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 慎入』“绣春囊”与“抄件大观园”前后章回的写作规律与叙述逻辑

这一期我带大家梳理总结一下“绣春囊”事件和“抄检大观园”事件前后情节的叙述逻辑以及主题的写作规律
我相信,很多人在翻来覆去看了《红楼梦》很多遍之后,仍然会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剧情太散了
很多情节虽然是处于同一章回之内的,但相互之间却并没有什么前后因果关系可以将其串连起来
以绣春囊被发现的第73回和前后章回为例
同样处于第73回的,还有晴雯谎称宝玉受到惊吓,贾母重手罚赌,以及迎春的累金凤事件
再往前的72回,有潘又安跑路,贾琏让鸳鸯偷拿老太太的东西,旺儿家的求娶彩霞,夏太监来要钱,赵姨娘找贾政争夺彩霞等等剧情
往后的第74回,抄检大观园的过程倒是还算完整,惜春驱逐入画,与宁国府翻脸,也还算是有前后的因果关系
但是到了第75回,抄检大观园这事儿就突然从中截断了
改为写甄家获罪,贾家物资供给不足,宁国府寻欢作乐,荣国府过中秋节这一系列与抄检大观园之间并无紧密关联的情节
第76回,中秋夜宴散了之后,又用黛玉湘云妙玉联诗的内容撑了一整章
一直到了第77回,才终于又把司棋的事儿拾起来,并将晴雯和唱戏的女孩子们一股脑儿全部赶走
第78回,在晴雯死后,宝玉撰写《芙蓉女儿诔》之前,又突然夹进来一段没头没尾的林四娘和《姽婳词》
第79回,八竿子打不着的迎春嫁人和薛蟠娶亲被放在一起写
第80回还是把八竿子打不着的香菱的悲惨命运和惜春的婚姻悲剧放在了一起写
这些情节,有的明显是后文的伏笔,比如夏太监来要钱,比如《芙蓉女儿诔》写完之后,黛玉出现
有的则显得非常突兀,比如旺儿家的怎么就突然看上了原本喜欢贾环的彩霞呢?还有让很多人猜来猜去,众说纷纭的林四娘与《姽婳词》
有的情节看似相似,但主体人物之间却并没有什么关系,比如司棋和晴雯,香菱和惜春
脂批曾多次提示过我们,书中“惯用此等横云断山法”,或是“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
但我发现鲜少有朋友思考过:使用“横云断山”的写作手法时,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使用“草蛇灰线、一击两鸣、烘云托月、背面敷粉”这些手法时,又是出于什么目的?
被用作“云雾”,横断于“山脉”之间的情节,比如75回和76回,是出于什么创作目的被挑选或设计出来的?
又是出于什么叙述逻辑,而被放置在当下的剧情位置上的?
不梳理清楚宏观的写作规律和叙述逻辑,只在字里行间寻章摘句,这些内容是找不到答案的
所以,《红楼梦》的情节自然也就会显得“散碎”
而实际上,在主题表达的内容(写作规律)与过程(叙述逻辑)上,曹公的思路和设计,精妙的足以称之为“艺术”
为了不让大家听得一团浆糊,我就不像“茜雪之谜”那一期一样,从第73回开始梳理,然后中心开花,一层一层地向外拓展了
咱们就按照曹公的写作顺序,从第71回开始
第71回一开篇就是贾母开寿诞的情节
主要内容有二:其一,迎来送往,大排筵宴
其二就是南安太妃见了黛玉宝钗湘云宝琴以及探春这五个人
我们先说寿筵,《红楼梦》中虽然多次出现过生日的情节,但生日与生日之间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比如22回宝钗的生日,开头特意点出,宝钗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意思是说,宝钗已经算是长大成人了
所以宝钗的生日中通过点戏,来突出她的迁就懂事,并与黛玉宝玉之间的小孩嬉闹形成对比
43.44回凤姐过生日,前后两大主题:其一是大笔墨写了用钱的事儿,其二则是贾琏出轨
这个主题,一个直指理家当中的财务问题,一个直指夫妻关系中的出轨
这样设计的用意自然不难理解,就是为了表现凤姐身上的“理家之难”究竟有多难
62.63回宝玉的生日,因为宝玉的定位就是“情不情”的绛洞花王嘛,所以他的生日主要内容就是写他和女孩子们玩闹,以及夜宴抽签
以上三个案例,虽然同为过生日的内容,但因为主角的定位和主题不一样,所以内容和侧重也不一样
那么,71回一开篇贾母的寿诞侧重是什么呢?
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
迎来送往时展现的亲朋故旧内外关系自不必多说,曹公写的很详细了,但在此之外,会不会还有其他的表达,比如说,在伏笔贾母的寿命呢?
单独看这段剧情,是很难得出确切结论的,但结合71回中其他的情节对照着来看,就不难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寿筵上特意穿插进来的一个剧情:南安太妃见了宝钗宝琴黛玉探春湘云五人
对比前面第70回结尾处,探春和风筝的情节,虽然两个情节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明显都是在暗喻探春将来的远嫁
大家先记住贾母寿筵和探春远嫁这两个一笔带过的关键点,然后咱们再往下看
寿筵之后,主视角落在宁国府的掌家主妇尤氏身上,她被荣国府的下人出言羞辱了一番
周瑞家的获知消息后,“素日因与这几个人不睦”于是转告了荣国府的掌家主妇凤姐
凤姐惩治下人,于是又引出了邢夫人的陪房费婆子,为自己的亲家说情,撺掇邢夫人出面压制凤姐的情节
最后的结局是:凤姐落得一个里外不是人
之前在讲王夫人那一期时我曾总结过
“理家之难”这个主题中存在很多“依仗人情、资历和关系等内容破坏秩序,争夺利益”的表达
比如赖嬷嬷仗着辈分推翻凤姐的赏罚决定,比如第61回的宝玉为了探春的颜面瞒脏,再比如刚才这一大段剧情
从下人们势利眼,对尤氏不敬这个起因,到周瑞家的“素日与这几个人不睦”,这一助推,再到邢夫人的陪房费婆子与受罚的婆子是亲家从而出现转折
再到最后惩罚下人有理有据的凤姐,被邢夫人的辈分和所谓贾母的寿筵这个理由压制
处处都是人性和人情世故对规矩制度的冲击
除此之外,大家可能也留意到了,我刚才在总结剧情时,特意点出了尤氏与凤姐,宁荣二府理家主妇的身份
曹公设计让尤氏被动地挑起这段剧情最初的矛盾冲突,并在最后,将所有的委屈全部收结于凤姐身上,都是具有深意的
而这深意就源于二人理家主妇的身份
这结论可不是随便得出的,大家应该还记得我刚才过的,第71回开头贾母寿筵和探春远嫁这两个关键点吧
我们把贾母探春凤姐尤氏汇总在一起,对比着来看
贾母过寿,无疑是在暗示她时日无多
探春远嫁,无疑是在伏笔她去日不远
尤氏受辱,凤姐抱屈
这四个身上都与“当家主妇”这一主题有关的人,都在维护家族秩序与规矩的人
被集中在第71回,一同出现不好的预兆,怎么可能是毫无逻辑的随手创作
那么,作者的创作目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在动摇贾家秩序和规则的根基啊
不过,第71回的位置还很早,所以这些内容都是只牵涉她们个人,矛盾冲突也谈不上多激烈
而接下来的第72回就不一样了
首先,司棋和潘又安的事儿我们单独拎出来,暂时不谈
将71、72、73、74回全部梳理完之后,再将它与宏观的逻辑和规律做对比
因为司棋这事的逻辑和规律,是比71、72回之内的剧情更高一层的
72回的情节很多,具体包括:贾琏让鸳鸯偷贾母的财物应急,贾琏和凤姐吵架,旺儿媳妇求亲,夏太监来要钱,以及赵姨娘为了彩霞的事儿去找贾政
首先,贾琏串联起来的鸳鸯偷拿和凤姐吵架这两段,以及夏太监来要钱这个情节自不必多说,目标直指贾母、凤姐和元春
旺儿媳妇求亲所引发的赵姨娘去找贾政的情节,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探春,但事件的性质以及赵姨娘贾环二人的反应,与第60回的茉莉粉事件大同小异
都是贾环吃亏而后怂了,然后赵姨娘为了利益去大闹一番
(只不过这次是直接去找贾政,所以没有动手,而是暗戳戳地点出宝玉和袭人的事儿)
所以,在80回之后,这个剧情被实际引爆的时候,探春毫无疑问也将受到牵连
另外,此处再多说两句:具体是在探春远嫁之前引爆,还是在探春远嫁之后,我并没有太多证据,不能给出确切的定论,不过个人倾向于是在探春远嫁之前
因为单纯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说,在探春远嫁之前引爆,会让探春对于赵姨娘和贾环构成的小家更失望,也有可能会让贾家对探春的去留更决绝
这对于一向重视贾家的探春而言就会更残忍,那么她的主题的悲剧性也就会更浓郁
不过这只是我个人基于小说创作角度的推测,大家听听就好,别太当真
好,再说回来
我们对照一下第71回的剧情设计就不难发现,72回的情节,同样是一一针对贾母凤姐探春这些理家者而来的,而且有两个内容上的区别很值得玩味
其一,71回的剧情只伤到凤姐尤氏个人的面子,而72回则处处谈钱谈利益
尤其是让鸳鸯偷拿老太太的体己和贾琏凤姐吵架这两段剧情,无疑是在展现整个贾家的捉襟见肘
再说了,贾母又能有多少金山银山可供挥霍呢?不过缓一时之急罢了
其二,72回除了贾母凤姐探春之外的第四个人物,从尤氏改为了贾元春
如果说,贾家内部的支柱是贾母,那么外部的支柱当然就是元春
所以,夏太监借钱这件事埋伏的同样是整个贾家层面的危机,而且与贾母的钱财一样只是暂时拖延而已
这次给了,下一次未必能应付的了,危机迟早还是会爆发的
除了这三个剧情(偷拿,吵架和夏太监)之外,来旺妇倚势霸成亲的情节同样遵循整个贾家这一主题范围和钱这一主题核心
按常理来说,旺儿媳妇不过是个下人,她去找主人凤姐说求亲的事儿,理当是用求字才对,为什么标题是倚势霸成亲?
所谓的倚势,倚的究竟是谁的势呢?
其实谁的势也不是,旺儿媳妇所倚仗的东西,在凤姐的台词里就说明了:
“旺儿家你听见,说了这事,你也忙忙的给我完了事来。说给你男人,外头所有的帐,一概赶今年年底下收了进来,少一个钱我也不依的!”
旺儿媳妇的男人,是替凤姐收账的实际执行人
与费婆子所展现的人情世故一样,掌握“钱”的来源,同样是下人破坏秩序,争夺利益的一个重要倚仗
此外,72回还有一处很细小情节:
就是见缝插针地安排林之孝对贾琏说了一句话:“方才听得雨村降了”
这段对话同样安排的没头没尾,非常突兀,连因为什么缘故,消息真不真切都没说清楚
所以,如果你还试图从故事层面,用“寻章摘句”“抽丝剥茧”那一套来分析,肯定是找不到答案的
但如果你用我刚才所说的,其他72回之内的情节对照来看,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这同样是在伏笔整个贾家层面的危机
并且,针对贾母凤姐和探春的只是贾家内部的利益和秩序危机,而贾雨村和贾元春暗示的则是来自外部的政治危机(圣宠与关系网)
从71回针对四人的个人伏笔,到72回牵涉整个贾家的暗示
从内部人情世故和财务利益对规则与秩序的冲击,到外部关系网的危机和圣宠的风险
最终构成了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循序渐进,面面俱到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效果
但,我们要做的分析,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
有一处很重要的铺垫,我刚才故意和司棋与潘又安的事儿一样妹说
就是平儿和鸳鸯谈及的,凤姐血山崩
我之前看到有朋友将这个“血山崩”理解为,是在暗示凤姐的靠山,贾母即将去世
坦率地讲,我并不认同这种仍然是从个别字眼出发,得到的结论(吴京摇头)
其一,从71回贾母寿筵,到72回偷贾母钱财,再到73回贾母出手治赌
原文连续对贾母这根立柱“暗示”了三次
大家通过这些情节就足够对贾母之于整个贾家的重要性,以及贾母时日无多这两件事有所了解了
那么,还有必要再单独暗示一下贾母之于凤姐个人的重要性么?
即便我们退一步,认为真的有这个必要,可是“凤姐的血山崩是因小产而导致”的呀
小产导致的血山崩和贾母的离世,这二者之间谈映射,未免牵强了吧?
其二,凤姐的血山崩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随着贾家的秩序和规则的崩塌,在逐渐恶化
凤姐的小产起自于第55回
55、56这两回以及被宝玉黛玉的恋情隔断开的59.60.61这三回,虽说与71.72.73.74回牵涉的人物和剧情有差别
但在主题层面,讲述的都是下人群体的利益争夺与制度破坏
之后,凤姐就一直处于生病的状态当中,但是并未对病情发展有过具体的叙述
直到74回,抄检大观园完成之后,才再次提及凤姐的病情恶化了
而后,再次提及凤姐的病,是在中秋夜宴之后,驱逐司棋晴雯的第77回开头
凤姐的病虽然好了些,但接下来就是人参百年,虽未成灰,然已成了朽糟烂木那一段了
这里的百年人参是在暗指什么,自不必多说了吧?
所以,总览凤姐的“血山崩”,很明显是一直在围绕着“理家主题”发展的
这真的可以视作是凤姐和贾母之间的映射么?
好,再说回来
之前有一段时间,我曾把“血山崩”当作了72回中针对凤姐设计的那个情节,但后来从宏观视角做过对比之后,我否定了这种认知
一个原因是,同处于72回中的其他情节都是紧紧围绕着“钱”去展开的,而“血山崩”不是
另一个原因就是刚才说过的,72回点出血山崩,74回抄检后严重,77回病虽好了些,但人参已成了朽糟烂木
这段纵向的发展过程,与抄检大观园的发展脉络是同起同收的
也就是说72回的宏观情节规划,除了咱们刚才所说的,针对贾母凤姐探春元春的四段触及贾家最终崩塌的长远伏笔之外
还存在着一层为近处的抄检大观园情节设计的伏笔
再加上71回,司棋和潘又安的情节同样不牵涉贾母凤姐探春尤氏,只是阐述贾家下人群体不守规矩的主题的特点
所以我就把这两个由鸳鸯串联起来的情节结合起来看了
然后发现,71.72.73.74这四个章回的情节架构远比一开始想象的还要复杂
这四个章回整体按照范围和程度划分,分为三个阶段
同时,每个章回内部分为两类铺垫,一个伏笔长远的矛盾,一个伏笔近处的抄检大观园
具体的,大家听我慢慢拆解
71回,针对四人的情节结束之后,是众人评说凤姐的委屈,并把贾宝玉批判了一番
然后才是借鸳鸯的视角单独引出了司棋和潘又安的事
但是,曹公在引出这个情节后又暂时按住,张弓不发,并且将这件事拆成了两段
撞破此事的过程放在了第71回末尾,说明此事的缘由和后果则放在了72回开头,并紧接着与凤姐的“血山崩”相连
一开始我曾想当然的认为,71回和72回之间用鸳鸯来串联,只是因为她的身份符合夜间行走,串联剧情的需求
但把鸳鸯发现并隐瞒司棋与潘又安的事,再与73回贾母从重责罚赌博的情节对照一下,就发现事情不那么简单了
贾母在从重罚赌之前,曾有一大段台词,说明过其中的理由
具体的我就不念了,我只问一句:这话真的只是在强调赌博的危害么?
当然不是,贾母强调的是秩序纪律不严格的整体危害,耍钱吃酒只是破坏秩序纪律的原因之一
而司棋与潘又安的私情,不也是破坏秩序和纪律的例证之一么?
并且,潘又安出现在园中的这一事实,也正说明了贾母所言并非小题大做,从重罚赌确实有必要
所以,鸳鸯撞破私情和贾母重手罚赌这两个情节,是秩序纪律的崩坏这个大主题下并列对照的两个子主题
贾母下重手罚赌之后,73回的下半部分是绣春囊和累金凤,这两个情节将矛盾冲突又往深处走了一大步
累金凤的来龙去脉正好承接了前半段的查赌,迎春的乳母偷走主子小姐的财物拿去赌博,并因迎春不肯求情,反咬一口
其中展现出来的人性,我就懒得批判了,大家都能看得出来,我只强调两点:
其一,累金凤情节又是下人群体利益争夺的内容,且,下人已经胆大妄为到偷主子的财物了
其二,绣春囊和累金凤这两个情节的设计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仗
绣春囊的出现无疑是贾家的规则已经千疮百孔的关键凭证
累金凤的失窃无疑是利益的贪婪已经无法无天的重要预兆
绣春囊的嫌疑人是司棋,累金凤的受害人是迎春
绣春囊的事儿交由凤姐查出,探春不知道真相
累金凤的事儿交由探春点破,凤姐被蒙在鼓里
最开始大家看到71回时可能还会觉得,鸳鸯放过司棋也没什么,男欢女爱人之常情嘛
经由贾母的一番解释,我想大家多少就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而把大观园抄检一番之后大家应该就彻底明白了,问题其实已经比贾母所预计的还要严重了!
这就是我所说的,四个章回整体按照范围和程度划分,分为三个阶段的意思
这条抄检大观园的短线剧情所展现的贾府现状,就已经足够令人堪忧了
那么与这条短线剧情同步铺垫的那些长远伏笔(既家母过世,凤姐被休,探春远嫁,元春死亡)一旦炸开之后,又会怎样呢?
恐怕只有当年亲见过后28回的人才知道了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只有水面下的冰山经由抄检大观园一事露出一角之后,凤姐的“血山崩”逐渐加重了
说完这些宏观的,我再补充说明一个微观层面的,就是73回开篇的那个连续情节:
赵姨娘在72回结尾要跟贾政说宝玉和袭人临床实践的事儿,被曹公强行打断了
当夜,赵姨娘房内一个叫小鹊的丫鬟来通风报信,于是,平时不读书的贾宝玉开始临时抱佛脚
随后,晴雯谎称有贼,才引出了贾母查赌,重罚下人
这一段之所以要单独拿出来说,主要是因为刚才咱们在谈四个章回的宏观构架
而这一段的内容,在主题上牵涉到的范围更大,是整部书的层面的,虽然只是简单点了一下
贾家败亡的原因,整部《红楼梦》中反复叙述了两大类别,四个方面:
纨绔子弟的不学无术和沉溺淫乐,下人群体的秩序破坏和利益争夺
73回的开篇作为抄检大观园这个拉开女儿悲剧的关键情节的铺垫,把这四个方面都一一点到了
赵姨娘的举报和宝玉的临时抱佛脚自不必多说了,摆明了一个沉溺女色一个不学无术
当然,我猜一些对遣词造句要求比较严格的朋友可能会对“沉溺”这样的字眼比较敏感,故而反对
所以我再多啰嗦两句吧
贾宝玉本人在前80回当中,的确只有第六回开头这一处临床实践的描写,谈不上沉溺
但贾宝玉在纨绔子弟的宏观主题表达上,与贾琏贾珍薛蟠这些人是同属一个分支的
贾宝玉与贾琏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走心一个走肾
但对于整个贾家而言走心和走肾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一样的不务正业,都是贾家败亡的原因
所以我才说,贾宝玉开篇的这段剧情,是对家亡总原因中,纨绔子弟两个原因的再次强调
接下来,是晴雯意外引起的查赌风波
查得大头家三人,小头家八人,聚赌者通共二十多人
原来这三个大头家,一个就是林之孝家的两姨亲家,一个就是园内厨房内柳家媳妇之妹,一个就是迎春之乳母
这三类人也很值得玩味
管家劳苦,乳母功高,柳家媳妇能跟宝玉搭上话,让他帮忙求情
但结果却是:“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钱,拨入圊(qīnɡ)厕行内。又将林之孝家的申饬了一番”
虽然是这些人自己聚众赌博,玩忽职守,破坏秩序和规则在先,但这些人受罚之后,肯定不会没有怨气
那么,她们本人以及她们的亲朋旧故一大帮子人会把仇记在哪个个人和群体身上呢?
虽然晴雯谎称有贼的实际目的是为了帮宝玉过关,但这些被殃及的池鱼是肯定不会知道的
那么,她们会如何揣测晴雯的用意呢?
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
恰好生出这事来,以为得了把柄,又听王夫人委托,正撞在心坎上
后面的内容我就懒得读了,大家自己看看吧
诚然,王善保家的与因赌受罚的御三家未必真就有什么亲戚或裙带关系,但曹公也白纸黑字写明了
这王善保家正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大不自在
简而言之,73回的开头,便对贾家家亡的四大原因都简单做了提及
好了好了,我们最后来简单总结一下:
其一,71.72.73.74这四个章回的情节从矛盾冲突的深度来说,存在着纵向的逐层递进规律
第一层,71回和72回都是伏笔铺垫,其中,71针对个人面子,72伏笔范围拓展到整个贾家,也有逐层推进的规律
73回经由晴雯谎称有贼,矛盾小爆发了一下,引出贾母惩治赌博
74回,一个绣春囊一个累金凤,引出抄检大观园的矛盾大爆发
其二,这四个章回的情节从架构格局的角度来说,存在着横向的双层并列格局
既一条近处抄检大观园的短线伏笔,和71.72回针对凤姐尤氏探春元春和贾母的长线伏笔
其三,在同时兼顾纵向规律和横向架构的同时,这四个章回又把利益争夺与秩序破坏这个主题的几种原因(人情世故,人性,私情,利益)都简单点了一下
只不过,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内容并非泾渭分明,所以,不太好划分
比如来旺媳妇强娶彩霞,既涉及利益争夺,又破坏主仆之间的尊卑关系
累金凤情节也是一样,在偷盗财物的基础主题上,又有恶仆反欺主的尊卑秩序
所以,笼统概括的话,利益争夺大概分为上层下层两个群体(贾琏夏太监,来旺媳妇赵姨娘)
上下之间既有直接掠夺(夏太监),也有反制(旺儿媳妇)两种情况
而平级之间的情况则多是相互争夺排挤(旺儿媳妇和赵姨娘,还有关于晴雯的谗言)
(另外再补充一点写到这时刚发现的:夏太监能直接逼贾家“借”出钱来,靠的是倚仗皇上,旺儿媳妇能直接强娶赵姨娘和贾环看上的彩霞,不也是倚仗主人凤姐么?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剧情,内在的逻辑居然也是统一且镜像的……)
破坏秩序的内容则分为尊卑关系(费婆子,累金凤)和男女私情(司棋是实,晴雯是虚,这就又多了一层虚实的对照……太NB了)两个方面
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些听头晕了
但恐怖的是,这还仅仅只是71.72.73.74这四回之内的写作规律和叙述逻辑啊
坦率地讲,越是对这种内容进行梳理,就越使得我对《红楼梦》这部小说,以及对曹雪芹这位作者感到敬畏和自卑
像咱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光是梳理人家的设计,就觉得头昏脑胀,并非易事了
而人家却实实在在的设计并最终展现出来了
并且无论情节大小,都锤炼的工整巧妙如同精密仪器的零部件一样,相互之间或并列或镜像或咬合或串联或虚实相应或一击两鸣,既紧密又有序可循
所以,那些所谓的续书,甚至什么真本底稿,是谁给你的勇气,用狗尾去续《红楼梦》的貂皮的呢?(梁静茹:“怪我咯?”)
好了,就先说到这里吧
本人水平有限,讲得比较混乱,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会把文字版以及简单制作的思维导图一并发出来,
此外,如果大家本期的内容还可以接受,并且有兴趣继续的话,在写完秦可卿和滴翠亭的三期内容之后,我会再梳理一下75.76.77.78.79.80这些章回的写作规律
不过,在此之前,我要跟大家谈一个条件:
不是一键三连,而是更复杂一些的内容:去支持一下我写的小说
我所写的民国探案小说,目前在爱奇艺小说平台上马上就要连载完了,大家可以在爱奇艺小说APP或者直接在爱奇艺视频的APP上搜索《北疆探案录》,然后帮我刷一下阅读量和收藏量
这对于我将来出版,乃至卖出版权,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拜托各位支持一下我的理想
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