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莱弗尔德纳大陆支线(安晓沫) 反抗军

2023-05-08 02:37 作者:莱弗尔德纳大陆  | 我要投稿

    反抗军是一类以反对爱兰国残余政府的,但以保护爱兰国国土为核心的民间自治组织。他们以爱兰国西、中部的人民为主,少部军队为辅形成的力量。

    反抗军诞生于战争中后期,即爱兰国已经受教皇国入侵时期。军方以不敌为由从西线战场退居第二道防线防守。途经名为“埃尔坎迪斯”的小城。受其地居民影响,部分军队选择驻扎此地领导此地居民防守并为撤离队伍殿后,东撤军队将此事带到中部,称为“埃尔坎迪斯精神”。

    埃尔坎迪斯坚守了两天一夜,驻扎人数由原来的5000人锐减至1800余人。好在指挥官在确认了埃尔坎迪斯失守结局一定后,在第一天便集结了撤离车辆与撤退方案。并在黎明时分对方发动总攻前成功撤离。

    在撤离过程中,被第一批东撤军队遗留下的(跑的实在太快)西线人加入了“埃尔坎迪斯军”,并在此时扩展至2500人,并正式更名“反抗军”(Rebel forces)。

    反抗军根据意见可大致分为“保皇派”与“反皇派”。前者想要忠于政府并尽快击退教皇国军队,在此基础上无限接受政府一切意见,建议在击退教皇国后就地解散;后者则认为政府不过是在依靠他们的力量苟延残喘,在爱兰国的无限集权下,反抗军将走向覆灭,所以建议反抗军依旧保留,成为庇护人民或可以有朝一日推翻残暴政府的核心力量。虽然观点不一,但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仍然是爱兰国为效力。国家也未对此发表意见。

    在爱兰国使用由世界联邦援助的法术粒子撞击导弹后,一来在战争中不断压制教皇国以至于结束战争,二来让所有人都知道教皇国已经深入爱兰国腹地,甚至直逼首都。在反抗军的配合下军队成功击退教皇国并逼迫教皇国签订停战已经深入爱兰国腹地,甚至直逼首都。在反抗军的配合下军队成功击退教皇国主力并逼迫教皇国签订协约。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政府(非军方)开始将反抗军对于这场战争的贡献抹去,并建立了“镇压军”以制裁反抗军。反抗军与镇压军在此时爆发了激烈冲突。

    反抗军在此时被分成两拨,大部队前往西线,而小部继续潜伏在中、东部。教皇国军队曾在此时入侵,虽然声势浩大,但是仍然被驻扎在西线反抗军击退。经此一役,反抗军因为兵力流失不得不转入地下,一直等待着时机。而留存在中部的反抗军在“灰色地带”游动,时刻拉拢民众并寻找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时刻等待着西线大部队的归来。他们等待着那句禁言:

    “埃尔坎迪斯永存”

 


莱弗尔德纳大陆支线(安晓沫) 反抗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