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正经有料的高保真耳塞——aune Jasper

2020-12-18 01:54 作者:耳边小公举  | 我要投稿

音箱-大耳-耳塞,在民用音频市场,主流回放设备的小型化趋势是一种不可逆的潮流。对于我个人而言,在与HiFi“交友”的这二十多年间,打交道最多的还是传统的开放式大耳。早年站在个人音频舞台中央的也正是HD580这类产品,塞子在当年仿佛只有丫鬟命。彼时大耳机的技术水准也明显比耳塞更高,其通透自然的声场、震撼的低频和强大直接的揭示力,让主玩音箱的刘汉盛前辈都说“要以耳机为师”。近八年来,耳塞的复杂度、技术实力和价格,都越来越高了,也逐渐成为了耳机发烧友听音的首选,这是生活节奏高速化、房价高升化时代的必然。我这些年随着外出、隔音听歌需求的增多,也烧了不少耳塞。塞子成为行业风口后,中外各路品牌都投入耳塞开发大军,使得我们这些烧龄不低的人,都感觉在“塞海”中挑对产品很不易。当我知道算和我有点机缘的aune也做了一条叫Jasper的耳塞,定位在2000元这个不算太高的价位,却被业内一些资深玩家誉为“古典神器”,我的好奇心便被点着了,于是托朋友借到了一条样机。实际试听下来,感觉有值得聊聊的点,遂借此文和大家分享。

aune的技术修炼

aune于我而言其实不算太熟,但它的母体HiFiDIY论坛,我从11年前就有点接触了。

HiFiDIY在电子技术上,有着约80多款各种音频设备套件/整机开发的经验积累;在电声技术上,也早有着理工男式的沉淀:2009年他们就联合70年历史的单元巨头SEAS西雅士,开发了优秀的两分频音箱套件Clair。那时我尚在发烧中期,也在书房的第2系统中装了一对Clair,还倒腾几种分频器里的电容来调整音色。2010年,他们推出实用的音箱声学测量套件,我也装了一套来做声学测量。2013年他们精进了箱体和分频器设计后,又推出了Clair2音箱套件。并在2016年,深入了振膜、磁路的设计和软件有限元仿真,定制并测量选定了双层陶瓷夹铝镁合金的顶级三文治中音单体M18N,还结合铍高音/钻石高音的测量分析,做了新音箱的完整设计。换句话说,aune这个开发Jasper的雅韵声学团队,已经有5-10年的单元、箱体、分频器的开发、测量分析、整体设计经验了。无巧不成书,当年参与我家Clair音箱的开发的两位设计师,如今正是Jasper开发团队的核心成员。

Jasper技术简析

熟悉扬声器的朋友都知道,动圈耳塞的单元、腔体在设计上用的理论、在仿真上用的软件和测量上用的仪器和分析软件,都和动圈音箱非常接近。所以,雅韵声学团队之前积累的电声技术,在Jasper的开发过程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在我借到样机、煲塞的同时,我也去搜索Jasper各方面的资讯,在品牌方自己理工男式的解读里,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点。他们宣称Jasper是:“遵循标准电声规范,从单元的振膜、磁路、到腔体和导管的微观形体和尺寸,都用软件仿真和3D打印实物去做技术研究的”。在万元耳塞一抓一大把的2020年,肯在1条2000元耳塞上这样努力的应该非常少。那到底Jasper在技术上有没有料,我作了一番相对深入的研究:

1、单元结构上,他们选了动圈,官方说是因为动圈最成熟、动态特性超强。我则认为:动铁、静电单元的开发,高度依赖他们暂时还不足的体量。而动圈他们吃得很透,并有能力从单元要素的细节优化做起,这样就能拿到最终音质的更多控制权。

2、单元的振膜上,aune没有选择单层单一振膜材料的技术路线,而是延续M18N三文治单元的多层振膜路线,经过仿真和实测,敲定用多层的MGD多维振膜。我细看厂方爆炸图,明明只有两层,就去官网客服留言“质问”他们。客服和工程师确认后回复说:那爆炸图是示意性的,实物肯定不止两层。选这款多层振膜是因为有下面3大优点:

①多层材料避使振膜的谐振点更分散,总振动质量也轻(比铝还轻,接近PP),这样振膜的瞬态才能动如脱兔;

②有加较深的强筋设计,且多层材料总刚性很高(杨氏模量接近钛,远高于PP),这能尽量让振膜因分割失真造成的杂音“静如处子”;

③优选的多层振膜能获得上佳的总阻尼(明显高于铝和钛),能有效减少多种有害谐振,利于保留原音的纯粹。

3、振膜确定了之后,与之珠联璧合的磁路,就是这单元的第二秘诀。当下的强磁技术是很成熟的,所以aune没去追多少个特斯拉的磁场强度,而是走深一步,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软磁、硬磁材料的优选组合,降低软磁部分的互调失真,带来更高的聆听清晰度。再加上磁路的超线性对称设计,使得音圈在整个运动路径上,磁路都线性且对称,这就保障了不同振幅下的声音,都有很高的清晰度。

4、单元整体优化好了,好耳塞还必须做出一个与单元能琴瑟和鸣的腔体。这在音箱和动圈耳塞的设计中,都非常重要。差劲的耳塞腔体,会在腔内驻波、幅频特性等方面,毁掉一个优秀的单元。为此,研发团队用了大量的电脑仿真,再用3D打印把仿真精选出的腔体快速做出实物,来做客观测量+团队听音,才选定量产的腔体。其中,振膜前腔和后腔各开1个泄压小孔的设计,我很喜欢。这样平衡了耳朵鼓膜的气压,振膜的运动也比闭合腔体更自由,能更好地保护听力,适合长时间聆听。(大家试听和欣赏都请注意这两孔的防堵)

耳朵做裁判

Jasper从振膜-磁路-腔体优化上,积累了电声技术的内力;这是决定性的重要,但仍不能完全取代听感。最终我们发烧友的耳朵说好,才是真的好。这次试听为了避免音源瓶颈,选了中国最强的两分体“便携”机乾龙盛QA390+PS1电池再生电源;我是平衡党,线材瓶颈则用泽锋的蝰蛇4.4升级线去避免。全套用威信天碟《S'Wonderful Jazz》+扫频信号文件,24小时连续煲足6天再听。

试听参考碟来自疯狂的2xHD公司的DSD128专辑《宝碟发烧最精选Proprius Records Audiophile Best》,这是一张用我敬爱的Proprius宝碟公司的多盘模拟母带制作的精选天碟。

在声音的总体呈现上,我觉得平衡驱动下的Jasper,低频厚实、中频准确通透、高频不张扬,走的是干净、平衡、自然,且透明度、立体感出彩的素质塞路线。尤其高透明度这一特性,符合我一贯的偏好。

先听的是第7首《Préambule》钢琴独奏。用这套搭配听来,宝碟2016年的新录音,依然保有他们“高质感、高临场感而豪不夸张”的宝贵传统。刚开声是低音区的快速击键,Jasper听来电光火石,而且琴声扎实,厚度和力度都足。这种高速、大能量的琴声会激发我情绪上的紧张感,而耳朵却不觉得MGD振膜再生的声音有声学上的撕裂感。我试着加大了9格音量听这段难播的前奏,Jasper依然保留低失真、无撕裂感的稳定发挥,下潜和力度也都到位。随后中音、高音区的键位都加入进来,这样就能感受到Jasper三频是很均衡的(以我口味来讲,中音有微凹一点),而且透明度和瞬态都很好,音色很准、每颗音符听来也都很干净,不同键位相对的左右位置差别也清楚交代。虽说不到“粒粒皆清楚”,但肯定没因为失真大而粘糊成团的感觉。相反,我能感受到最左边和最右边的琴锤激发的声音隔得挺远的,使我觉得我听的是一台约为9尺的大三角钢琴。而且1分40秒后高音键位的余音袅袅,尾音消散很顺滑,空间残响也告诉我录音的空间也挺大。对比之前的钢琴曲听感,Jasper这样的平衡度、猝发音力量感、瞬态速度和声场刻画力,应该是我在这个价位的塞子所没听到的。

再听第4首女高音+大管风琴的《圣母玛利亚摇篮曲》。选自宝碟1976年录的超级天碟《黑教堂》,这首我称为“最发烧圣诞音乐”的艺术歌曲,我约从20年前开始听,尽管以前不懂德文歌词的含义,心灵却常被它抚慰。管风琴低音管以声场远处右下方的音浪开场,贴地而行,Jasper能很好、很干净结实地还原这音浪的涨落和庞大形体。稍后高音管的结像也能定在左上方高处,高中低音管的声音在教堂回荡的堂音,也很好地勾勒出教堂的宽敞和高耸。Jasper很准确地还原了高、中、低音管的相对形体、相对位置和总体空间感,而且庞大又高能量的低音管音浪,不会干扰高音管的纤细形体和高处结像。这一小段考趴过很多塞子,没想给Jasper顺利通过了。女高音Solo的结像立在中间,Jasper演绎下的她仿佛站在一个不止1米的台上,头面部是微仰朝上的,还能明确听到歌唱时嘴型左右小幅摆动的效果。这女声真是非常干净,Jasper再生出来没有一点齿音、杂音,更不会被管风琴的音浪“带节奏”而乱了结像形体。平衡且还原度好的系统听这女声,真会像这次听Jasper一样,感觉到沁人心肺的“圣洁”感,尤其是管风琴+高教堂营造出的大声场包围着我们时,心境祥和安宁。44年前简单的双麦克风录音,用价格很友善的Jasper听来也这般传神,宝碟的录音技术,内功也真深厚。本专辑第3首的原专辑《当铺爵士》也同样是宝碟简单双麦录音的传世杰作。

用Jasper听过名义乐器之王钢琴和实际乐器之王管风琴考题之后,进入大家喜闻乐见的大编制交响乐考题。选第12首《莫扎特D小调安魂曲(节选)》。这版比卡拉扬版、阿巴多2012琉森节庆管弦乐团版,都快点。而且约50人编制的大合唱团,各声部之间恢宏互动的清晰度,是非常精彩但很难还原的。Jasper面对这样的考题,冷静作答:先重构乐团在前、约4排站的合唱团在后的声场框架,而且声场的总深和总宽都很棒,还能听出一些声场高度。第一、第二男/女高音和低音共8个声部的相对位置也能很好地在重播声场中区分,而且乐团和合唱团齐奏时,也能保持这种相对位置差别不变形。这样高透明度和高3D感的声音,非常对我胃口。尤其2分23秒大合唱团整体收住声音时,那种大跨度人声在空间消散的尾音,还原得非常线性、细腻、完整,看来Jasper在磁路上的优化,是有料到的。我手痒拿了某欧洲品牌更贵些的塞子来听这一段,合唱团各声部的透明度和3D感,以及合唱团尾音消散的线性度和完整度,都没讨到什么便宜。

3首难播的音乐听下来,Jasper都以这个价位少见的高分通过了考核。我认为,如果是恰好和我一样,以聆听古典、爵士等高保真录音为主,追求高还原度的声音的烧友,会很大程度上被Jasper的整体表现所打动。

Hi-Fi靠技术,还是艺术?

Hi-Fi一词,几乎大家都知道本义是“高保真”。但当下国内烧界和业界的语境中,似乎过多地强调了HiFi的品味、格调和艺术性,而忘却了无论便携、台式还是落地式的HiFi产品,都是以电子、电磁和电声的技术为根的。近年来,耳塞界做产品的方法可谓八仙过海,而在我看来:唯有在研发、验证、生产和一致性管控等方面多做技术努力,才是做出优秀HiFi产品、保障烧友听得开心的根本。兄弟们又是怎样看的?


本文作者简介:

Dark Knight

入坑发烧25年多;

资深手痒派两声道玩家;

把玩&调整过近百套音箱、耳机系统;

极品人生、HiFiDIY、绿坛资深用户


正经有料的高保真耳塞——aune Jasper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