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当代年轻人生存现状:一边垂头丧气,一边假装努力【复旦梁永安】

【“感觉什么都懂,但是过不好这一生”-来听梁老师深入分析!】
到底是一个真实的理想?
还是一个空幻的理想?
如果是真理想,你自己有信心的话,你扣1
如果你觉得是不那么踏实,甚至是个假理想,你就可以扣2。
就是你的那些向往,然后它都是有一种很透明,很难伸出根须来,然后跟这个土地衔接。
其实你自己认为以前的就是那种理想主义,其实它并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假理想,
你要好好的想想,你原来这个理想它到底是什么?有多少根据?
大家好,我是梁永安,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很丧,这个很丧什么意思?就我看一些评论就觉得活得很有点肌无力,感觉就什么道理都懂,可惜就这个人生就是过不好,然后每天都是在自己不喜欢的生活里边一天到晚忙,就这个感觉,心里边特别想活,生活在别处,但是又没有改变的这么一种力量,或者说勇气。也就是说我们的向往远远大于我们的行动,或者说大于我们的这样一种能力。
虽然到了这个一年过去,觉得自己毫无长进,不但毫无长进,最后觉得生活越来越涣散了,那是不是也处于这个状态?
那么有的话你觉得有可以扣1,如果没有的话扣2,那么我们也有一个相互的了解

其实这种生活的无力感和沮丧感,这个是非常正常
就是你那几年很年轻,你很热情,慢慢然后你的环境在学校里或者怎么样,你形成的一些想法。
但是往往很多人就感觉一毕业进入社会,顿时就觉得就太难了,那就不一样,再坚持就很麻烦。所以有的人就感叹自己是不是以前太理想主义了?
其实我要说这个问题更是一个误区
其实你自己认为以前在就是那种理想主义,其实它并不是真正的理想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假理想。
为什么说是假理想?
因为它并没有渗透到社会生活里面去,它并没有生活的依据,都是我们从书本上或者从间接的地方吸收到的。这个我们说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就会构造出一个自己的觉得特别美好这个追求,而且但是这个里边又完全是没有一个社会的实践,所以没有自己的一个非常好的在生活里面的这种淘洗,那这样的话他就很难,我经常遇到一些人说是,诶呀,当年还是个文青啊,现在想想都惭愧。
你当年是个文青,恐怕也是个假文青吧?你说真的爱文学的话,那你会放弃不了的。
所以我们说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看世界上真正的去有这个理想的人,他必然是有积累的,他必然是很踏实的。
所以你看这个巴尔扎克,当年他要追求他的理想,什么理想?就文学写作,家里就完全不同意,结果他坚持要写,家里人说给你 3 年时间实验,你能写出来就承认你有这个才能,写不出来你就不行。你看他坚持 3 年,就是他的这个坚持是干一件事情,是个实践性的,实践性,而且是他是建筑在自己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好里面,也是在他的天赋里面,
所以就是我们说一个人不是说我们嗯不应该去追求
而是说我们一切追求都是从
1自己的那个内心里边的成长,
2从我们现实生活里面的那些认识,
3我们积累的那些经验
4那些东西从里边然后看到一种理想
这种理想里边既有那种超越性又有它的丰富的现实的依据。是这样的话它才会有一个那种所谓的理想,它是有内核的。所以我们这有很多理想,是我们可能原来在想象的时候它就不具备现实性,所以那个美是透明是非常单薄的,所以一碰到这个现实的阻力的时候,立刻就不行了。
所以有的人说自己理想破灭是个悲剧,其实我有时候听着我觉得就觉得不一定是这样吧,恐怕那个悲剧也是个所谓的理想破灭,也是个人为的说法。其实可能根本就没发生什么悲剧
因为原来其实也没什么真正的理想,都是自己的那种幻想、虚想。
所以这个地方其实我是非常想了解,



就是大家自己对自己的理想有什么评价?
到底是一个真实的理想?
还是一个空幻的理想?
如果是真理想,你自己有信心的话,你扣1
如果你觉得是不那么踏实,甚至是个假理想,你就可以扣2。
可以判断一下,因为我觉得这个有一个追求,它比没追求好,
我们年轻,年轻有时候可能就是从一个追求一个有点虚幻性的理想,但是可能追着追着认识了世界,认识了自己,相反慢慢的转化,真的就摸到自己的那个要去终身投入的生活去了。
所以我觉得真正你的那个追求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它其实是一个了解和创造的过程。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这样的,你要理解,你要去追求一个东西的时候,
你第一步你其实是个爱好者,你是对这个东西有喜欢,但是这个还很浅。我们在这个爱好者这个层次上可以有很多虚幻的,比如说看到一个人弹琴觉得特别好接他或者什么也很喜欢,觉得很好很好,但自己一试就不行了,所以喜欢和你自己去做那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然后第二步是一个什么呢?就是学习者,你比如说你喜欢梵高的话,好,你喜欢它,如果你停留在看画册,那叫什么喜欢?那里边那种强烈的外光,那种大葵花的那种里边的象征,方方面面,你真正去喜欢的东西,你就是个学习者,你要了解梵高的从小到大,他经历那些痛苦,他的孤独,他的创作过程,他的探索,你这个才是真正的你。
这个时候一边喜欢已经变成了学习者,然后你有余力,你是不是要跑到法国普罗旺斯,你要去看待生活过的地方,你马上感觉到生命,体会到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画,你体会到一个梵高的生命了,这个时候你两个之间就共振,然后梵高也在调动你,你自己也在不断的成长。

然后你可能就慢慢的进入一个生产者的角色,这个生产者一开始个初级生产者,你开始也要表达自己,你要表达出一种梵高式的一种激情,那么可能你可以通过音乐的反思,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文学的方式,


就是你有种不可遏制的内心的那种激情,你要去表达,但是你表达的不好,你达不到那个水平。这时候你就要学习,你才发现欠缺太多东西,你自己,然后你人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然后你要必须学色彩,学构图,学个地人文历史方方面面精神。
就是你通过这么一个热爱,从喜欢开始,一步一步的,最后你走向了专业化,变成一个特别杰出的一个生产者,所以这就是我们说从抽象就热爱,最后真正落实到了我们的一个创造性的人生。
就是我在这个日本的时候,我也是觉得挺受感动。我看到大阪电视台上有一个中年妇女在教布艺, 40 多岁了,她就是大学毕业以后,后来工作没两年结婚了。结婚以后像日本大多数女性一样,变成职业太太了,在家里带娃,结果到了 40 多岁,娃都大了,自己一个人时间也多了。干什么呢?她觉得突然觉得茫茫然,她想起来自己小时候特别喜欢画画,她就忽然觉得画画是有点来不及了,但是她忽然觉得那些色彩涌在眼前,他觉得特别高兴,特别想把它拾起来。后来她就开始做什么?做布艺,这个跟画画一个相通之处。骑着个自行车在大阪大街小巷转,去到各种碎步,要碎布要回来以后在地板上东拼西拼,她就发现自己缺太多东西了,色彩学,这种构造学,包括布艺学,包括什么什么太多了太多,所以她就要学,生命全部调动起来。所以调动起来之后,她就开始拿着做床罩,做各种的窗帘,做包,做什么,后来真是有自己的天赋。
你看这个中年女人变成日本特别技术的布艺家,最后在电视上开专栏教这个,是个品牌已经变成
就是热爱这个东西是不断深化的过程,一旦深化就停不下来,因为你从一个爱好者最后变成了学习者,最后变成了个生产者。



三步你就永远不可能放弃!
所以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所以你坐在那里感叹,那是不断地在荒废自己,
而是行动,不是凭空的。你总要有一种这样一步一步的走的,那么这样一种力量,也有一种认识一个人,我觉得你自己内心深处对一个东西有感兴趣,其实它有人性的基础,有你特性的基础,天性的基础,你要让它长出来,这个长出来是要通过诶日日月月一点一点地去学习和打开才能达到。
就像一朵花,必须有土地,必须有根,它才这样长出来,然后你的生活才能建立起来。


我们自己有时候不能轻易的说我的理想破灭了,什么什么,你要好好的想想你原来这个理想,这到底是什么?有多少根据,所以这时候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机会我觉得是真的是特别好,
这机会特别多,所以需要一种力量,需要一种勇气,所以千万不要丧,所以我觉得丧有点可惜。
当代我们的青年人都那么聪明,所以就说这个时候我们其实是可以充分的发挥了自己。但我知道虽然丧的实际上有时候是年轻的时候的一种状态,是一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给自己的一种宽慰,也有这个,当然也有这个要因素,也有点自嘲,然后通过这个方式获得一种缓解,自己和社会进行一些调整。
所以我就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还是经过一段上,经过一段自嘲之后,我们还是能够有一个特别有力量的这样一个向前,有一个新的探索性。好,今天我们的视频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这个分享的话,希望你可以动动手指,这个一键三连,有什么想法和观点也可以留言,或者是在弹幕上,我要找时间哎,然后我要跟大家一起,互动。然后我是梁永安,和我一起同舟共济,做新时代的一个旅行者。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