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模式

2023-10-08 16:50 作者:bili_74204057874  | 我要投稿

在做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时,科学指南针检测平台工作人员在与很多同学沟通中了解到,好多同学对AFM测试不太了解,针对此,科学指南针检测平台团队组织相关同事对网上海量知识进行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到科研圈的伙伴们;

 

目前现有三种基本操作模式,可区分为接触式(contact)、非接触式(non-contact)及轻敲式(tapping)三大类。接触式及非接触式易受外界其它因素,如水分子的吸引,而造成刮伤材料表面及分辨率差所引起之影像失真问题,使用上会有限制,尤其在生物及高分子软性材料上。以下简单介绍三种基本形式的基本原理:

 

(1)接触式(Contactmode):利用探针的针尖与待测物表面之原子力交互作用(一定要接触),使非常软的探针臂产生偏折,此时用特殊微小的雷射光照射探针臂背面,被探针臂反射的雷射光以二相的photodiode(雷射光相位侦检器)来记录雷射光被探针臂偏移的变化,探针与样品间产生原子间的排斥力约为10-6至10-9牛顿。但是,由于探针与表面有接触,因此过大的作用力仍会损坏样品,尤其是对软性材质如高分子聚合物、细胞生物等。不过在较硬材料上通常会得到较佳的分辨率。

 

(2)非接触式(Non-contactmode):为了解决接触式AFM可能损坏样品的缺点,便有非接触式AFM被发展出来,这是利用原子间的长距离吸引力─范德华力来运作。Non-contactmode的探针必需不与待测物表面接触,利用微弱的范德华力对探针的振幅改变来回馈。探针与样品的距离及探针振幅必需严格遵守范德华力原理,因此造成探针与样品的距离不能太远,探针振幅不能太大(约2至5nm),扫描速度不能太快等限制。样品置放于大气环境下,湿度超过30%时,会有一层5至10nm厚的水分子膜覆盖于样品表面上,造成不易回馈或回馈错误。

 

(3)轻敲式AFM(Tappingmode):将非接触式AFM加以改良,拉近探针与试片的距离,增加探针振幅功能(10~300KHz),其作用力约为10-12牛顿,Tappingmode的探针有共振振动,探针振幅可调整而与材料表面有间歇性轻微跳动接触,探针在振荡至波谷时接触样品,由于样品的表面高低起伏,使得振幅改变,再利用回馈控制方式,便能取得高度影像。TappingmodeAFM的振幅可适当调整小至不受水分子膜干扰,大至不硬敲样品表面而损伤探针,XY面终极分辨率为2nm。TappingmodeAFM探针下压力量可视为一种弹性作用,不会对z方向造成永久性破坏。在xy方向,因探针是间歇性跳动接触,不会像对Contactmode在xy方向一直拖曳而造成永久性破坏。但由于高频率探针敲击,对很硬的样品,探针针尖可能受损。

 

以上就是科学指南针检测平台对网络上相关资料的整理如有测试需求,可以和科学指南针联系,我们会给与您最准确的数据和最好的服务体验,希望可以在大家的科研路上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整合自网络,因内容庞杂无法联系到全部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答复,万分感谢。


更多科研作图、软件使用、表征分析、SCI 写作等干货知识可以扫码关注下哦~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模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