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岁时记(十三)
作者:仙舟 益世报-北京 > 1931-02-28 今所售“忍为高”之画,出燕子马之手固多,而仿效冒充者亦复不尠;惟画燕点睛之精神,则不及马之万一也。 上述之画,所用纸极劣,体极薄,有矾质,如糊窗之“粉连四”;而较“粉连四”微俱耐久之性,其纸色则易改变。画时均制木板于纸上,然后饰以彩笔,其印画之手工,亦甚繁难也。 画之方式,有大张小张之分,更有仿小挂屏之形式者。余儿时亦喜购画,小张售铜元一枚,大张则售两枚;四扇屏仅不过三四枚而已。晚近百价提高,画亦随之俱增,今岁之价,小张十枚,大张二十四枚,四扇屏则四五十枚矣。 又有所谓之洋画一种,来自扶桑,纸光华,画亦精细,以铜板套色之法印之,美丽超乎中国,种数亦繁,如猫儿偷鱼,小囝赌牌,污渍闹学……以及仿画中国演义,历史,戏剧,应有尽有,惟售价过昂,故其销路未及中国画之流畅也。 前岁平市有新画一种,闻自天津来者,曰“三百六十行”,绘各行营业之情形,无不逼肖,士女小子皆喜购之,板式仿东洋,画工亦巧,纸更光洁,售价廉于洋画,而稍贵于中国普通者。是画出于天津某画厂,为某画师所绘,此画一行,洋画疲涸,孰谓中国艺术无发展乏可能耶!? 友人云:今岁该厂,又有时髦画数种销行天津,画工印工,皆较“三百六十行”为上,特北平一隅,未之见也。 售画小贩,沿街叫卖者,皆以蓝布裹之,外以苇箔帘为甲,无捲边伤角之虞;帘箔两端,系以绳套,穿以木棍,荷之肩头,颇称简便。 于繁华处所售卖者,则以席布为棚,或赁房屋居之,中悬画幅,灿若云霞,购之者随便入囗,其售价较沿街之小贩似稍低廉。北平呼画肆为“画儿棚子”,盖指以席布为棚者而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