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大学22级地理信息科学概论期末考试考试简明大纲(学生自拟)
天津城建大学22级地理信息科学概论期末考试考试简明大纲
注:此大纲为学生本人自拟,无官方文档
第一章
1.地理数据
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空间特征数据和属性特征数据
特征
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
2.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3.地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根据研究范围
全球系统、区域系统、国家系统
根据研究内容
专题系统、综合系统
根据使用的数据模型
矢量系统、栅格系统、矢栅混合系统
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
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模型、应用人员
5.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与编辑
2、数据存储与管理
3、数据处理和变换
4、空间分析和统计
5、产品制作与演示
6、二次开发和编程
6.国内外软件的名称
7.GIS的发展
第二章
1.空间关系有哪些
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对象之间空间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度量空间关系、方向空间关系、拓扑空间关系等
2.空间数据类型
按数据来源
地图数据、影像数据、文本数据
按数据结构特征
矢量数据、栅格数据
按数据特征
空间定位数据、非空间属性数据
按数据几何特征
点、线、面、曲面、体
按数据发布形式
数字线画图(DLG)数据(矢量数据类型)、数字栅格图(DRG)数据(栅格数据类型)、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栅格数据类型)、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栅格数据类型)
3.拓扑空间关系及其分类
描述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会因为地理空间实体的空间变换而变化,仍然保持原有的性质。
拓扑关系包括邻接关系、关联关系和包含关系等等。
邻接(相切)关系
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相同类型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关联关系
关联关系是指空间图形(点、线、面)中不同类型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包含关系
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相同类型但不同等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只有高维目标包含低维目标,或者同维目标包含同维目标,不能包含比自身维数高的几何体。如:武汉大学包含信息学部,信息学部包含1号教学楼等。
4. 栅格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及其优缺点
栅格数据结构概念
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称为栅格单元,在各个栅格单元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矢量数据结构概念
矢量数据结构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
像元属性
用来表现地理要素的属性特征(反射率、颜色、土地利用类型、降雨量、人口、高程等)
5.栅格数据编码
a.直接栅格数据编码
b.游程长度编码
c.四叉树编码
第三章
1.属性数据编码的内容
登记部分、分类部分、控制部分
2.图形数据采集方法
采集方法主要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地图数字化和现有数据转换三类。
3.层次分类编码法
目前,较为常用的编码方法有层次分类编码法与多源分类编码法两种基本类型。
概念
层次分类编码法是按照分类对象的从属和层次关系为排列的一种代码。
它的优点是能明确表示出分类对象的类别,代码结构有严格的隶属关系
4.空间数据的内插及其分类
空间数据的内插的概念
通过已知点或多边形分区的数据,推求任意点或多边形分区数据的方法。
分类
根据使用已知采样点范围分为:整体拟合和局部拟合
从内插的具体内容分:点的内插和区域的内插
点的内插
区域的内插
5.空间数据检查与编辑的必要性
空间数据误差的检查方法
1)叠合比较法
2)目视检查法
3)逻辑检查法
必要性
l 通过数字化所获取的原始空间数据,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这错误或误差。
l 属性数据在建库输入时,也难免会存在错误。
l 所以,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一定的检查、编辑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章
1. 空间数据库的概念
某区域内关于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
2. 空间数据库设计步骤
第一步 需求分析
第二步 概念设计
第三步 逻辑设计
第四步 物理设计
3. 元数据概念
简要地说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一种说明性数据,在地理空间信息中用于描述地理数据采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
第五章
1. 数字地形模型概念
简单地说就是用数字化的形式表达的地形信息
2. 空间叠合分析概念
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3. 空间叠合分析的分类
根据所采用的数据结构的不同
分为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和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
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合分析根据叠合对象图形特征的不同
分为点与多边形的叠合、线与多边形的叠合和多边形与多边形的叠合三种类型。
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包含了一系列可以进行叠合分析的计算方法
4. 空间缓冲区分析分类及概念
空间缓冲区就是地理空间实体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任何目标所产生的缓冲区总是一些多边形,这些多边形将构成新的数据层。
5. 矢量缓冲区的类型
点缓冲区、线缓冲区和面缓冲区
6. 空间网络分析的概念
由点、线的二元关系构成的系统,通常用来描述某种资源或物质在空间上的运动。
7. 路径分析如何实现(实现步骤)
第一步,根据应用目的确定“最佳”含义
第二步,确定最佳路径
第三步,将最佳路径存储在属性表中
第六章
1. GIS应用模型分类
1. 根据所表达的空间对象的不同
1)理论模型(数学模型)
2)经验模型
3)混合模型
2. 按照研究对象的瞬时状态和发展过程
1)静态模型
2)半静态模型
3)动态模型
第七章
1. GIS开发策略(不可行开发策略、可行开发策略)
1. 不可行的开发策略
(1)组织机构法
(2)数据库方法
(3)想象系统法
2. 可行的开发策略
(1) “自上而下”方法
(2) “自下而上”方法
(3)综合方法
(4)企业系统规划法
2. GIS需求获取方式
进行需求获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面谈、电话访谈、参观、问卷、获取领域相关资料等。
第八章
GIS产品类型
1.按输出的载体类型分类
(1)常规地图
(2)数字地图
2.按照输出的内容和形式分类
(1)全要素地形地图
(2)各类专题图
(3)遥感影像地图
(4)统计图表与数据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