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刷手机?快来看看怎么帮助孩子驾驭它
“一个暑假,孩子都用手机看短视频,现在开学了也戒不了,怎么办?”
一些父母担心,低年级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如果让孩子无节制地使用手机,会毁了孩子。特别是当下热门的短视频,重复的高强度的刺激会让孩子变得愚钝。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正确使用手机,防止孩子沉溺刷短视频?
育儿论坛里,常有家长们热议关于手机的话题,几个关键词是:“低年级,自控力差,无节制使用,防止沉溺。”我们能感受到父母担忧、焦虑和急迫的心情,同时,更能体会到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满满的期待。父母希望既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有效地使用手机,又希望能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合理调控使用手机的时间。以下三个方面,和爸爸妈妈们共同探讨。

1.接纳使用手机的现实
首先,接纳使用手机的现实。有别于在电视机普及时代长大的“电视机一代”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出生在被网络信息和通讯技术围绕的时代,被称之为“网络的一代”。孩子上网课,出行网约车,购物扫码支付,与“天宫课堂”互动,学校开设了编程和stem课程等等,学习、生活、科技的方方面面都与网络深度融合。
而手机等电子产品就像桥梁和通道,将孩子同外部的世界联结起来,成为他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和孩子讨论手机的话题
其次,坐下来,不回避,和孩子认认真真讨论手机的话题。
01例如:
节假日,喜欢用手机看什么内容?
从中获得了什么?
是得到了放松、享受了快乐,还是为了获取信息、分享观点?
还是get到了新技能?
结交了远方的朋友还是方便和同学保持联系?
带着兴趣,先听听孩子对于使用手机的想法,不急于做评价。同时,也可以提出父母关心的问题,和孩子一起交流。
02例如:
你喜欢浏览哪方面的内容?
你是怎样判断浏览的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
遇见过让你不舒服的内容了吗?
你觉得什么时候用手机,能对学习和休息都有帮助?
你希望爸爸妈妈怎样做?
你自己怎样做,可以让你自主管理手机的能力越来越棒?
不用命令的语气,用表示好奇,愿意倾听的方式;不用僵硬、居高临下的方式,用活泼幽默的问题、记者采访的方式;不否定、不指责孩子想法中可能的幼稚、不成熟的部分;肯定孩子在讨论中能积极思考、主动想办法的行为;赞许孩子能坦诚和爸爸妈妈交流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后,爸爸妈妈再补充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的沟通方式,是把原本聚焦在对人的关注,例如:不省心的孩子,焦虑纠结的父母自己,转化为聚焦在合作讨论具体事情上来:对手机的正确认识、对手机的安全使用等。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解决问题尽量“对事不对人”。让孩子清晰地知道,这个话题,是可以和父母安全讨论的。和父母共同讨论制定的规则,正因为有自己的参与,就有遵守的责任。
当然,对父母来说,这个规则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弹性,允许有调整的空间,不断完善。

3.切换频道,有效替换
大家都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原理很简单,宜疏不宜堵。洪水会带来破坏性的结果,而清淤建渠,有效调控,加强引导,洪水也能变成涓涓细流,滋润庄稼健康成长。开发手机有益的功能,鼓励孩子借助手机等电子设备,去拓展技能,开阔视野。
例如:
孩子你喜欢看短视频,妈妈拍的你小时候的视频,你也来剪辑一下;
孩子你喜欢刘耕宏的《本草纲目》,拉上你那躺在沙发上看球赛的爸爸,一起来运动;
孩子你喜欢搞笑的视频,推荐你看看出口成章的董宇辉;
孩子你喜欢植物小动物,可以下载一个识别花草的APP,带上你的手机,我们去花鸟市场兜一圈等等。
一方面,孩子被允许可以大大方方地使用手机,就不会总是在使用手机的时间上讨价还价。
另一方面,手机成为可以带来真实快乐和成就的媒介,就不会变成为摆脱现实生活的烦恼和逃避挫折的工具。
每棵小树都希望自己能长成参天大树,每个孩子内心都驻扎着一个英雄的自己。草木向阳而生,孩子希望展现更好的自己,这是万物的本能。
保持父母稳定的情绪,拥有养育孩子的一份耐心,坚守共同制定的原则,保持调整的弹性,孩子终究会长成他自己喜欢的模样。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