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主义(Nationalsozialismus)
作者:大罗罗 国家社会主义最早可追溯于李斯特主义 而李斯特主义是19世纪德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所创立的经济学说,也是唯一能够对抗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 与亚当·史密斯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左,李斯特主义认为国家应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主导工业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李斯特还认为,财富的生产比财富本身重要得多,所以政府应该想用尽一切手段促进本国的工业生产力,不惜使用关税保护和财政补贴 但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同,李斯特并不主张对经济的一切领域实行干预。 他认为国家的干预或管制是有限的,即“关于国民个人知道得更清楚、更加擅长的那些事,国家并没有越俎代庖; 相反地,它所做的是,即使个人有所了解、单靠他自己力量也无法进行的那些事。” 李斯特还具体提到了国家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借助于海军和航海法规保护本国的商船;修筑公路、铁路、桥梁、运河、防海堤等基础设施;制定专利法和各项有利于生产与消费的法规;为促进本国制造业成长,实行保护贸易,等等。 总之,国家的使命是促进财富和生产力增长,使本国由弱小演化为强大。 虽然李斯特的观点在他生前并不受重视,而且还被当时的社会主流所排斥。 但是在他死后(穷困潦倒中自杀),却促成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经济上的腾飞——实际上后世所有在经济上实现起飞的后发国家,大多都是走李斯特的路线而成功的。 而在德意志帝国的经济起飞之后,为了对抗和安抚工人运动,俾斯麦当政时期开始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强力推出6000余条保护劳工的法令,由此德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人民福利最好的国家 李斯特的国家主导经济的路线和俾斯麦的国家需要照看人民的政治理念,再加上普鲁士的传统军国主义,结合在一起就被德国社会党人捧为“王朝社会主义”。 而到了霍亨索伦政府倒台之后,这种主义又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 普鲁士军国主义、李斯特经济路线和俾斯麦推动的社会福利其实是三位一体的。 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威权是推行李斯特主义和社会福利的政治基础,而李斯特主义给德国带来的经济腾飞又是军国主义和社会福利的经济基础,最后社会福利又成了军国主义和李斯特主义的社会基础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意志孱弱的根源就是军国主义权威被破坏(容克集团被严重削弱,只剩10万国防军)魏玛本身无法形成新的权威,而第三帝国的强大也是民族工人党+容克形成了新的权威,让德意志三角得以再次持续 在德国战败之后,普鲁士军国主义遭受重创,无力保持原有的威权。 李斯特主式主张便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基础。而且德国经济又遭受《凡尔赛条约》摧残,失去了经济基础,德国的社会福利体系也随之崩溃,最后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力量又不足,自然也就无法压制工人运动。 三位一体的国家社会主义完全崩溃,这就造成了魏玛共和国的虚弱和混乱。 而工人运动在魏玛共和国蓬勃发展的后果,就是德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壮大! 而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上台的经济奇迹的原因,其实是让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和普鲁士军国主义结合,形成新的强大的威权,恢复了“三位一体”的国家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