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留着这根简单的晾衣绳,说明轰六K仍然有投核弹的任务!


如果细心的观察一下 ,从二战以来,就有大量的大型军机,比如轰炸机或者大中型军用运输机,会在高大的垂尾顶端和前机身上部之间,斜着拉上一根有20到30米长的“晾衣绳”。作为高空飞行的大型飞机,真正在上面晾衣服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为何在垂尾和机身之间还要拉上这么一根长长的钢丝绳呢?有人认为过去的飞机结构不够强悍,需要在高大的垂尾和机体之间拉上钢丝,这样呈现三角形,可以加固垂尾的强度。这种在机翼和机身之间拉钢丝的现象,在早年的螺旋桨双翼飞机上是很常见的。但是二战以来在大型飞机上这样斜着拉上一根长线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强化全机结构。这根斜拉的线,其实有另外的特殊用途。若仔细看看过去国产的大飞机,在老轰六和老运八上,这根斜拉的线似乎出现的概率最高。老轰六几乎每架飞机上都有!那么这根斜线的真正用途到底是什么呢?
他实际上既不是晾衣绳,也不是为了通过牵引加强垂尾强度,这其实是飞机上大功率短波电台的发射和接收天线。工作于短波波段1~30兆赫的发射或接收天线,统称为短波天线。短波的传输按传输路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电离层反射,称为天波;另一种是贴地表传输的地波。由于太阳活动会对电离层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这种方式传输的波长也要随太阳活动的强弱发生变化;另一种是贴地表传输的地波。这种传输方式受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的影响发生损耗。海水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都比较大,所以损耗较小,在海事通信中有较多运用。短波大功率电台,是二战末期以来发展出来的一种非常可靠和实用的军用联络方式。他的特点就是可以克服地球的曲率实现远距离直接通讯。而且不需要任何中继接力,主要靠短波电磁波在大气层电离层和地面和海面之间的连续反射传送信息。

就可以实现500到1000公里之间的可靠通讯。而大功率短波电台可以确保3000公里甚至4000公里之间的通信联络,尤其是飞在高空的大中型轰炸机和运输机,可以在自己的全作战半径内,不需要任何中继站就可以直接和基地和总部保持联络,时刻接受命令并且反馈出击信息。短波通信的天线一般越长越好,因此在飞机的垂尾顶端和前机身上部拉上一根30米长的晾衣绳就是最合适的位置。现代化的战斗机和大部分新型大型作战飞机,更多的是采用卫星通信天线或者刀片式天线,通讯效率比传统的短板电台效率高的多,速度和带宽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越先进的通信系统,往往就越脆弱。现在就连太空的卫星通信,在大规模战争中都容易被大国之间相互摧毁。因此已经明显“过时”的机载和舰载大功率短波通信,仍然有最后兜底的战略作用。短波通信很难被完全摧毁,尤其是在核战争中作用就更明显。
过去的老轰六上都有这套设备,就是为了执行2500公里作战半径内投掷核弹的任务。现在有人突然发现,已经成为先进巡航导弹载机的轰六K,居然仍然保留着这根晾衣绳!这说明轰6K依然兼职核弹攻击载机的任务。那么中短波的电台这个最后的通讯保险就必须保留。轰六K上保留的被认为是2-18MHz的短波大功率电台,确保通讯半径高达4000公里。

假设载上核弹的轰六K机群,在飞向突击目标以前,驾驶室可以全程开着电台听指定的音乐和广播。电台本身都可以当收音机,而且是超远程的。核战中最难摧毁的就是大国的通讯广播。若里面放的音乐和呼号突然中断了。那么数百架轰六K就可以把他们载的上千枚核弹全部向敌人发射粗去!总部没有新命令也可以发射!因为短波电台中的音乐和呼号一旦中断,就意味着祖国已经被外敌的核弹雨彻底摧毁,可以立即展开全面核报复,这个原理和战略核潜艇还是一样的。所以谁也别小看这根仍然保留的晾衣绳,他可是专门为核大战挂的一碰就炸的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