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本质($-1-3)——所谓“表象背后的东西”

实存(外部存在)在海德格尔那里不被认为属于本质论,但黑格尔处有一个断裂,本质论在黑格尔这里就是物自体学。本质是一个自我设立的活动,最简单的本质indifference还未是本质,其只能让我们感觉在存在背后有另一种有,所以本质这个时候就扮演着表象背后的有,而之前那个存在就沦为了一个shine,一个表象,或者说之前质意义上的存在,所蕴含的量的关系,尺度的关系,会被回溯性建构成由本质来规定的,因而本质会被看为事物规定性的绝对来源。但本质最初是被把握一个纯粹否定性的反思,是一种绝对否定的自我指涉。所以黑格尔把本质实现的过程成为无到无的过程。而本质把这个过程投射到表象上,得出了一个转瞬即逝的东西。(物自体不停地设立表象)这时候本质就会变成某种基础性的东西,但这个本质始终还要依附于表象(作为让表象显现的东西),因此其还不能是一个概念。
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超越的意向性,它认为单纯的杂多内在存在着一种规范性的力量,并向外散发着。它不是惹人注意的东西,而就是注意力。黑格尔以本质论为中介,目的在于告诉我们内外运动都是现实的运动。
本体论上是1:逻辑学=本质发生学=超验意向性发生学=物自体的规定性的发生学
认识论上是3:先验语法VS符号系统的自治性(他者性)
外在的中介(小电脑),存在内部有个精神(本质),这个精神在设定、规定存在来把握约束它的存在,规规矩矩地维持在那边。
❤️❤️❤️原文:
本质($-1-3)——所谓“表象背后的东西”
我们接下来讲这个主主义义的$-1-3
这个点位就是本质(essence),它对应就是本质论,但是本质论不可能就是从3这边就结束掉,所以我要说的是what I have to say is本质后面它具有那种……就它后面的一些东西不应该被包含在本质里面
黑格尔把它包含在本质里面的,但是它后面只有四个环节,那可能的四个环节都是本质论的环节,中间会发生断裂,就是实存。
那杨一之还把翻译成存在existence、外部存在existence
这个东西,我们按照海德格尔这个说法,它就不应该属于本质论,所以本质论到这个1234到这里就断掉了,后面的部分就不属于本质论。
但是黑格尔把它写在本质论里面,因为这个东西还没进入观念,他认为它都是一个……其实本质论可以简单就写成物自体学,其实本质论的原初就是物自体学。
★本质论就物自体学
这个说法不是非常的清楚明白,但是它好理解
本质论的就是本质本身它就是一种……首先它是自我设立,它是个设立活positing...本质这个东西在黑格尔那里就是……
最简单的本质就是作为一个indifference,就是我们上一讲的作为那种无区别性的本质(泰然让之,无动于衷)。那个本质,它还不是本质,就是说,它只是本质的一个生成过程,它就会让你觉得现象背后就是……
有背后、存在背后、being背后,有另一种有
所以本质这个时候就会被看成是真正的有、表象背后的有
这个时候之前的那个存在就沦为表象,就沦为一闪A Shine,或者说我们之前那些质being...就沦为一闪了。
它这些之前的存在当中的量的关系、尺度的关系,会回过头被看成是由本质来规定(determining)它、限缩它的。
所以这个时候这种本质就会看成是一种就是事物的规定性的真正的来源
但是这个本质它一开始只是纯粹绝对的反思it's just pure reflection它一开始是纯粹反思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谢林体系里面的ideal activity跑到自身外面去了外于自身的ideal activity
Pure reflection用黑格尔的话说,它是一种绝对否定的自我self-referring
什么叫绝对否定的自我相关?
我这样跟你讲:比如说有个苹果,你看到这个苹果,你就想这个苹果这是个表象
,苹果背后肯定有一个它的本质,这个本质就好像不停地对人说、对你这个观看者说“表象是假的!你看到那个红、甜,表象是假的!”,这叫做否定性,“只有我是真的”。当然它会说“只有我是真的”,这个是它的纯粹否定的一个对外部性的否定...
还有一点就是说它的纯粹否定就是不停说“表象是假的”,首先它自己说什么?“我是我自己,我就是这个苹果的我”,这叫self-referring 自我指涉,它叫做绝对否定的自我指涉
所以黑格尔把本质叫做是一个从nothing to nothing、从无到无的过程
但是这个无到无的过程本身,本质看不到
这个无到无的过程、本质把它自己的实现的这个过程把它投射到表象上面,它就觉得表象只是转瞬即逝的
它这是无到无,这个东西构成了表象的第一个环节shine,或者叫reflexion反应,在中文版里面翻译叫映象,其实就是shine闪光,转瞬即逝的光影
你就会觉得这个苹果,它的那个红色、它那个圆这些都是转瞬即逝的,而只有本质长存,但实际上本质什么都不是,本质就是一种绝对否定性的自我关涉:自己不停的……“我是我、我就是我、我是这个本质,我是这个玩意说了算的东西我是真的存在的东西,就是我其他这些东西全是假的,其他这个红色也是假的,其他的那个有苹果皮也都是假的,背后的这个本体、真正的东西,这个本质才是真的”
无非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而已,但是它是这种机制,就是一种归因学,就是有点这归因的那种感觉,它一开始会说“你这些表象都是我不停地给你设立出来的”
那就这个时候,就会把表象实际上是把握成传统哲学里面的thing-in-itself,然后比方说物自体(Ding an sich) ,它不停在设立出表象,把表象给它设立出来、把它变出来
它就俨然它是个positing,它首先它是positing yourself,它不停的把自己给设立出来,我有不停的我自己,然后我不停的把表象给它搞出来。
本质决定表象,本质就以这种方式把这些规定性都收设为它所有,这个时候本质就会变成某种基础性的东西,它会变成某种foundation,变成一种基础。
然后这里面的原来的那种尺度关系、和谐的那种尺度关系,就是好像都取决于本质了、都来自于本质了。
这个苹果的本质就是它有它的什么生物学什么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时候就好像有本质……
但是这个本质它总要依附一个表象,所以这个本质还不是概念,这个本质还只是那个真正的存在的东西、真正的让表象显现出来那个东西。
所以这个本质后来会走向实存“我才是真正的实存,我是真的existence,我是真正的能够让这些表象涌现出来的那个力量,我能够让这些东西存在”
我们在后面的环节里面会把这个本质的几个环节给讲清楚,哪些在我看来是可以归给本质论的,就是黑格尔的本质论把后面那些实际上是饱受争议的实存论、生存论的……就和本质主义做切割的...
我们要理清楚这个界限是,我也不知道.....
因为晚期谢林那边的ground,就是根据、现象,其实这个是很有意思的,晚期谢林是以根据作为他的晚期反思的,然后基础的,然后现象和实存都是后面的环节。你会惊喜的发现,20世纪的哲学运动或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哲学运动,很多都是在黑格尔的框架里面在寻求突破,所以我在这里不会预先告诉你,这也是我个人的探索,我自己也不能说判断,需要我来重新运思,我也不能判断,就是到底传统的本质论里面是划到最后去的。
但是到这里要划到哪里为止?在哪里就是不受这个本质的范式的含涉了,开始受实存的范式的函数,或者受现象的范式的函数。
We have to think about it
这里面有博弈,但是我只有四个格,也就是四大章搞完了之后,那后面那个自然就脱离这个存在的范式了,那我只能说我受这个结构本身的束缚,但是这些问题的争论都是不会停止的——实存论者、现象学家,还有实在论者realism,讨论那些实在的reality、实在性的,这些范式它都是实际上都是对于黑格尔的本质论的一个反动,他认为这些东西不能够被停留在本质论当中,不能够停留在这么一个先验观念论的康德遗产,这实际上是康德遗产,我实事求是讲,这构造实际上是康德遗产,康德自己没有道出来,是被费希特给道清的,或者说就是谢林和黑格尔自己搞出来的。——但是它不是本质主义,就是把本质看成是存在到概念的一个必要中介:它是个绝对必要中介,只能经由本质的中介。
而本质首先是从存在里面来的
本质其实就是一种超越的意向性
觉得这个单纯的杂多存在背后有个东西,那个东西具有设定力,具有什么……具有一种向外出来的那种力量。
能够让那些表象,或者说能够让这些东西以它作为这个基础而存在
这个东西被我们把握成本质以及让这个事物它具有一些本质性essentiality
然后我们后面都会谈到就是在这个《逻辑学》
我不说了
这个我还是建议你们真的要把握本质论,要去看《逻辑学》的英文版,看《小逻辑》也是无法把握它整体的、不太能够把握它的整体。
然后这个本质它是什么?其实是很好理解的easy to understand已经跟你讲了
它是从无到无,Nothing to nothing.也是实际上它是一个纯粹的自我返回back to itself不停地回到自身的,一个绝对否定的自我关系,自我reference,就是不停的:那些都是假的,我是我,看我,我是我,看我,我是我...这么一种东西
你看的任何表象的背后,从无动于衷的,从indifference统一体那边,一定会走向表象。你就会觉得把它把握成是个1。
所以表象被规定的是being-in-itself-and-for-itself:
它既是自在存在,也是自为存在。首要的它是自在存在,它也一定是从存在当中显现出来的;然后它是真正的in-itself,它真正的实现了这种in-itself,这个in-itself摆脱了它的那种就是恶的无限,然后它又是一个for itself,它是一种自我关涉,它不停的看到它自己、不停的看到自己。它不是很引人注意、会注意到这个东西背后:它就是你的注意力,就是你的那种超越的意向性
就是你的意向性本身去设立它的:它就是这个意向性的设立过程
本质论本身并不是一个内在主义,他以本质论作为一个中介,实际上就表明这种内外运动都是现实运动...这个运动本身把它设立为无、设立为一瞬间的显像,或者设立为无的、仅是作为无的,或者是仅作为否定的那个过程,它也是这里面的一个环节、标准环节。
你们对于无、对于转瞬即逝、对于这些什么所有的复杂的问题,这好像很玄乎的问题,在黑格尔的本质论当中都可以得到解答,甚至在他的映象论中,就是在那个shine,那一闪、闪现论当中,其实都已经得到……基本上全部解答了。
在我们的逻辑框架里面,在我们这个绝对者辩证法the absolute或者叫概念辩证法,黑格尔可以叫概念辩证法当中。
它being-in-itself就好像它才是那个东西背后的那个东西,它就是赤裸的就在它自身当中存在着,而且它是这种positing in itself,它这种positing在它自身当中的一种设定性的一个力量:所以它又是一个for-itself。但是它还不是一种positing in it 的中间有,这里少了个反身代词,有差别。它不是posited in it,就是它不会外显出来:它自己不会外显出来——就本质永远藏在后面,它总是藏着、它总是藏在后面,所以它不会是个positing in it。
好的
我们这个对于本质本身的一个解说就到这边
它是从indifference 那里来的
★
在本体论上就是1,还是逻辑学,这个逻辑学就是一个本质的发生学,或者我们把它叫做超验意向性的发生学,这玩意儿这叫物自体——实际上就物自体thing-in-itself,物自体当中的设定性,然后它当然有很多环节了,我这里只是引子
★
然后在这个认识论上是3
先验语法VS符号系统系统自治性
这个(符号系统)其实就被把握成一种他者性、永远是被把握成他者。
——这两者的对立现在被本质所具有的那一种外在的中介,这是好像小电脑一样的,小电脑它不用回来了。先验语法是理智本身,它现在外面有个小电脑,就是你可以把它理解成就是说:存在内部有个精神,你就俨然觉得存在内部有个精神,这个精神就是个本质,这个精神在自己设定存在、规定存在、在把握它的存在、在约束它的存在...这就感觉有个小电脑、外在中介,那本质就是这种外在中介,这东西有它的本质,这个本质不停的维系着它的规矩的做个手机,手机有它的本质,这个本质让它规矩的表现为一个手机,并且是真真实实的是个手机存在那边、一直维持在那边。
这好像就是物背后有一个力量,它从泰然自若那里来的、从那种无动于衷,indifference那里来的,任你千变万化,我自不变,就这么意思,然后就是说你这表象转瞬即逝,我永恒长存,另外一方面,我要丰沛的又长出来让你怎么样,让你可以看上去是一直维持着的一个本质现象、本质表象的一个发生。
它就是个小电脑,你就会觉得先验语法和这个符号学自治性这里被调和了。
✡因为符号学的自治性、他者性,它这里包含了一种他者性,它跑到外面去设立的一个外在的中介,这个外在中介也要讲先验语法——它像我的精神外化那种感觉
所以本质论实际上看成是后面对于这个外部世界的那种基本环节的一个把握,但是它要不停的回来,所以本质的基本模式是反思。
实际上它是观念性的活动性,实际上是某种纯粹内在的、纯粹自由的,我说了它叫做Negating absolute,absolute negating self-referring,这个东西我就讲过了是什么,这很好理解,说是说起来很好像很牛一样的,然后还有一些就是它是一个negating...反正不管了,反正到时候文本我会讲...
本质论的那个……
但是你要等到我把《逻辑学上卷》讲完
这版《逻辑学上卷》把它讲完了之后才会讲这个《逻辑学下卷》
但是我们这里已经进展到本质论了
我觉得,我说有点赶不及
不管了
就是说你要理解这的话,真的要全部吃透理解的话
那你可以去读英文版的《逻辑学》的本质论部分
第一卷的下半部分
英文版的论述的语法都是很清晰、很明了的
但是你要真的理解它
你就是说里面对于什么negating 什么
就是这些文法你也要知道
那你就还得回去跟着我去读《逻辑学》前面的导论部分、存在论部分、纯有论部分
读的习惯这种思维方式之后再回过去看
就很简单
那么为什么我又不得不这样做?
因为我得按部就班的把这个体系做出来
但是这也足够我们理解
因为我谢林的自身辩证法里面讲的自身和这个……
但是谢林这里就少了一个
他没有讲sensation
就是limitation和被设立为外在的背后的物自体当中的limitant之间的一个关系
谢林如果能够把这两者的关系好讲清楚,就是本质论了
但是说谢林少了前面很多环节
量、尺度的环节他都没有讲
包括这个纯有论,就是纯粹关于这个有、质、定在
这些东西他都没讲
就谢林的这个先验观念论体系,它可以给我们大的轮廓
我们这里定位到这个就是sensation和这个limitant
也就是和thing-in-itself的一个对立
走到这边,它就是可以帮我们触类旁通的去把握它
好
那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