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 德鲁克 经典5问
彼得 德鲁克 经典5问:
1.我们的使命是什么?
2.我们的顾客是谁?
3.我们的顾客重视什么?
4.我们的成果是什么?
5.我们的计划是什么?
这5个问题源于德鲁克在1954年提出的事业理论(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中的三个核心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谁是我们的顾客?
顾客认可我们的价值是什么?
事业理论作为各类组织制定战略的有效方法广为传播。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科的开创者,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为你推荐德鲁克的 8 本最经典著作,让你领略德鲁克管理思想的魅力。
一、《公司的概念》
这是德鲁克的一部早期作品,出版于 1946 年。当时,二战刚刚结束,美国的大企业正在快速崛起,而学界却不了解这些企业内部是如何运作的。德鲁克恰好受邀到当时美国最大的工业企业——通用汽车进行为期 18 个月的调研。调研一结束,德鲁克就把他的观察和思考写成了这本《公司的概念》。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本详细揭示企业组织如何运行的书。
有意思的是,这本书出版之后,遭到了通用汽车高管层的集体抵制,德鲁克在书中提出的某些批评意见他们不能接受。为了反驳德鲁克,通用汽车董事长艾尔弗雷德·斯隆甚至专门写了一本自传,叫《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来系统阐述通用汽车的管理理念,斯隆这本书同样成为了管理经典。
二、《管理的实践》
这是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这本书中,德鲁克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释了管理的内涵,开创了“管理学”这个新学科,德鲁克也凭借这本书奠定了管理学宗师的地位。德鲁克还在这本书里首次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是德鲁克最重要的概念,然而,也是被曲解和误用得最多的概念。
人们以为目标管理的关键在于目标分解,也就是先由高管制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再把目标分解下去,变成个人的小目标。于是发展出了一套自上而下的绩效考评体系,如 KPI。但在实践中,绩效考评让不少公司都栽了跟头。那么,像 KPI 这样的绩效考核体系,问题出在哪里?真正的目标管理,到底应该怎么管?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书出版于 1966 年,是德鲁克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本书。德鲁克在这本书里提出:未来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未来的管理者就是组织中的知识工作者,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提升工作效能,追求「卓有成效」。这就是现在所说的「人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CEO」。
但是,这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某种程度上说,管理者就是「组织的囚徒」。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不属于他自己,他的工作随时可能被别人打断,如下属、上司、客户、合作伙伴等等。而且,管理者往往疲于应付日常事务,抽不开身去思考真正重要的事项。管理者要如何做才能实现卓有成效呢?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四、《非营利组织的管理》
这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出版于 1990 年。毕生研究企业管理的德鲁克,为什么会写一本关于非营利组织的书呢?因为当时,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内最大的「雇主」,平均每两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志愿者,他们每周至少为非营利组织工作 3 个小时。在德鲁克生命的最后 20 年,除了写作,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了非营利组织,帮助它们进行更好地管理和发展。
和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一些特殊的管理挑战。比如,企业经营得好不好,一目了然。而非营利组织到底经营得好不好,就很难有一个统一衡量的标准。还有,很多非营利组织的主要「雇员」是不领一分钱的志愿者,来去自由,该怎样管理和激励他们呢?这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五、《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美国的德鲁克管理学院院长达罗克说,她的案头常备三本书,常读常新,第一本是《管理的实践》,第二本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三本就是这本《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写于 1985年,30 多年过去了,关于创新的本质,关于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还必须要回到这本书。德鲁克指出,跨越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是连续创新的基础。
六、《动荡时代的管理》
德鲁克一直有深刻的危机洞察能力,这可能与德鲁克亲身经历了 1929 年大崩盘直接相关。大崩盘前夜,德鲁克还是位年轻的证券分析师,他通过数学模型,预测未来股市会保持强劲增长。结果,这个错误毁掉了德鲁克的证券分析师前途,他这才走上了学术道路。
这本书写于 1980 年代,德鲁克在书中指出世界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动荡,20 世纪初那些默认的假设、规律和惯例正在遭到质疑和挑战,而管理者必须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德鲁克当时甚至明确地指出,苏联将会解体,这个观点让当时不少学者难以接受,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甚至认为,“德鲁克一定是疯了”。
七、《旁观者》
这本书很特别,不是管理学理论著作,而是一本回忆录。
德鲁克以「旁观者」的身份,回忆了20世纪初到二战结束后这段时间里,与他有过深刻交集的人物,并对这些任务极其所处时代做出了精妙评价。
德鲁克曾说,这本书虽然不是自己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最为喜爱的一本。
这本书中,你听到德鲁克的传奇经历,还有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与探索,让你对德鲁克和他的思想都有更深刻的了解。
八、《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这本书可以说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选集,浓缩了德鲁克 60 年来十余本经典著作的思想。
可能你听完了上边介绍的那些书,会发现这本书中并没有更多新鲜的知识,但是这本书会让你发现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有三个理论贯穿始终:目标管理、知识工作者和企业社会责任。
听完这本书,你会对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有更清晰的脉络。
九、60句经典名言
1、管理者必须要卓有成效
1,卓有成效是管理者能够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事。
2,并不是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所有知识工作者,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3,对组织负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
4,不要认为卓有成效高不可攀,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5,每个人都以卓有成效作为最高工作标准,一群平凡的人,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6,如何才能卓有成效:时间管理,聚焦贡献,发挥长处,要事优先,有效决策。
2、企业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1,有所成就的人,都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2,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对企业而言,不可缺少的是效能,而非效率。
3,经理人五大核心工作:设立目标;任务分派;激励沟通;绩效评估;培育人才。
4,领导者应该是引导属下做正确的事,因为领导才华是以领导者做事的成果来判定的。
5,不能把失败归咎于部下的无能或偶然状况。其实,失败是系统存在缺陷的征兆。
6,有效的管理就是关注时间管理,关注系统思考,关注培养接班人。
3、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用人能力
1,对人的多样化要有绝对的包容性,不能让企业成为改造员工个性的工厂。
2,你要雇佣一个人的手,就得雇佣他整个人。
3,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会先考虑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考虑职位的要求是什么。
4,有效的领导者对人的任命和提拔都是以能力为基础的,用人不是为了克服人的弱点,而是为了发挥人的长处。
5,衰退的最初征兆,就是无法吸引那些既有能力又有热情的人才。
6,企业应该对人的判断力支付报酬,而不是对无过错支付报酬。
4、以最快速度适应“变化”
1,今天最成功的商品,明天可能最快过时。
2,即使最强大的企业,如果不面向未来采取行动的话,也会陷入困境。
3,变不是最重要的,变化的趋势或趋势的变化是最重要的,趋势的变化能让人发现看得见的未来。
4,在一日千里的结构性调整中,唯一能幸免于难的只有变革的引领者,我们无法左右变革,只有走在它前面。
5,变化不是威胁,而应该把它看作机会。
6,目标实现的时候不是应该庆祝的时候,而是应该重新定义目标的时候。
5、“学习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1,历史书不会记载那些在学校时成绩优秀但走入社会却一事无成的人。
2,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才是他的核心竞争力。
3,如果只局限在公司里了解情况,那么经营者很容易陷入一种盲目的安心状态。
4,知识不在书中,书中只有信息。
5,知识更新非常快,知识型员工除非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否则很快就会遭到淘汰。
6,未来的文盲将是那些没有知识和不会更新知识的人。成年人被淘汰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能力下降。
6、有效的CEO应该抓大放小
1,一个有效的CEO(或高层管理者)从不进行微观管理。
2,有效的管理者应该着眼于全局,而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全能”的领导。
3,“授权”这个词通常被人误解了,甚至是被人曲解了,这个词的意义应该是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进。
4,想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最简单有效管理,只需要记住一句话:让经理人狂热工作的唯一方法是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和责任。
5,若不适当授权,一方面阻碍了下属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失去员工的信任。
6,在为管理人员有权做出的决策设定限度时,有一条简单的规则:凡未以文字明确规定划归较高层次管理部门的所有职权,都归较低层次的管理部门所有。
7、管理不是“管理人”而是“领导人”
1,如果失去了对人的尊重,开发潜能很可能被理解成仅仅为了组织的绩效而把人视为使用的工具。只有恢复对人的尊重,才可能真正把人的才能释放出来。
2,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
3,所谓“愚蠢的创意”,是不对创意加以倾听和改造。
4,必须学习如何在无权下达命令的状况中管理事情,既不受制于人,也不控制他人。
5,组织的功能就是要让平凡的人在一起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所以,管理不是"管理人",而是"领导人"。
6,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管理者必须尊重每一个员工。尊重并不单单是一种礼貌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
8、创新决定企业生死存亡
1,企业只有两种事情要做:一个是营销,一个是创新。
2,创新是否成功不在于是否新颖、巧妙或具有科学内涵,而在于是否能够赢得市场。
3,要始终有这样一种意识:人们还没有想到的需求是什么?
4,创新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5,创造性的模仿,也是创新的战略之一。
6,千万不要忘记,创新就是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
9、没有反对意见,就不做决策
1,有效决策要避免两个误区:“过分相信经验”和“过分相信自我”。
2,惟有反面意见,才能保护决策者不致于沦为组织的俘虏;反面意见本身,正是决策需要的“另一方案”;反面意见可以激发想象力。没有反对意见,就不做决策。
3,有效决策的五个条件:问题性质、边界条件、正确方案、执行措施和重视反馈。
4,如果利益远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一半或折中。
5,不是寻求意见一致,而是必须找出不一致的意见。
6,不弄清什么是正确的,就无法区分正确的妥协和错误的妥协。
10、企业是“创造客户”而不是“创造利润”
1,企业之所以会存在,就是为了要向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为了给员工和管理者提供工作机会,甚至也不是为了给股东赚取利益和发放股息。
2,企业的宗旨必须是存在于企业自身之外的。企业的宗旨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企业的宗旨只有一种适当的定义:创造顾客。
3,老板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将来会是什么?我们的业务应该是什么?
4,企业是“创造客户”而不是“创造利润”。
5,一味追求利润率,无异于把市场拱手让与竞争对手。
6,认为自己已经到达终点的想法是愚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