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我们说创作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

2023-07-25 14:06 作者:平原上的一棵树  | 我要投稿

这其实不是一个很新颖的命题了。从小到大有无数人都对创作这件事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而且这种人往往越写越离谱,说着说着还真就以为自己是新世纪奋笔疾书的大文豪,文章还没写完就已然能幻想出无数读者拜倒在自己笔墨的石榴裙下,结果落得被限制,却还不清醒,高谈阔论批驳规则,自行将自己划到“清醒”的那一派,惋惜没人关注自己。而究竟谁才是乌合之众,想必潮水退去,自然看的一清二楚。这难道是写作吗?那也难怪公众对这些“意见领袖”丧失信心了。

 

不能提供价值,就称不上创作。每时每刻都有无数乱七八糟的事情正在发生,而往往这些事情大部人知道还是不知道真的无所谓。下比之前难道不应该问问自己我写这玩意能给读者提供什么价值吗?或者说,除去娱乐以及一瞬间的感动之外,这篇文章能在时间中提供什么价值?少年初长成-遇到困难-倒下了-又站起来了的故事原型现如今已经无法再为受众提供任何新的价值——无论是情感还是什么别的——但有意思的是,这依旧是一众创作者非常喜欢的套路。说真的,如果只是想记录生活,那大可不必发出来供大家观赏,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成为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时候。不过想必马斯克一定深谙其道,开启了新时代营销范例,具体表现就是生怕自己从热搜榜掉下来。不过我很好奇这种“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究竟能持续多久。

 

不过,那什么能算得上价值?我想将其解释为是否具有社会属性。也就是说,偏偏只有现在的人在看过后可以引起共鸣,能在晚上刷牙的时候觉得自己和之前不一样了。之前一直有人说创作(尤其是写作)要有明显的时间性——为什么这篇文章出现在这个时候?如何能让人看出来这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人写的?为了满足这一点,自然选择的主题也就有了限制,那也就只能找现在的事例做素材。但这就够了吗?一百年来有无数创作者宣扬正义,痛斥邪恶,为英雄高歌,为恶魔唾弃。若是不具有当前的社会属性,新瓶装旧酒又能有什么意义?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能和一百年前还是一样的吗?创作者如果不进步,那就只能是翻来覆去地炒冷饭,期待着某一天——有件事实在是太过于具有冲突性,以至于让人忘记这是在炒冷饭——才能火。

 

原创性依旧是重点。每个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所成长的,自然心中所想——如果真的有在“想”的话——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今天这位创作者说了这件事,然后另一位创作者看了之后心想“这真不错”,立刻拿来主义,只不过找了更重量级的嘉宾、采用了更炫酷的剪辑技巧、引入了更多年轻人所热爱的梗——是啊,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很难不火,但这能称的上有原创性吗?显然不能,都是从一颗苹果树下摘果子罢了,什么时候能捧着橘子出现在公众面前,那才叫有原创性。橘子可以是什么?可以是切入角度、是呈现方法、是互动逻辑、是最珍贵的思想。我真不理解——这明明是个非常多元化的社会,怎么那么多人宁愿舍弃自己优秀的大脑,只愿意将成功的模板捡来删删改改呢?

 

不过上述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下,那就是创作者和受众都还有脑子,都愿意主动地进行批判性思考。不过很遗憾的是,现在这样的人并不在多数,人们已经丧失了质疑的动力。没有来自受众的质疑,对于创作者来说,就失去了一股强大的反作用力,再也不能倒逼自己进行改变了。一个优质的环境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但具体怎么努力我也不知道,所以这大概也是一篇没有结尾的文了。


当我们说创作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