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会陈皮:茶枝、驳枝、圈枝、原枝,到底是什么?有何区别?

2023-03-24 15:59 作者:数字茶交所  | 我要投稿

很多喝陈皮的人可能或多或少听说过茶枝柑、驳枝柑、圈枝柑、原枝柑,这四个词,但是具体是什么?有何区别?一直都是云里雾里。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

茶枝柑,可以理解为新会柑的植物学名,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新会茶枝柑按种植方式的差异,又分为圈枝柑和驳枝柑。

“圈枝柑”(又叫“衔接”)是从原有的树干上引嫩枝出来另地繁衍,新树与原树在物种上完全一致, 结的柑果就是圈枝柑。

“圈枝”不是”新”概念。在过去的几百年里,所有新会柑的品种繁殖都是通过"圈枝”技术来进行的。“圈”可以简化理解为小刀在柑树上的枝条进行环切表皮的动作。选母树上生长旺盛、挂果率高的枝条,环树枝一圈切皮,包上泥巴禾草等促根介质,让切过表皮的地方生根,当根须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修枝,连根移植到地上。

圈枝柑果实偏小,果皮薄、香气高、果味很好,在口感及药用价值上普遍高于驳枝柑。

传统观点认为,圈枝柑是最正宗的新会柑,因为血统纯正、柑油及黄酮类物质含比较高,圈枝柑无论是用来制作陈皮还是柑普茶都品质极佳,价值也更高。

但受市场及当地农业变革影响,圈枝柑树保留下来的本就不多。加上抗病能力弱、种植管理难度大、产量低等原因,在实际中,用圈枝柑制作的新会陈皮和柑普茶并不是特别常见。

“驳枝柑”(又叫“嫁接”)即通过嫁接方式培育、种植的柑树所结的柑果。

驳枝,是以和茶枝柑亲和性较好的其他植物枝条,进行嫁接方式来繁殖茶枝柑种苗的一种方式。在上世纪70年代,农业技术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茶枝柑嫁接亲和性良好,可以通过柠檬等其他苗木为砧木通过嫁接方法培育种苗。

新会驳枝柑一般用当地的红柠檬作为砧木,茶枝柑母本作为穗接。在母树上剪取穗,然后将柑树的穗接到红柠檬砧木上完成接穗工作,发芽后即可移植在地,另行管理。

“原枝柑”就是新会茶枝柑的原始品种,上品原枝树和有软枝细叶油和软枝大种油。

原枝柑培育方式与圈枝一样,都是在母树上选取枝条环切生根,完全保留母本性状与基因。但为什么近年逐渐兴起原枝的说法?原因可能是,挑选圈枝母树的区别。

上世纪90年代,新会柑树因黄龙病侵袭,造成柑树大量被砍,为挽救行业颓势,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行业筹备了良种无病种苗工程。

柑树因黄龙病叶子发黄凋落

1997年品种提纯复壮,并对种苗品种进行了进一步改良。使用圈枝柑种子进行育苗,使其成长为柑树,因此逐渐出现了“原枝”的概念。

后为了提高柑树成活能力,柑农会将圈枝柑的枝条嫁接到原枝柑母树上,这样生长的柑树在保留了原有树种的情况下,柑树的生长力更加旺盛了。

为尽快提振产业,恢复种植规模,早期多数采用嫁接(驳枝)的方式,培育茶枝柑新苗。因驳枝柑在代代遗传中,会逐渐降低茶枝柑基因纯度。本土柑农们开始有意识采用圈枝方式培育,但不少用以圈枝的早期母树,其实是驳枝茶枝柑树。

三者柑皮的差异:

圈枝陈皮的品质、口感较驳枝陈皮稍胜一筹,但因其数量稀少、后期更难贮存,故其价格也相对昂贵,多为爱好型小众收藏品鉴。

特点:外表,手感光滑;内囊较薄;油包小;皮较薄脆;新的圈枝柑皮柑香浓郁。

驳枝柑抗病虫害能力强,种植和管理成本较低,果实大,产量高,非常适合规模化的种植和生产,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但和原种的圈枝柑相比,驳枝柑的品质、药用价值会比较逊色一点。

特点:柑皮闻起来略带柠檬的酸味和辛辣味,甜香的果香不如圈枝柑纯正。另外驳枝柑的柑皮油室分布没有那么均匀,且油室偏小,挥发油、黄酮含量稍低。

原枝柑属“一脉相传”的道地茶枝柑树,完全保留母本性状和基因,制成的陈皮成为收藏界的后起之秀。但由于抗病虫害能力最弱,容易生病,且产量每亩不足3000斤,不到驳枝柑的一半,因此原枝柑也是价格最高的一种。

特点:原枝柑挥发油含量较高,其中的黄酮和多糖使其口感更为甜醇、温润,辛辣度很低,果胶感浓厚。

看了上面的资料,你对茶枝柑、圈枝柑、驳枝柑、原枝柑有所了解了吗?

其实是不论原枝柑、圈枝柑还是驳枝柑,都是正宗地道优质的柑普茶原料。在香气滋味和药理价值上,远非其他地区的柑桔类产品可比。

新会陈皮:茶枝、驳枝、圈枝、原枝,到底是什么?有何区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