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来自up主的深度评析

2019-06-07 14:24 作者:学而思老师的日常  | 我要投稿

新京报特邀高海莉老师评析2019高考作文


新京报特邀高海莉老师
语文天团



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寻根传统美德,砥砺青年成才

全国I卷大作文评析


      2019年全国I卷语文作文题,在材料选取上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传统性,时代性体现在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对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题目有确定的任务,要求考生写演讲稿,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要求考生在写作时需要兼顾作品的文学性与实用性。


      与此同时,作文题还针对当下有人不爱劳动的现象,提出反思。要求考生在写作时,除了要呼吁传承融进中华民族血液的勤劳品质之外,还要通过哲学思辨谈出劳动对于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的巨大意义。


      相比2018年的作文题,今年的题目不论是考查内容还是文体要求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考查内容由热点时政话题转向侧重对传统美德的寻根,考查文体由任务驱动型作文转变为演讲词。今年作文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话题平稳但颇有深度

       “劳动”是一个我们常谈常新的词汇,如何从看似朴素的主题中挖掘出新意,写出深度,非常考验学生的写作功底。如果只是就“劳动”谈“劳动”,则会有老生常谈之嫌,文章易流于平庸。


2.文体考查演讲稿写作

      在以往的高中写作训练中,几乎很少涉及到演讲稿,或者很多学校可能就不写演讲稿,所以这一次,会有出其不意之感,通过本次考试,也可引以为鉴,关于作文的各种文体,都要注意并予以掌握。


3.紧贴高考根本任务

      教育和高考的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都要引导高中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儒家思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修身为第一要务。本次考题中出现的“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修身的重要实践。


4.紧贴00后时代特征

      在我们当今现实生活中,有部分的同学正如题目所描述的“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而这篇演讲词的演讲者正是以学生的身份展开演讲,所针对的听众群体也为学生,如此一来,便将这一场景设置在青少年所熟悉的校园生活之中。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题,从2016年的奖惩观、2017年的中国观、2018年的未来观,到如今2019年的劳动观,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全国I卷的命题始终将“个人与整体的关系”这一哲学思想渗透于题目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所弘扬的是一种劳动精神和实干精神。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铸就了中华民族忍辱负重和实干兴邦的优秀品质。此次考题也提醒未来的高考考生,应当传承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也应当关注时代与社会,心系家国情怀,方能写出具有格局的考场佳作。

全国Ⅱ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关注历史,关注时代

全国II卷大作文评析


       2019年全国II卷语文作文题,相比2018年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考查的侧重点转向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关注。“变”的方面在于,相比去年错开社会热点、传统文化等相关主题的考查方式,今年又回到了强调代际传承的考查上来。


       从时间上来说,201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国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题目也强调学生对于家国历史纵深的把握、结合自身实际传承国家伟大复兴的使命。今年全国II卷作文题相较往年来说确实变化不小,在列举时代节点的基础上,题目设计了一个令人叫绝的任务指令:“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如果说上述一系列的时间节点体现了思考的开放性,给予了考生足够的自由选材、自由表达的空间;那么“当事人”这个身份,则体现了题目的导向性,要求考生无论如何选择,均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历史评述,而是历史的亲历者、当事人,需要对民族负责,承担时代使命。


       从材料来看,此作文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参与”历史,投注当下,关照未来。由材料列举的几项周年事件可以看出,今年的题目回归到了当今时代背景下“家国情怀”母题的写作上来。但仅有口号式的情怀、大而空洞的套话显然是不行的。有关周年历史事件的每一个任务都要求我们以一个历史“亲历者”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


       第二,在传统时代精神、家国情怀的母题之下更突出情感表达。教育和高考的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都要引导高中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关注时代发展,关注国家命运的有温度、有热情的人;需要考生看到历史事件背后的精神实质并加以传承。


       第三,在文体上突破了以往的模式,对于文体的要求更加清晰。书信体、演讲稿等文体都更加贴合当下的发展实际,突出实用性、功能性等特征,提升考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感。


       今年的考生,是正宗的“新时代新青年”,他们不仅仅享受着新千年带来的各种机遇与便捷,更是即将接过历史接力棒,承担时代使命的一代。而本次作文题,给予了他们更高远的使命:不仅要接下这一棒,更要有将接力棒传递下去的历史眼光与实践精神。这恰恰体现了高考命题“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也告诉未来的高考考生,绝不能闭门读书,应当关注时代与社会,培养自己的时代主人翁精神。

加油学子们



2019年全国卷高考作文——来自up主的深度评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