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迷信,甲(分析反科学的行为2)

2022-06-19 12:17 作者:Sword0815  | 我要投稿

论迷信,甲(分析反科学、迷信偶像的行为)


“迷信”,对这个词语,笔者最近几年听到人们有两种有名的解释:

第一种说,“脑子不够用,反对科学。”(武术爱好者的说法)

第二种说,“迷信、迷信!迷迷糊糊的你就信了。”(相声演员,也就是文艺工作者的说法)


敢问:“脑子不够用的迷信者,他们是真的脑子不够用吗?!”

(笔者认为)不是。

相反,他们是很聪明的人。

聪明在哪里?

他们很会生活、很会享受、很会做生意、很会出名。

但是他们不能相信科学。

请注意哦,是“不能!”

为什么呢?


科学,《说文》说:“科,程也。从禾,从斗。

斗者,量也。”

本义为“区分”,引申为“查程度”,俗话说叫“称一称斤两。”

学,动词、名词,指做事、学问、学习态度。

科学,需要人亲自去验证和探索;

不管有多难,探索、对比、验证之后,就减少了被人欺骗的可能。

能做到吗?


所以有的人妥协了,妥协以后,神经一下子松弛了;他们觉得,求索知识不如求神棍,

他们觉得,科学实验不如去占卜一下龟筮。

尤其是当自己的亲人笃信偶像的时候,求仙问卜,在偶像前面磕头如“捣蒜”的时候,

他们无奈作罢,也就不再坚持了。


有人在网络上提问:“迷信的人啥样子?”

一个网友说,“有人遇到困难时,

常去求神问卦、算命、抽签、测字、相面、降仙以求解脱。”

(在心理上主动求抚慰)


另一个网友说:“迷惘的信服,盲目的相信…”

请问读者:“上面的两个回答有无共同点呢!?”


我们观察一下,可以知道:

就是遇到难办的事情,明里一套,暗里一套;

这暗里的一套就是迷信。

也许是习惯,也许是受到亲友的熏陶,也许是他所处的环境使然… …

那么明里一套是什么?

那就是,他会信誓旦旦,言之凿凿,

然后,转过脸,他会问某个“仙家”,他问怎么办?

“仙家”会慢慢地给他答案。

最后怎么办?

他会听从“高人”的指点,

高人一点拨,他的真理通了。


第二种是“迷迷糊糊你就信了。”

他们在懵懂中被裹挟着,迷迷糊糊的,就像一个小宝贝儿,你怀抱着他(她),晃呀晃呀、和声细语,

哄骗着,小宝贝儿睡着了。

这是什么情况?

他们也许是善良的,

他们求人的样子,就像把鼓槌倒拿着,随时递给神棍,让神棍敲打自己这面鼓。

人性有时候会认为“自己的道理需要验证”,或者应了俗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他们也许是虔诚的,

对自己内心的偶像、外在的木头偶像、石头偶像、黄金偶像、白银偶像、书本上的偶像、电视剧偶像非常虔诚,

逢山拜山,逢神拜神,热衷于崇拜新鲜的事物。

但是有一条很不一样,我观察过这种人,如果他们接触正教,他们对正教的教义没有兴趣。

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他们觉得那是复杂的、繁琐的、勉为其难的规矩和哲学的语句,

就像鼎中的香灰,他们是弃之如敝履呀!

他们只在点燃香火的时候非常虔诚,

念叨着“保佑我吧… …我会… …”

迷信的人对于正教中的几种有益的东西———

“有益于人的生活哲理”、

“正教的教义”、

“传世的经典文章”、

“忠义的宗教故事”,

他们是不大感兴趣的;

为什么?


“跟我有半毛钱关系?”他们轻蔑地说。

在迷信者眼中,正教的信仰和世俗神棍一样,都是为自己牟利、图安稳的工具。


(6.19日,11:38一改,12:16二改)



本文为我原创

  • 科学精神
  •  
  • 迷信
  •  
  • 利益
  •  
  • 信仰


论迷信,甲(分析反科学的行为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