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他这一巴掌,我都想不起前天有奥斯卡!【杰视帮】
还记得前两年,奥斯卡颁奖还是我们万众瞩目的一个话题。
往大了说,作为设计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电影和电影海报中吸收构图配色的灵感,拓宽我们的设计美学;
往小了说,上班摸鱼吃瓜,总得聊点儿什么。

但今年,要不是威尔史密斯的一巴掌,我还真不知道前天是奥斯卡的颁奖典礼。

前天晚上,#威尔·史密斯上台打人#登上热搜。

同一时间,奥斯卡的收视热度从960万直接飙到了1740万,近乎翻倍。

简单来说,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颁奖人洛克开了史密斯妻子脱发的玩笑。
史密斯现场直接翻脸,冲上台去,就打了洛克一巴掌。

下台后更是爆了粗口:
“不要用你的xx嘴说我妻子的名字!”

有人说当时现场嘉宾的表情大概是这样的。

给不知情的同学同频一下,威尔·史密的老婆Jada此前因自身免疫疾病患上脱发症,洛克在知情的情况下依然拿其脱发开玩笑,
虽然公众场合下施以暴力是不对的,但是还是想说,
打得好!
更戏剧化的是,洛克刚被扇巴掌,史密斯就靠着电影《国王理查德》上台,拿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奥斯卡影帝。

“打一巴掌,再给颗糖吃”的西式解释?

不过,先不急着吐槽,咱们走个流程,毕竟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公众号~
普通人看电影,看题材、看主演;
电影人看电影,看拍摄、看结构;
饭圈人看电影,看自家哥哥弟弟;
而设计师看一部电影,看宣传海报、看预热海报、看系列海报、看人物海报、看联名海报、看主视觉海报...
让我们跟随今年奥斯卡的各项奖项,看看能获得奥斯卡的电影,海报都设计成什么样。

本次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由《健听女孩》获得,这个片子还斩获了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男配角两大奖项。

《健听女孩》的海报选取了一个很生活化的场景,四位家庭成员坐在一辆卡车的后方,虽然相互依偎,但表情各不相同,暗示了片中复杂、微妙的家庭关系。
另一张海报用手的形态模拟字母,表明了聋哑家庭的特殊背景。简约的设计,独特的创意提高了海报的识别度。

最佳导演奖给了《犬之力》,该片改编自托马斯·萨维奇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菲尔在弟弟乔治与寡妇萝丝结婚后,用各种方法霸凌萝丝母子,却走向了意想不到的结局的故事。
海报通过双重曝光与叠加的手法,让萝丝母子成为男主菲尔的一部分。
这种替代技巧的应用,展现替代元素与被替代元素的密切相关性,同时,让海报的视觉冲击力更强。

捆成圈的绳子、皮革等电影道具交代了故事的西部背景,也贯穿了电影中的情感递进,与电影中的情节相呼应。

最佳男主角就是今晚的绝对主角:《国王理查德》中饰演理查德·威廉姆斯的威尔史密斯。
海报中米黄色的背景贴合影片轻松、温馨的情感氛围,红色手写体的应用让画面看起来更有活力,也很有运动类海报的味道。

最佳女主角由 《塔米·菲的眼睛》中饰塔米·菲的杰西卡·查斯坦摘得。
海报采用特写人像的设计形式展现电影的绝对主角。深蓝色的眼妆、夸张的耳饰、粉红色的指甲,描画出主角浮夸、荒谬的外表。
字体排版全部集中在海报的右下角,弱化了四周,也将视觉中心更集中于人物面部。

最佳动画长片是《魔法满屋》

最佳纪录长片:《灵魂乐之夏》

最佳原创剧本:《贝尔法斯特》

最佳国际影片:《驾驶我的车》

而去年被大家疯狂讨论的电影《沙丘》,几乎横扫了音画类的所有奖项:
最佳剪辑、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原创配乐、最佳音效、最佳艺术指导。

一张很典型的群像海报,八名角色大小及位置的变化排列,暗示着他们的人物关系,也增加了海报空间上的纵深感。

红黄相间的大面积不规则纹理模拟了沙子从顶部滑落的状态,也让画面的科技感、未来感更强。

如果说每部电影都有一个世界,那么海报就是开一个窗口去看这个世界。

色彩、图案、文字是影视海报设计的三个要素。
色彩具有象征性,烘托了海报的整体氛围。图案与影片的相关性最强,能够具象化的表达影片的内容,文字准确的向观众传递信息。
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影片宣传服务。
想学吗,想学的话教程给大家安排上。


虽然,我们现在讨论地如火如荼。
但若干年后,甚至三五年后,大家可能就会忘记这些获奖的电影。
但是,威尔·史密斯的这一巴掌一定会一直流传。

甚至,成为大家各种二创的素材,长久活跃在话题一线。





今天之后,谁还敢再说奥斯卡无聊?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现在的舆论环境下,幸好这次是黑人打了黑人,如果是白人打了黑人,那...
算了算了,不敢想

最后,对于这个事情,一句话和大家共勉:
“如果你开玩笑的对象觉得被冒犯到了,那你这句话就不是玩笑,是纯纯的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