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辽宁辉山乳业陷硫氰酸钠超标疑云

2022-10-19 09:43 作者:辽宁活动资讯  | 我要投稿

2015年9月21日至9月27日期间。乳制品行业,辉山乳业被指硫氰酸钠超标引发舆论强烈关注,企业迅速回应平衡舆论声音,乳制品行业舆情大环境再遭损害。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辉山乳业硫氰酸钠超标事件陷入“罗生门”

  9月25日,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销售安全警示》,称辽宁辉山乳业高钙奶被检测出硫氰酸钠超标。硫氰酸钠是毒害品,少量食入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事件发生后,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检测人员立即赶赴产品生产地锦州市抽样检验,但称未发现企业有硫氰酸钠。27日,辉山乳业针对此事发表声明,称该批次产品绝无添加硫氰酸钠。28日,辽宁辉山乳业召开媒体发布会,辉山方面表示,河北方面的检测存在程序违规、检测结果不实等问题,对河北食药监局的监测结果,辉山表示无法认可。同时,28日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辉山产品全部合格。

  一时之间,辉山乳业硫氰酸钠超标事件陷入“罗生门”,迅速吸引公众关注,辉山乳业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舆论漩涡。媒体报道目前主要集中于梳理涉事主体态度和声明。河北食药监局、辽宁食药监局、辉山乳业作为事件的三方主体,受到重点关注。舆论对河北食药监局和辽宁食药监局的疑问主要集中在:河北食药监局为何未在检测结果出来后的第一时间通知企业;二者的检测结果究竟谁更可信。针对辉山乳业的发布会说明,媒体也指出了诸多疑点,《辉山乳业回应有毒物超标避重就轻》、《辉山乳业叫板河北药监局 发布会疑点重重》等报道总结疑点包括:辉山乳业送检的产品为何送检批次不一,不公布原始监测数据;为何不同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差异会如此之大;硫氰酸钠本底值波动是否会超过10%;为何未与河北食药局进行沟通说明等等。《新京报》在评论《高钙奶硫氰酸钠“超标”谁来裁判》中指出,“终审”机制不可或缺呼吁,应该由国家食药监部门,委托相关机构在多方监督下进行检测。

  辉山乳业在舆情处置中不乏得当之处:首先回应态度积极,不论是27日迅速公开的声明,还是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都采取了主动回应,与媒体沟通诚恳沟通的态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其次,采取有理有据的说明方式。辉山乳业在新闻发布会时并非空口无凭的否认硫氰酸钠超标,而是出具了两份第三份证明,同时表示会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积极沟通、申诉、查明事实真相。在整个事件中,辉山乳业以正面的态度面对,积极发声谋取话语权,在应对速度、应对方式、应对态度上都可圈可点。虽然媒体随后提出了不少质疑,但就初步回应的效果来看,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舆论声音,避免了舆论一边倒的倾向,但要减小负面舆情的扩散,辉山乳业仍需在后续回应中,针对舆论关切点,逐一消解相关质疑。

  网络舆论场中,网民对辉山乳业的回应认同感较弱。整体来看,事件中的“坏消息综合征”明显,乳制品信誉度“雪上加霜”。由于奶粉三聚氰胺事件,民众对中国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抱有怀疑态度,虽然有部分网民发出河北省检测机构并不具备检测硫氰酸钠的资质、河北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等质疑,但更多的网民选择相信“辉山乳业硫氰酸钠超标”这样的“坏消息”,对于辉山乳业的回应认同感较弱。网民发出辉山乳业官微关闭评论是心虚、第三方检测找同省的质检单位存在包庇嫌疑等质疑性言论,表示不信任中国任何乳制品安全的偏激性言论也大量存在。网民态度也印证了业内人士的看法,虽然辉山乳业硫氰酸钠事件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给消费者产生错误的认知,那么此事件可能给行业带来危机。对于辉山乳业,甚至整个乳制品行业来说,事件的影响力都不容小觑,网民的情绪疏导亟待加强。国家食药监管局或应尽快介入,对辉山乳业疑似硫氰酸钠超标做出裁定,确定各方责任,避免在各类模糊信息和猜疑中磨损中国乳业的监管公信力和市场信心。


辽宁辉山乳业陷硫氰酸钠超标疑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