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转载】暴力迪吧手绘教程入门—各种枪械篇(2)自动步枪,左轮

转自百度贴吧暴力迪吧吧精品区帖子,原贴地址发不出来,大家想看可以等我的修复版,或者自己去贴吧精品区找找
已经获得LZ授权,但我找不到授权截图了,不过大家都哥们不用太在意这种细节
原贴楼主@Owhao
注意事项
*因为时间跨度以及原楼主的拍摄设备原因,所有的图清晰度在经过调整后可能都还是略有些模糊,不过应该不影响观看*
*同时因为时间跨度的原因,里面有一些技巧可能更偏向于传统的画风思路,具体的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换弹动作四:自动步枪。这里将展示M16A2,AK47以及Famas三种自动步枪。
M16A2是M16枪族(也可以叫AR-15枪族,两种名字都有各自的拥趸)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型号,其采用单发和三连发两种射击模式,放弃全自动模式是为了节约弹药。当然后来也出现了支持全自动射击的M16A3,而M16A4保留了M16A2的射击模式,同时将机匣上的提把换成了皮卡汀尼导轨。M4/MA41则是卡宾枪型,枪身更短,支持全自动射击。
AK47则是前苏联的象征,当然目前普遍服役的已经是更轻便的AKM和小口径的AK74,相当简单的结构,皮实可靠的质量是AK系列能跟M16系列分庭抗礼的重要原因。也或许是这两大枪族在军火市场上的长期对峙,CS系列才会将这场漫长的市场争夺战化形为警匪间一局局反复的血战。
Famas,无托结构步枪中的重要成员,在射击游戏中常以支持三连发和全自动模式以及载弹量差评的枪械出现,与之相似的有AUG突击步枪,国产95式突击步枪。无托结构最大优势在于不缩短枪管的前提下(可以理解为不减小射程和射速),减小了枪身长度。

M16A2(图一握把画错了,请参考图二的正确细节)。图一为换弹过程,①~③与一如既往的拔掉空弹匣换新的,④是拉动拉机柄完成上膛,⑤是推动辅助推机柄,这个步骤出现在M16A2枪机回位不当时(卡壳,换弹过程时均可能出现)将枪机推回正常位置,可以选择忽略但能画出这个细节,读者会认为你挺了解枪械的。
图二是枪支结构简述。M16系列抛壳窗是有盖子的,辅助推机柄、抛壳窗和弹匣卡榫在枪身右侧,保险在左侧。



图一是普通的换弹匣手法,图二是传说中的单手换弹匣",图三是结构简述。
AK47的快慢机(保险)、抛壳窗、枪栓都在枪身右侧,弹匣卡榫在扳机护圈前,保险-共三档,从上到下是安全、
单发、全自动,图三所示AK47处于安全模式。
普通换弹流程就是左手拇指向前推卡榫,同时四指握住弹匣将其拔下,AK47弹匣固定销采用前勾后挂式设计,射手
只需先将新弹匣前端塞进枪身,然后将弹匣往后上方向抬,弹匣进入正确位置即可自动固定。
单手换弹匣重点在于②③,用新弹匣向上猛撞卡榫,这会使旧弹匣松动,再顺势用新弹匣向前推,将松动的旧弹匣
推掉。
单手换弹匣相比普通手法最大优势就是换弹迅速,是AK高手最明显而重要的特点,在作品中若想突出某角色的战斗
资历,就可以试试使用这套动作。




法国Famas突击步枪。图一是换弹流程(无托步枪换弹动作幅度大,耗时久)。图二是结构简述。
请注意Famas最初型号是有配固定支架的(很多游戏比如CS,CF里就把支架忘了,而大制作的射击游戏通常直接采用Famas G2),后面衍生的G1型是增加弹匣载弹量,G2型修改了握把护圈,换了北约通用弹匣(和M16一样),也是到了G2型才取消支架改用背带环,其他不多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国产95式突击步枪和Famas是名副其实的“表面兄弟”,两者外形相似,但枪机工作原理不同,口径不同,然而两者优势和劣势又是相似的。这里不讲95式绝不是看不起国货,只是因为MC里和多数游戏里都是Famas和AUG当着无托步枪的招牌。



左(转)轮手枪的细节,图一是换弹流程,图二是结构简述,取材于柯尔特响尾蛇型左轮枪(其他型号不好找资料,只有此款手枪有高清试射视频)。
据说左轮手枪有三种上弹方法,仔细查一遍,具体情况是这样的:1.徒手上子弹,一颗颗顺次塞满所有弹仓;2.用合适的圆形弹夹(全月夹)一次性装填完毕,比第一种快捷但原理一样;3.极其罕见地向前掰开枪身再塞子弹,这年代想见这种中折式结构的左轮枪真的相当不容易了。综上所述,真正的上弹方式只有一种,如图所示。
关于左(转)轮手枪,这确实是完全落后于时代的武器,但是仍有现代武器没有的优点——不会卡壳,具有相当的可靠性,各国警察部队也会装备左轮枪保护自身安全,警械装备和民用收藏是左轮枪最后的市场。警用左轮枪以短枪管、小体积为主,民用收藏则有大口径和华丽装饰的潮流。
漫画细节:左轮枪上子弹的方式主要用于反映战斗的突然性,一般在经过计划的伏击中持枪者会带上多个备用的快速弹夹,这时他给左轮枪换弹就很快;反之突然交战时持枪者通常没有快速弹夹(甚至子弹也带得少),给左轮枪上子弹就会很慢,开枪次数也很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