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切为了前线——凡华体系下的世界(3)

2020-07-05 10:05 作者:销魂很销魂  | 我要投稿

“我们未能将布尔什维主义扼杀在萌芽状态下,未能通过一种或另外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

——温斯顿·丘吉尔 1949.4.1



最初反布尔什维克起义

最初想从布尔什维克手中夺回政权是1917年10月的克伦斯基-克拉斯诺夫起义。

这次起义受到彼得格勒的容克兵变的支持,但很快被赤卫队镇压。领导人克伦斯基跑路,继续在国外进行反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

1917年11月,一战时期沙俄的参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开始组织志愿军。1917年12月初,志愿军和反叛的哥萨克军队占领了罗斯托夫。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阿列克谢耶夫

苏维埃政府镇压了各地的反革命武装,几乎在全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与同盟国议和

布尔什维克于1918年3月3日于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希望他们最终能从战争转到建立社会新秩序这一更合意的任务上来,因此,他们割让了大片土地给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帝国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的影响下创建了几个短命的卫星缓冲国:“波罗的联合公国”、“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立陶宛王国”、“波兰王国”、“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和“乌克兰国”。

1918南部战役

德国于4月违背《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派兵进攻苏俄。

顿河地区克拉斯诺夫的哥萨克白卫军、北高加索邓尼金的志愿军相继叛乱,成立反革命政府,并着手扩充叛乱武装。

邓尼金

10月,邓尼金和克拉斯诺夫达成协议,全军统一在邓尼金的指挥下。

红军在北高加索的两个集团军牵制邓尼金志愿军北进。1919年初,整个北高加索解放。

1918东部战役

5月底,由五万名奥匈战俘编制而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经西伯利亚遣返的过程中叛变。

同时,反布尔什维克的俄国军官组织成立。一个月内,白军控制了从贝加尔湖到乌拉尔山区的大部分铁路。

1918年夏,布尔什维克在西伯利亚的势力被清除,东线成为主要战场。

西伯利亚临时自治政府在鄂木斯克成立。

因为前线的失败,托洛茨基建立了越来越多严厉的措施,来防止红军逃跑、叛变,你敢跑就把你杀了。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 时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8月底至9月初,红军东方面军在伏尔加河中游对白军反攻,随后挺进乌拉尔。

11月18日,海军少将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发动政变,进行独裁统治。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

1918年的中亚

1918年,英国支持的白军给中亚的红军造成了威胁。

但苏维埃仍继续对中亚人民开展行动。

战时共产主义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面领着前无古人的创建社会主义社会的挑战。

列宁: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面对敌人强大的攻势,布尔什维克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于1918年6月颁布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但同样我们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列宁《论粮食税》

这个政策兼具“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

1.实行余粮收集制和实物配给制

2.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

3.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罢工者即行枪决

4.实施成年人劳动义务制

5.铁路控制军事化。

6.取消自由贸易

你看,没有货币,按需分配,这不就是共产主义吗?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一直搞战时共产主义的话,苏俄不就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了吗?

马克思:ntm!?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应该是物质产品极为丰富,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后形成的。

但你看看现在!

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社会革命党乘机在各地支持叛乱,成立反苏维埃政权。

对协约国

1918年11月--1919年2月,英、法在南方登陆,随后兵分三路向莫斯科实施主要突击。但因遭遇苏维埃游击队和起义部队的抵抗,没推进多少。

英、美、日则增派援军在摩尔曼斯克、阿尔汉格尔斯克和海参崴登陆。

1918年赤塔的干涉军

红军则在白军同协约国军队会合前,先歼灭白军,再击败协约国军队。

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反攻,以及协约国内部爆发反对干涉苏俄的运动,迫使协约国军队撤军。

1919年

1919年3月初,白军在东线发起总攻,企图占领伏尔加河中游,与邓尼金军队会合后进攻莫斯科。红军则在图哈切夫斯基的领导下,在4月底反攻。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

1919年11月14日,红军夺取了鄂木斯克。西伯利亚的白军则在12月被彻底消灭。高尔察克和总理维克托·佩佩利亚耶夫被枪决。


在西线,波罗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领导的爱沙尼亚组织,获得当地英国人的支持,用夜袭和骑兵闪电般的行动,直扑彼得格勒。

红军加强彼得格勒的防御,于下旬发动反攻。

芬兰将军曼纳海姆制定过干涉支持白军夺取彼得格勒的计划。但他没有执行,却努力给予支持。

曼纳海姆

列宁:完全肯定,来自芬兰的最细微的援助都能决定彼得格勒的战败。


1918年末,哥萨克无法组织起来,并且1919年他们开始出现物资短缺。1919年1月红军发起反攻的时候,哥萨克武装土崩瓦解。

邓尼金军队在1919年春季持续扩张。

高尔察克军队被击溃后,协约国把重心转移到南线。

6月20日,邓尼金命令所有南俄武装力量准备进军莫斯科。

邓尼金的武装构成了威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威胁到了莫斯科。尤登尼奇在西线也再次突破红军防线,于10月中旬抵达彼得格勒郊区。

但当时邓尼金过度扩展,缺乏弹药、火炮和后援,在随后的一系列战役中溃败,被分割成两个孤立的集团,分头向顿河后撤。

波苏战争

波兰在经历了123年的亡国之痛后,终于复国了。

过去的苦难加深了波兰重现往日荣光的企图。

1919年,苏俄正在进行内战,波兰领导人毕苏斯基决定趁机出兵。

波兰军队进展很顺利,苏俄甚至一度准备做出让步。巴黎和会的波兰事务委员会也提出了一条临时的东部边界线。

不过毕苏斯基拒绝了协约国以及苏俄的要求,积极备战,准备对苏俄红军发起致命一击。

到1920年,苏俄国内叛军已基本被消灭。

列宁决定利用苏波战争的机会,对周边国家“赤化”,从而推动世界革命。

8月1日,在图哈切夫斯基的领导下,五路红军直逼华沙。

然而顽强的波兰人创造了“维斯瓦河奇迹”。

10月,波兰和苏俄达成了停战协议。

1921年3月,签署了《里加条约》。自此,二战前的波兰第二共和国的东部边界终于确定了下来。

战后国界图

也结下了梁子。

1920-1921

由于失误,邓尼金辞职,弗兰格尔接替他为白军新的总司令。

布尔什维克与马赫诺老爹(无政府黑军)签订军事同盟后,黑军从乌克兰南部进攻。

内斯托尔·伊万诺维奇·马赫诺

弗兰格尔向北进攻,试图利用红军在波苏战争结束时失利的优势。

结果被红军和黑军追着砍。

弗兰格尔撤到君士坦丁堡。

打败弗兰格尔后,红军立刻撕毁了合约,清除马赫诺和乌克兰无政府主义者。

喀琅施塔得爆发水兵暴动,随后是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列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之一。

1921年3月,红军进攻喀琅施塔得水兵

红军在1921年平定叛乱。


Батька Махно смотрит в окно,
马赫诺老爹靠窗望
На дворе темным-темно.
黑咕隆咚院子没有光
На посту стоит монах,
有个修士在那里
Еле-еле на ногах.
小心翼翼踮起脚

Спит монастырь, дремлет село,
修道院小村睡正香
Мошки бьются о стекло.
蚊子扑扑向窗撞
Звезды светят и луна,
繁星之下是月光
А в округе тишина.
四邻无声静如常
Мертвые с косами вдоль дорог стоят -
沿道披头散发惨死者——
Дело рук красных дьяволят!
正是那些手无寸铁的赤“魔”!
Мертвые с косами сбросили царя,
披头散发地死在沙皇下
Занималась алая...
鲜血染红了一片地......
Занималась алая, эх!
鲜血染红了一片地,哎!
Заря, заря, заря, алая заря.
黎明,黎明,黎明,殷红的黎明。

——lube 《Батька Махно 马赫诺老爹》



在东线,高尔察克的残余部队加入格里戈里·谢苗诺夫的军队,组成远东军。

格里戈里·谢苗诺夫

在日本的支持下,他们坚守住了红军的进攻。

但日本从外贝加尔山脉撤军后,谢苗诺夫在1920年11月被红军击败,并到中国避难。

1922年10月25日,海参崴解放,东线战事结束,也是内战的结束。


西线,尤登尼奇的第二次进攻被粉碎,残余部队逃往爱沙尼亚并解除武装。

后续的抵抗

在中亚,巴斯玛奇(伊斯兰游击武装)建立起来并袭击布尔什维克接管区。苏维埃在中亚雇用了非俄罗斯族人来抵抗巴斯玛奇。

安纳托利·佩佩里亚耶夫将军在阿亚诺-迈斯基区坚持抵抗到1923年6月。

安纳托利·佩佩里亚耶夫

勘察加和萨哈林北部地区仍被日本占领,直到1925年和苏联签订条约,军队才最终撤出。


在国内外势力一起蹂躏的情况下,红军却因各种原因翻盘、反杀,也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布尔什维克在争取农民群众的支持下做的比白军好。

但这并不意味着布尔什维克已经说服农民赞成马克思主义。

实际上,大多数农民对红军和白军都不满,他们更想自己种好地,养活自己。

但在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常常会支持红军,他们认为,红军会站在他们这一边,会给他们地种。


长期的内战和干涉对有关的所有党派都是一场灾难。内战使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沿岸的土地荒废,使俄国人大批死于饥饿和疾病。

内战也是苏俄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恶化,双方领导人相互不信任,从而毒化了后面十年的国际关系,促进了二战的到来。

史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投币、收藏、关注

群号:977671984

加入本群,有《共产党宣言》等学习资料,人才也多,说话又好听,哇,我超喜欢这里的。


一切为了前线——凡华体系下的世界(3)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