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董玉山|水墨之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22-05-26 15:19 作者:丹青追梦  | 我要投稿




【艺术家简介】

董玉山,从师于霍春阳先生,居于天津。现任天津霍春阳传统绘画艺术研究室学术主持、助教,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花鸟画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何水法中国花鸟画高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郭怡孮花鸟画艺术工作室,受教于何水法、马其宽、徐家昌、毕彰、郭怡孮、邵昌弟、陶吉为等诸位先生。


【作品鉴赏】


画以载道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其中花鸟画不局限与空间、时间的限制,重在体现人与自然中生命的和谐,同时借助于物,来表现流露出人的自然感情,传达美好寓意。花鸟画重在体现生活中的情趣,也对美好的事物进行托物言志,表情达意。如画家往往以自然比喻人的社会属性。如“四君子”梅花的高洁、兰花的幽香、竹子的挺拔、菊花的傲霜等自然属性,象征着人格高尚,学识渊博,举止文雅的品德。又如公鸡有“德禽”之称,《韩诗外传》载:“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可见其文武兼备、仁勇俱存、信守专一的性格为世人所激赏。


有的花鸟画表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也有的花鸟画是表达作者对人生、世事的感怀。中国花鸟画表现形式中的借物抒怀、缘物起兴,都以此为依托,其拟人化乃至夸张变形特征也由此而来。据《宣和画谱》中花鸟叙论记载:“故画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莺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华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由此可见,当时的绘画题材是非常丰富的。中国传统绘画其深刻的内涵传承了数千年,体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


我们的传统绘画表达着特有的审美取向,其文化内涵具人文精神和民族特性。文化内涵决定着文化品位的高低,而画家自身的文化修养对艺术创作的成败至关重要。实践证明,只有那些具有高尚情操与追求的艺术家,才能感应世间万物的真谛,创造出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正所谓人品即画品,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画也如其人。


自古以来画家多注重对画外之功的修炼,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努力来超越自身的凡俗之气,造就自己的艺术本能,让画家的文化修养显示为作品的一种必然内涵,从而提升作品的品格,这种绘画所特有的文化内涵的价值观应体现为一种内在精神,一种思维感悟和一种对大自然整体规律的哲学关照,这是咱们东方文化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和完善,起源于人对自身与自然关系,而“天人合一”的理念在概述了这一认识观的同时,又准确地表达了时间与空间、宇宙与生命、思维与感悟的基本含义,肯定了精神与自然的统一。这也是我们传统绘画区别于其他西方艺术形式的关键所在。


“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而“澄怀观象”、“含道应物”则是画家对自然景观进行精神转换所遵循的思维理念。用绘画的语言阐释“道”的自然哲理,去启示人们的生存理性,以达到先贤们所提倡的“助人伦、成教化”的社会目的,这是我们古人圣贤由来已久的责任。


在当下,传统文化一点点丢失,我们画家越来越重名重利了,心也不平静,浮躁、贪婪不读书了。画画的好坏在当下好像与读书的多少无关,而是谁的市场好,画价格的高低与官位的大小,就连演艺圈的也开始热衷于书画这门艺术了。在这样的氛围中,忙碌于搞社会关系,办个展、参大赛,哪里还有时间去读书,去提升文化修养与思想高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品质造就了中国画家及中国画的品格。老子哲学的天人合一自然观和庄子“朴素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所形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超然境界,魏晋品藻人物之风尚对内在精神的追求和人格觉醒所升华出的审美境界,构成了我们传统绘画精神境界。屈原的“士气”、墨子的“侠义”之德,也为传统绘画心理提供了有益的精神食粮。这些在中国社会产生出来的思想精华,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并成为主流,作用于中国社会,指导、规范着炎黄子孙的思维和行为,为中国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成就了中国画家的画品和人品。


传统绘画一向讲究人品和画品的统一。人品既高,气韵不得不高,这是讲的境界与格调。人品不高,落墨无方,这是讲的技法问题。人品与画的格调确实有关,什么样的人品就有什么样的画品,这是一点掩饰不来的,象由心生啊。


画品、人品,是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与演进中所形成的传统绘画观念。画如其人,就是这一观念所产生的结果。字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字迹便可大致看出这人的性格品质,文如其人,即文品大可等同于人品,一个人若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其做人的标准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提高。所谓文如其人,想的是什么,便会把你所想的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宋人苏轼《答张文潜书》“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汉朝,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画品,是画家人品之写照,精神境界的体现。人品高,画品则高。画品、人品密不可分,相互作用,是故,画如其人也。


传统绘画要求画家具有传统功力,更要求有学问的滋养。传统功力不容易训练,学问更需要时间的积累。这对很多急功近利的当代画家来说很不容易。明代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书画乃小道,然艺可载道,可通天地神明。我也希望以后能够有越来越多人喜欢传统绘画,学习传统绘画。要以文化的执着,文化的担当,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尊重,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

董玉山于《天津霍春阳传统绘画艺术工作室》






董玉山|水墨之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