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涨价了! 共享单车贵过公交地铁 你还愿意为最后一公里买单吗?

昨天,共享单车开创者之一的摩拜单车,正式宣布为了保障服务质量,开始上调北京地区的计费方式。骑行起步30分钟内收费1.5元,骑行超过30分钟后,按1.5元/30分钟收取额外费用,即一小时收费3元、两小时收费6元。大胆预测,未来将由摩拜单车开始,正式拉开共享单车平台涨价序幕。

然而,这并不是摩拜单车第一次进行调价升级。4月8日,在北京就已经实施过价格调整,计费规则改为骑行起步15分钟内收费1元,骑行超过15分钟后,按0.5元/15分钟收取额外费用,即一小时收费2.5元,两小时4.5元。
5月21日,在深圳实行的价格调整,骑行起步由1元/30分钟调整为1元/15分钟,超过起步时间后,收费由1元/30分钟调整为0.5元/15分钟,即一小时收费2.5元、两小时收费4.5元。
7月24日,摩拜单车再次修改了深圳及上海的收费规则,深圳骑行起步30分钟内收费1.5元,骑行超过30分钟后,按1元/30分钟收取额外费用,即一小时收费2.5元、两小时收费4.5元。上海则是骑行起步15分钟内收费1.5元,骑行超过15分钟后,按0.5元/15分钟收取额外费用,即一小时收费3元、两小时收费5元。

根据统计,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情况。虽然部分地区在调价之后,平均价格虽然没有改变,但时间梯度明显更大,例如15分钟内的短距离骑行,原本只需要按0.5元/15分钟收费,在价格调整后则强迫改为按1元/30分钟收费,无异于变相增加骑行成本。

当然,不仅是摩拜单车,很多共享单车平台,早在年初之际,趁着人们还没有注意到之前,就已经开始悄悄地在不同地区进行涨价。比如小蓝单车、青桔单车、哈喽单车等平台,在各个地区的计费标准都有所调整,其中收费最贵的竟然达到了1元/15分钟,即4块钱一小时。

在ofo还没有被1600万用户堵在门口退押金的时代,那是共享经济火遍大江南北的时代,共享单车与高铁、扫码支付、网购被一起誉为新时代的“新四大发明”,那是的共享单车可谓是风光满面。

但是,在这“新四大发明”中,也唯独只有共享单车没有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曾经倡导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如今价格已经逼近甚至即将超过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虽然,我们都能理解共享经济,尤其是共享单车在运营中的难度,例如前期投放、后期维护、损毁丢失,都是需要极大的人力与物力成本支持的。如果能够切身实际的解决我们眼前的问题,多花点钱支持一下又有何妨?可似乎现在的事实并非如此,各大共享单车平台在竞争中,争得你死我活所留下的烂摊子,到底能够方便谁?

共享单车确实烧钱,但哪个行业又不少钱呢,尤其在创业摸索阶段更是如此。只不过唯一不同的是,大多数创业需要大量技术经验的支持,而入局共享单车的门槛却几乎等于没有。没有技术含量还被众人所觊觎,到了最后无疑是在比拼谁的家底儿够厚,而目前所淘汰了的共享经济平台,无一不是因为资金的问题而流产的。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到了最后留下来的共享单车平台,又有哪家不是灰头土脸等着被大佬入股收购。曾经为了造福人们的那股精神,早就被烧钱烧得一点灰都没有了。不计后果的大面积高投入企图抢占市场,最后却被无法负担的运营与维护规模折磨得要死要活,所以共享单车坟场的出现也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就目前而言,曾经为人们谋求便利的共享单车,涨价之后的性价比已经不如公交,甚至敌不过地铁了。对于日常通勤的上班族来说,上班两头都要骑车,别看单次骑行并不贵,但一天一来一回就是4趟骑行,一天花费在共享单车往返上的成本就已达到6元,不知不觉早已逼近地铁的通勤成本。

人们对现在共享单车涨价的行为主要分成两派看法,一派是不太在意性价比的,骑共享单车完全是出于锻炼身体,贵一点也无所谓,可以充分享受欣赏沿途的风景,大不了谁便宜用谁。另一派则认为自己充值的余额缩了水,就像去发廊办会员卡一样,充值无论送多少,最终定价还是由商家订的,送得再多也抵不过商家涨价让余额贬值。
精彩资讯报道,专业视频评测,尽在聚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