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乱世里的安国·盗国——论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2023-08-01 17:31 作者:将军角弓不得碰  | 我要投稿

放篇论文

摘要:历史长路漫漫,我们希望能看到一个个真实的人。但春申君的生命已经结束,我们已经无法窥见真相。我们看见了他是一个君子,也是一个小人。他在时代的岔路口选择了小人。客观评价一个人可以让我们得到教训,让我们知道,一个选择是关乎所有人的,也是关乎时代的。

关键词:春申君;客观评价

  大江淘尽了多少年华,带走了多少的英豪,多少的小人。当一切尘封过往,当一个又一个的人走进墓碑,当后人合上千年的过往。那一个人已经在百年前被埋入地下,我们又一次翻开布满灰尘的历史,他还会是那个他吗?我们还能看到,评价出那个真正的他吗?

一、春申君:君子还是小人

人的特殊性在于人的多面性,对于过去的人物,历史上总有很多种声音。学习历史人物,其实就是在学习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其留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有一个人,生于乱世,也亡于乱世,他便是春申君。许衡以“战国之四君,其可称者,唯一春申耳”称赞他。他是个安国的君子。

他政治生涯的开始,是秦国和楚国的一场战争。当时秦国妄图进犯楚国。秦国控制了部分的占有地。此时,楚王派黄歇出使秦国,寻求和平。黄歇上书秦王,指出了如果秦国与楚国交好,会取得更大的利益。秦国被打动,遂与楚国合议。从他的上书中不难看出,他此时完全维护国家利益,,是个没有私心可言的君子。“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他拼全力送太子回国,可见此时他忠心耿耿。在他从秦国回到楚国,“终考烈王之世,春申君一直担任令尹一职,掌握着楚国的军政大权。”他相楚之时,楚国又一次成为强国。他使国家得到安定,是一个乱世里的英豪。

春申君是一个君子。但扬雄却说了 “上失其政,奸臣窃国命,何其益乎。”从这段评价里可以看出,他是个小人。

春申君相楚的第二十二年,他率领五国联军攻秦,大败而归。分析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春申君开始失去楚王的信任,政治地位急转直下。

据史料记载,春申君晚年实行了一个盗国计划。赵人李园将妹妹献给他,在妹妹有孕后,又让黄歇将妹妹献给楚王。生下了楚国太子。黄歇也因为此事要被李园暗杀。他的门客朱英献计要救他,却被他拒绝。一代楚国名臣最终死在屠刀下。但他的盗国计划成功了。可见,春申君最后还是做了小人。为利益所迷,选择走向了另外一条道路。

二、乱世论英雄

时代造势,春申君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呈现完全相反的人生状态。“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齐放,一片开放中孕育着祸端,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战火纷乱,人的本性在这里挥发的漓淋尽致。君非君,臣非臣,父非父,子非子。当人伦开始败坏,当猜忌阴魂不散,这个时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乱”,小人沉浸温床,英豪灰心奔走。

无论是英豪抑或小人,这个世界会给出不可避免的影响。老舍曾经说过“雨是公平的。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不管你是谁,都会受到这个时代的影响。这里多的是贪官污吏,多的是屠城和战争。却少了英豪的一席之地。他们在这个时代不会和群。因为在乱世更多的人关注个人利益,连绵的战火让他们只会享乐今朝。英豪的无私付出反而会招来鄙夷。楚国的屈原死在汨罗江,正好在黄歇之前。我们可以判断,黄歇后来的堕落,可以说是一种合群行为。他去迎合这个时代,迎合这些人们,迎合这个乱世。也许他不想不得善终。人都有合群的本能。他为了被接受,拥有权利,放弃了自己的初衷。他不想当那一个灰心的英豪,他选择做一个沉浸温床的小人。正是时代造就了这些选择者,黄歇选择迎合,吕不韦也是。吕不韦在知道自己的小妾有孕的时候将他献与太子,生下秦始皇。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选择了同一条路,去附和这个时代的“乱”,去造就这个时代的“乱”。去满足私欲。

但乱世不是只有小人。与黄歇齐名的信陵君,就可称为英豪。他真正的在乱世里做到了“情义”。他结交有才华的位卑者,他为了一个比邻的国家不遭受灭亡毅然出兵。他在这个时代必有的岔路口选择了成为英豪,即使饱受猜忌,即使郁郁而终。他在这个大乱里没有乱,因为他希望这个时代不要再乱。他清楚的认识到,他们需要的是安定,而不是大乱。但小人即使知道,也还是选择逃避。春申君和吕不韦只能做小人,他们在乱世选择了合群。乱世让人得以实现他们的私欲。因为私欲,他们最终选择了救济自己而不是济世。

我们最终知道,春申君曾经可以称为英豪,但私欲,以及乱世的风气,让他最终选择了成为小人。这是他的选择。我们只能喟叹。

三、历史的烙印

历史一路走过,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的历史。杨雄和许衡的评论也都过于片面,我们是时候总结一下客观评论的方法了。

当然,在开始评价一个人物的搜寻资料阶段,我们就需要利用方法。就是借助具有真实性的权威史料。  

(一)借助真实性史料

评价历史人物具有现实意义,借助真实的史料可以让我们能全面的了解一个过去的人物,给出正确的评论。如果依靠材料本身就有失公允,那么观点就会偏激或片面造成评价失真。就如杨雄做出了片面评论,依照他的这句话去分析,只会得出春申君是奸臣这一较为偏激的评价,对于客观评价是没有帮助性的。

有了史料,还要依靠时代的大背景来进行判断,才能客观正确的评价一个人否则会陷入评价过于简单,单一的怪圈。

(二)依托大时代背景

乱世与盛世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有的事件在乱世习以为常,譬如战争和杀戮,在盛世的他们过的是“不识兵戈”的生活。如果脱离时代背景,对人物进行简单评价,会陷入误区。不能用乱世的标准去衡量盛世的君子,也不能用盛世的标准去衡量乱世的小人。这样往往会造成过于苛求,牵强附会的结果。

有了时代背景,自然也要有那个时代的人。多元化的评价,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三)重视多元化评价

历史上,历来会把两个人放在一起评论,这是最直接,也是很实用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反差对比,二是类似对比。

反差对比,就是把两个完全相反的人进行对比,比如一个是君子,一个是小人。就好比春申君和信陵君,一个是选择救济自己,一个选择心怀天下。强烈的反差能让我们共同分析出孰优孰劣,有助于在反差中更好了解两个极端的不同之处。

类似对比,即把两个相似的人物进行对比,比如两个小人,或是两个君子。好比吕不韦和黄歇。两个人都是盗国之人,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而黄歇则是楚幽王的父亲。他们是封为君候的人,但行径类似小人。他们在时代的天平上偏向了私欲。这两个人的共同之处可以让我们分析出群像,进而客观评价这一类人。

历史上对春申君褒贬不一,我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的那个时刻,后人的评判总会有失公允,但历史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过去时光,我们会选择迎合还是选择面对?过去的人已经做下选择,在客观了解了本质后,我们就会知道,这个选择不止属于我们自己,也属于所有人,最后也属于时代。

参考文献:《一代功名高楚室》

《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史记》《少年读史记》


乱世里的安国·盗国——论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