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心智稳定,像游戏生命值一样标识与恢复心理状态

2023-02-24 11:21 作者:Erromana  | 我要投稿

2023.2.23 星期四 19点01分

 

心智稳定,像游戏属性一样标识与恢复心理状态

 

似乎写长文写惯了,本篇不知不觉写的长了些。做个简易导读吧: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是学习与心智稳定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心智稳定的看法,第四部分是心智稳定如何恢复,第五部分是个人对心智稳定这一设定的应用与状态划分,第六部分是全文总结。

 

第一 引子

有时候看一些人不要命的学习,真是有一种“朝闻道”的美,这个词在这里当然非褒义。不管是社会内卷还是文化教育,我见过太多将一切中心放在努力上,推崇通过努力解决问题,通过努力获得成就的看法,尤其是以学生群体居多。这看法说不上错,但却偏颇的很,大部分人应该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

我偶然间想到一个公式,勉强称为公式吧,毕竟很多东西并不容易数值化,即z = xy。这里的z指我做一件事的完成值或满足感。x指消耗的时间,y指效率,这里的效率主要指的是心理状态,所以替换为心智稳定也可以。

通常我们工作学习的看法很明确,甚至老师家长都是这样,即成果z不足怎么办?努力学,努力干,拼命学,拼命干,主要的表现就是增加学习时长。上午学,下午学,晚上学,半夜再学,这显然也是很大一批人所正在做的。但很明显,这么搞问题很大。将成果产出视为单一努力变量能决定是一种极其天真且懒惰的看法。不客气的讲,我认为很多人的努力,其实质是为了让自己暂时心安,那些只会催人努力的家长群体尤其如此。

 

第二 学习与心智稳定

成果产出显然不会由单一努力决定,还可以有很多其他因素,而在这里主要考虑的即是我们的主题心智稳定。它可以视为心理状态好坏的一种表示,也可以等同于克苏鲁风格作品常用的类似于精神稳定数值的设定。我使用的z=xy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计算公式,但只是用来表示一个简单的道理,便不顾虑太多了。

做一个极其简单的计算吧。我们的一天时间是有限的,同时我们的心理健康显然也是有限的。随着时间x的增加,心智稳定y会逐渐减少,增加和减少都是有限度的。简单的考虑,我们分别设定满值为x=10,y=10。(x,y)依次考虑(0,10),(1,10),(2,9),(4,7),(7,4),(8,3),(10,1),(10,0)。则得到的z依次为:0,10,18,28,28,24,10,0。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出z的变化趋势,开始会先增加,然后减少,产出甚至不如更少的努力,更少的时间消耗。(注意,我这一公式与计算并非论证,而是论述,论述关于成果不只由努力决定这一显然观点)即便从最功利的产出成效的角度讲,忽视心智稳定,忽视生活感受也是极不划算的。

 

第三 心智稳定的看法

我们的心智稳定是极其有限的消耗品,这一精神稳定值类似于游戏中人物常见的血条,随着血量降低,人物的行为也会受限,当血条用完,游戏结束。我们的心智稳定或称意志也是如此。引用一段我此前的话:“面对言语攻击,永远没有坚强这一说,更不会有不在意这一说。语言的伤害与刀枪的伤害,没有什么区别。至于人的意志,不是什么恒久不变的玩意,反倒像是游戏中的血条。它会因一次睡眠不足而折半,会因一次考试失利而损失,因为几句辱骂而-5,也会因一杯奶茶而恢复一成,因为几句夸奖恢复3%,在饮下酒精后获得稳定buff。这就是人的意志,再脆弱不过的玩意。这就是人的意志,清零后会领导肉体去死的东西。”。

在长期的“努力x”中,心智稳定度会稳定的下跌。同时,心智稳定y下跌会导致成果z终于不再增加反倒降低,成果减少容易导致挫败感,挫败感反馈会导致y本就下跌的趋势进一步加速,导致产出z更快的降低。这意味着在y跌破临界点后,可能会形成可怕的螺旋下降的正反馈循环(负反馈会稳定自身尽量不变,正反馈相反)。如果再考虑到外界环境和人物的负面评价影响,心智y就更摇摇欲坠了。这些当然是一种推论,但考虑自身经历,我认为心智越过临界,不长的时间里急剧恶化是一种确实存在的现象,只是不清楚临界值究竟在哪。

除却心智临界,另外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心智血量长时间维持较低水平后,心智血条上限也会随之下降,心智稳定会发生结构性的削弱。稳定度短时间发生波动下降,尚可通过休息,玩耍,美食,交际等方式恢复,各类负面情绪或思维混乱可能也就持续数小时乃至数天。但当长期不恢复,不补充,而要硬去继续做事,很有可能导致心智结构性削弱,而陷入长期(甚至可能以年为单位)的负面情绪思维、混乱甚至崩溃状态了。这也是我对抑郁症的一种看法。

 

第四 心智稳定的恢复

基于以上两段,我们的意志或称心智稳定是需要补充的,并且是即时补充。至于怎么补充,让我再引一段曾经的话吧“在比较长期的探索中,我开始发现人的心智稳定是有六度健康值的。其中:

音乐,故事,回忆,玩耍是关于情绪流动与释放的。

美食,晒太阳,吹风,是关于感知感受自我存在的。

睡眠,发呆是关于休憩恢复总精力。

人际交往,和朋友们一起玩,参与集体活动,有参与感是关于自我社会认同需求的。

运动,规律饮食的是关于身体健康的。

还有第六个需求,解决问题的,确定性的,被人需求的,被认为重要的,成就感的,不受挫的需求。

很多人应该有一项或几项是长期亏空的,这大概会严重影响心智稳定。有时候,与其为很多事情焦虑,莫如去针对性的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或许更有前途。另:针对口渴,水远比可乐管用。一切需求的满足都是做对应的事情,至于什么事是“水”,什么事是“可乐”,那就看个人尝试了。”。

这段的六度心智健康是我经过实践确认确实是有效的,如果有人感兴趣不妨试试。关于第一条情绪流动释放,有个很简单的例子,哭,尽情的哭,最好是定期的哭。第二条的感受感知自我存在,则引用自知乎一个回答。这种感受感知越小越好。举些例子,感受洗澡时身上的小水珠,感受吹过的微风,或用很长的时间(一两分钟)吃完一颗枣子等等。第三条,不必多提。第四条,非常重要,个人独处很可怕,最容易摧毁心智。孤独者要多与人交流,尤其是线下的,面对面的交流,如果没有朋友,那便利店老板,小吃店主等等都可以,哪怕几句话也可以。一定个人独处时,可以尝试自言自语,或写文章,总之要说话,要有输出,不要只有输入。话语,思维还是信息什么的都要流动起来,不要封闭,否则会熵增至毁灭的。第五条,也不必多提。第六条,与第四条同等重要,短期的受挫不可怕,但长久的受挫,那很可能会侵入骨髓,从根部摧毁一个人的意志。这东西就像疲倦一样,积累起来才最可怕。所以,尽量避免受挫的积累,避免长时间处于受挫的境地。这一点在很多时候并不困难,因为有过生活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很多看起来很大的问题,往往是很小的困难。很多是一开始一些问题没解决,导致后续一连串相关问题出问题,也就是我喜欢的cascading effect那个词的一个含义。所以,当被困难吓倒的时候,出去吹吹风,总会遇到解决办法,甚至可能很简单就能解决。

满足我们的心理需要,恢复我们的心智健康和稳定,可以有效避免或解决很多心理问题,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另外说句题外话,为了避免工作狂导致的生活失调,很多人讲生活工作平衡,但这一看法恐怕还不够彻底。我曾见到过一个有趣的视频将“生活工作平衡”视为谎言,大加批判。我觉得颇有见底。生活与工作平衡,其实仍是将工作视为与生活平等的地位了。就我个人来看,生活与生命一样,其实是高于一切的,工作充其量算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只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工作只能作为一种选择出现,即便我们很多时候不会有选择的余地,但仍然要在心里清楚这一点。这样,当我们有的选的时候,或许更多展示自己的想法与选择了。

 

第五 个人对心智稳定的应用与划分

回到心智稳定上来,我很喜欢这一设定的应用。每当我解决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或困扰,类似于“虚无主义”,“内部分裂”,“情感淡漠”,“强迫思维”,“头上安头”,“红光恐惧”等等这一级别(不是这些,而是这一级别)的东西,我会将我的心智稳定的血量上限+10,如果是个很实用的小技巧,解决一个不那么大但也不小的问题,则会+5。这也就是日记《往昔与灵感》里常提的“心智稳定结构性+10/+5”的含义了。目前的话,心智稳定结构上限应该是在180左右。

此外,每隔一段时间或者感受不佳时,我会停下来感知一下,给出当前的一个心智稳定值/血量。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数值,分别为50,100,150。从个人经验来看,心智稳定在150往上时,可以较为有效的进行学习任务;可以轻松的与人交流,交朋友;比较快乐的做喜欢的事。当它跌落到100向上的区间时,便处于一种不太健康的状态:做事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受挫后的负面情绪累积效应也会更明显;学习效率能打七折,甚至更多;话语明显减少;热情消退,不愿做事。跌落到50向上区间时,便是一种比较难受的状态:学习能力至少打五折,甚至三折;基本不愿交流;精力大幅度消退,什么事情都不太愿意做;懒惰,甚至洗漱也会成为问题;睡眠一定会受到影响,失眠可能性大幅度增加;做事开始变得痛苦;攻击性增强。而当跌落到50向下的区间时,则会变得危险:精神崩溃风险大幅提高;学习能力完全丧失,甚至日常文字阅读可能也会成为问题;基本失去社交能力;极其懒惰,不再洗漱;失眠成为日常;反社会倾向变重,恶念不受控增殖;痛苦体验成为日常主题;自戕风险大幅度提升。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种总结,看客们图一乐便可,只凭数值来看待心智必然是不平衡的是会有偏颇的,这只是一种简易的自我评估,而不能以系统的学术的精确的体系的方式去对待。不过,我个人觉得还是蛮好用的。帮助我关注自身心智稳定,提醒我及时恢复,以及能够看到我确实在解决问题,获取结构性的进步。

 

第六 总结

关于心智稳定的东西写的似乎多了些,感觉现在写东西,分外容易写长,下回注意下吧。我们总结一下吧:

首先,学习或工作不能指望单一的努力解决,而要考虑心智稳定带来的效率变化。

其次,心智稳定下降到一定程度容易进入临界,短时间内急剧恶化。

然后,心智稳定如果不及时恢复,会导致上限下降,形成长时间的以年为单位的病态。

之后,心智稳定的六度健康值与生活高于一切的看法。

最后,个人对心智稳定的应用与简单状态划分。

本文是我个人长时间应对心理问题的经验,技巧与看法的积累与总结,理论价值有限,但作为他人经验来看未必没有开拓眼界的价值。

那末,就到这里结束吧,该去忙点别的了。


心智稳定,像游戏生命值一样标识与恢复心理状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