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甘入疆日记,2023-7-18,一桥一山一车一可乐
崂山可乐刚开始是可乐的味儿,然后未到就开始向着我意想不到的方向拐了,像是某种特殊风味的可乐。高情商:特殊风味可乐;低情商:两不挨着。
一桥,一山,一车,一雕塑,这是我给自己规划的今天前半的内容,后半是省博物馆。
但实际上,我只走了一桥一山一车就已经走不动了。然后我安慰自己说,还有一天,不需要这么特种兵。
早上睡醒,各种捯饬,啰啰嗦嗦出门都已经十一点过了。酒店隔壁其实就有一个面馆,我就接着试所谓的“兰州拉面”,其实兰州是没有“拉面”一说的,兰州各种面,最接近我们口里说的“拉面”的就是兰州牛肉面。价格跟昨天晚上的一样,8块,不过这次我选择了汤面,倒不是故意不控制下变量,主要是干拌面卖没了。
总体来说,强于昨天那碗。点面的时候煮面师傅问我粗细,我说有粗的就下粗的。因为味道比较重,我会倾向于粗面,另外也是因为嚼劲。其实打小在家我不太喜欢吃面,不完全是因为我妈妈的手艺或者是我不爱吃面,其实主要是家里煮面都是挂面类的特别软的面,然后加上妈妈调口的一般我就觉得吃不动。但其实后来工作大量吃面馆里的有嚼劲的碱面,加上比较重的调口,我就觉得我找到了我自己吃面正确的打开方式。回到今天中午这顿,我听见煮面师傅对里面吆喝一声“二细”。煮好去取面的时候煮面师傅才问是否加辣子。对我这个重庆人来说,肯定是加的。可能是因为有汤的缘故,其实并不辣,反而我觉得合适,主要是汤好,吹开比啊免得辣油,喝了半碗。
接着就是坐车去那一桥——中山桥,也就是一号线坐到西关。有意思的是,我的包在地铁安检机上停住了,或者也可以说是安检机宕机了,我现在写这个的时候觉得自己今天是不是该去试试刮刮乐。工作人员让我再把包走一遍,然后道歉。
从西关站出来首先就是一个大清真寺映入眼帘。在迪拜和阿布扎比看惯了清真寺,我会觉得以后不会再看到更好看的或者让我心动的,但草率了,至少西关站出来远远看到的这个还是让我有点震撼的。
开着直播走向中山桥,有人在直播间里遥控指挥,“过桥就是白塔山了”。是是,我说的那个一山就是它。
中午的兰州有35度,也不便宜就是了。虽然这跟迪拜46度出门相比就是弟弟,但爬山似乎又得再评估下了。说几个有印象的点:
中山桥上全是人,桥上中间是有分道线的,不过桥头有障碍,所以车开不进来,最多就是给自行车跑了。
中山桥横跨了黄河,应该是黄河大桥里最网红的一座。
作为一个南方人,或者说长江边长大的,黄河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新鲜。黄河上有快艇来来往往,估计是旅游项目了。这让我想起了在蓝毗尼园的时候,蓝毗尼园那条河也有坐船项目。我有留意那些坐船人的表情,或许也是“来都来了”,总体来说是一脸木然,就是那样吧。然后等他们下去,船夫就也从一脸木然变成另外的一脸木然,等待,等待。
刚上山的时候有个大门,上书“地天泰”,也就是坤卦(代表地),乾卦(代表天),合在一起就是泰卦。而地对应山顶的地藏庙,天对应山脚的天王殿(没记错的话)。
再往上走,会路过一个比丘尼的寺庙,而当我下山的时候正听见里面的女尼诵经或者“唱经”。
而也差不多在这时候我的直播间指挥说“还有一个碑林就基本上可以下山”,我差点就听他话错过了白塔寺,因为在另一个方向。
对他说的碑林我倒是不太能消化的动,这方面没啥积累,书法美则美矣,看不出门道来。
从山上下来我就已经觉得得找地方好好坐坐了。在欧亚大厦(好像是这个名)的星巴克呆了一个小时,也就错过了下午去省博物馆的时间,我也不想去了,走不动了,我想着再去走一个小时对我来说一是转不透,二是走路太累。不过说起来也有点奇怪,似乎citywalk我觉得可以接受,但在展台前走懒步就不能接受了,不都是走路?
等坐到四点半左右,我再出发,先跑旁边的商场找个洗手间。下到底楼,在小超市买水,我就可以回收文章开头崂山可乐那段了。
从旁边的木塔巷钻进去,然后转到滨河路,开始往那一车出发——水车博览园。先经过的是市民公园,而这一路走过去,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些小伙伴和读大学那会儿的一个甘肃同学。后者不好说,但小时候那几个小伙伴,估计今生也难有机会再见了。有些人注定是不会再见的,但他们会留下一张面孔,而不是完全在头脑中消逝。悲情的,太悲情的。
看说明本来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两百多座水车的,现如今有多少呢,说明没说,目测在博览园里的水车数量两只手也能数过来了。那那几百座哪儿去了?…………
晚上在万达广场吃了点东西,然后骑个车回酒店,得给学生上英语课。明天也有金主爸爸的希腊语。他昨天问我进度问题,说明年夏校要去读柏拉图。等收假了再从长计议吧,或许我也可以做个柏拉图读本的东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