供状里面写的是啥。等到嘉靖定了胡宗宪为大局考虑、实心用事的基调,严嵩才建议胡宗宪辞掉浙江巡抚,只任浙直总督。这样的解决办法虽然逢迎了皇上,可对于胡宗宪来说,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倒自己既无权插手改稻为桑后续的事,还得给浙江那帮人擦屁股(对内抚住百姓不造反,对外抗击倭寇)。

胡宗宪说”明天再说恐怕晚了“,至此,还真就晚了。

再来看第一个问题:嘉靖是不是已经提前知道了毁堤淹田的真相,胡宗宪这样处理是否妥当?

其实这个问题更加致命。胡宗宪远在浙江,朝廷和圣上是什么心思他肯定不清楚。如果嘉靖已经知道了毁堤淹田的真相,并且执意要惩治严党。那岂不是严嵩和胡宗宪都完蛋了?

这个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胡宗宪和严嵩必须统一口径,打死不改口,才有转圜的余地。否则嘉靖一发怒,严嵩立马把严世藩抖落出来,那胡宗宪不就欺君罔上了吗?

所以,胡宗宪先斩后奏、递假供状这步棋是非常险的,他没有跟任何的京里大员商量就这样干了。如果此刻的政治风向是倒严的话,那胡宗宪肯定要下大狱了,连严嵩能不能保得住都两说。这个时候是不是再说什么都晚了?

从后来看,胡宗宪赌对了:嘉靖尽管从杨金水那儿知道了毁堤淹田的真相,但从大局考虑(为了捞钱),他还真就默认了胡宗宪的处理方式,而严党暂时也是安全的。

可对于胡宗宪来说,这次殿前奏对他只是保住了自己的恩师,而他自己还是要捏着鼻子去收拾浙江的烂摊子。假如前一天晚上他能跟严嵩来一番深谈:胡宗宪把浙江的实情以及自己的打算告诉阁老。以严嵩对胡宗宪的信任程度,他肯定会认真考虑延缓改稻为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而一旦严嵩站在胡宗宪这边,再去跟吕芳通个气。那浙江改稻为桑真有可能就按下暂停键或延缓键,那些清流想靠着浙江做文章倒严也就没门了。

这么一看,小阁老还真是坑爹啊。


大明王朝1566里,胡宗宪要连夜拜见严嵩,其中关窍引人深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