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吃了不吸收,怎么补都补不进去?那是因为内里缺“火”!

有些人吃了不吸收,怎么补都补不进去,就觉得是自己的脾胃不好,脾虚了。这么想也没错,因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也是把食物运化成精微之气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但很少有人知道,光靠脾胃是不能完全运化食物的,还需要有一把“火”来助力,这把“火”指的就是阳气。

打个比方,我们平时做饭,光有水不行,还要有火才能把饭煮熟。那换到身体里面也很好理解,如果把我们的脾胃比作一个容器,阳气就是腐熟水谷的“火”,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要先经过阳气的腐熟,才能更加充分的被脾胃运化。那这个“火”又从何而来呢?

中医认为啊,我们身体里主要有两把“火”,一个是君火,也就是心阳,另一个是相火,也就是我们的肾阳。当心阳不足、肾阳亏虚的时候,脾胃没有这两把火的帮助,就会导致谷物不化,食物还没有被彻底运化就从肠道排出去了,这个时候你怎么补都是补不进去的,只有给脾胃“加把火”,才能让它的运化功能恢复正常。

那如果说你最近吃多了凉的,导致体内的阳气受损,那这个时候就需要去温补阳气了,可以用点桂枝、生姜来温阳化气,给脾胃加点热,运化吸收就好转了,中成药呢可以用一个小建中颗粒;那如果说你平时消化不太好,一吃凉的就容易腹泻、拉肚子,这就是脾胃虚寒了,那可以参考一个理中丸来温中散寒;脾胃虚寒比较重的,就需要加大火力,用附子和肉桂去温补命门之火,中成药呢可以参考一个桂附理中丸。

当然了,贾医生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涉及到用药的话呢,还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参考使用,切勿随意乱用。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