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接近10%,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你怎么看?

2023-02-14 18:47 作者:田三记  | 我要投稿

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已于2月11日在京举行。

其中几项关于女性的数据,令人醒目。

调查显示:

1.全国适龄人口初婚年龄不断推迟。

从20世纪80年代的22岁,持续上升至2020年的26.3岁,初育年龄推迟到27.2岁。

2.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

2021年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低于2017年的1.76个和2019年的1.73个,而作为生育主体的“90后”“00后”仅为1.54个和1.48个。

3.2020年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接近10%。

女性终身无孩率,从2015年的6.1%,上升到2020年接近10%。

总结下来就是:晚婚晚育的同时,生育意愿下降,并且终身无孩率上升。

为什么会这样,又意味着什么?

小编个人认为:

造成这样的状况,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有三点,不可不谈。

1.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推广。

2.社会生活成本变高,精神压力增大。

3.食品安全,饮食健康问题。


关于高等教育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校急剧增多,并开始急剧扩招,直至2012年停止扩招。

2012年高校录取685万人,考生915万,录取比例75%。而之后的每年考生只增不减,大学毕业生也屡创新高!

大多数人毕业时,已是23、24的年纪,有意愿继续进修的,还会争取考硕考博,这样毕业再进入社会,结婚生子,自然会拉高初婚年龄的平均值

并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追求个人和精神的自由,传统的“老婆孩子热炕头”,貌似也没那么诱人了。

而另一部分追求家庭的高等教育群体,其实更在意家庭的幸福度和家庭责任。与其多生几个孩子,拉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不如给现有的孩子,更多的关心关爱,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好的教育水平。养孩子不是搞投资,也不是为防老而多多益善。选择让孩子出生,那就选择了爱与责任。

所以高等教育的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少生少育。

关于生活成本,社会压力

虽然这些年,大家的工资不断增长,但貌似怎么也赶不上物价的增长。

医疗、住房、教育三座大山,改来改去,不过是换了一代人继续扛罢了。富人愈富,穷人愈穷,阶级固化加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己都看不到希望,怎么还奢望给爱人以家庭,给孩子以幸福?

还有996的福报,抢走了多少的私有时间,整垮了多少的健康身体。

而这些,也避免不了的,为选择少生优育、为女性的无孩率,“贡献”了些许因素。

关于食品安全,饮食健康

近些年,各种疑难杂症、慢性病,貌似在身边的人群中随处可见,部分原因是医疗检测水平的提高,另一部分是我们生活环境的恶化:空气污染、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富含科技与狠活的美食...

家里用上了空气净化器,喝水得喝桶装纯净水了,蔬菜能新鲜好多天,雪糕不化还能用火点着,买瓶奶粉得争取进口的,打个酱油还得看下配料表,转基因食用油便宜又好吃,各种美食小吃,也在科技与狠活的加持下,刺激着味蕾,挑战者人体的极限...

而这些极限中,大概率也有能否生育,或者优生优育,这些个极限。

如何应对?

不可否认,以上问题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大概率都会发生。比如伦敦以前的污染,日本严峻的老龄化...

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面对,借鉴他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听着怎么这么“假大空”?

或许是我的屁股,没有专家屁股正,出来的味,自然也没那么正吧。

那对于个人的“我”来说,能做到的,也只有:积极乐观、强身健体、作息规律、健康饮食、努力工作、好好生活...

祝福每位朋友:健康快乐,幸福美满!


我国女性,终身无孩率接近10%,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64个,你怎么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