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源杜康:上海民间的饮宴之礼
至于上海民间的饮宴之礼,可以说包容了全国的各种酒礼。且不说官场的宴会,但说民间的婚嫁宴、庆丰宴、汤饼宴、开业宴、寿庆宴以及喝春酒、吃花酒,名堂多得难以尽数,从入宴的座次安排,到宴席中饮酒、劝酒,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宴席发展到今天,人们对饮酒的礼节仍然非常重视。

在上海,“喝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婚礼饮酒主要指“合巹”和婚宴。合巹是新婚夫妇饮交杯酒的礼俗。古代合巹用一个葫芦剖成两个小瓢成酒(后世逐渐改用酒盏),一瓢给新郎,一瓢给新娘,两人交杯共饮,称之为饮“交杯酒”或“合欢酒”。婚礼饮酒之俗历代沿袭,也是民间宴席中最隆重、最热闹的。直到现在婚礼设宴饮酒的习俗仍然受到人们重视。
传统岁时节日更是上海民众最为集中的饮酒日。有饮酒内容的主要节日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和冬至节等。
春节,上海人又称为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之夜的“年夜饭”是全年最重要的一顿饭,阖家团聚,围坐聚餐,喝“团圆酒”,向长辈敬辞岁酒,这一习俗延续到今,被称之为“喝年酒”,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
元宵节之夜,每当夜幕初降,老城厢大街小巷顿时悬灯结彩,大小酒楼点燃灯球,鼓乐齐鸣,吸引观灯的人们前去饮酒。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最早是农事的重要节日。在上海老城厢则有清明节时宴饮吃喝三天的习俗,第一天称为“尝酒”,第二天为“续酒”,最后一天称为“敲甏底”,据说这个饮酒风俗从宋代起沿袭至今。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所饮之酒,最具代表性的当是雄黄酒,其次是菖蒲酒与艾酒。因端午饮雄黄酒是与传统的避五毒联系在一起的。民间认为五月是毒月,初五又是毒日,如此阴阳两气交互的恶日,需避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蜘蛛)。此月多灾多难,需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预防,包括用服药酒及有关的民俗方式来对付。为达到祛病之目的,成年人要饮雄黄酒、艾酒或菖蒲酒,小孩要在额上用雄黄酒写上“王”字,在鼻孔下、耳朵边也要涂上黄色的酒液,以避虫豸侵害。
淘源杜康玄武古泉---水为酒之骨,欲得佳酿有名泉
杜康酿酒之水来自玄武古泉,经科学验证,泉水中含有硒、银等40多种有益于身体健康微量元素。优质的泉水造就了五彩鸳鸯虾、双黄蛋龙凤胎、长寿村等神奇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