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家园

2021-07-29 22:59 作者:金玥的琴弦  | 我要投稿

  前些天又将《伪装者》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这部剧里,明家的二弟阿诚(王凯 饰)在伪装面具之后是一个业余画家。他将一幅画送给了大姐作为新年礼物,当大姐问他这幅画的名字时,他回答道:“无题。”

  而紧接着,明家长子明楼(靳东 饰)也给出了自己心中的画的名字:“家园。”

  那么在我的印象中,家园这个词似乎有些朦胧,并不能将它用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对于我十六年的生命而言,“家园”显得有些超前。我现在所有的应该被称为“家”或是“家庭”,而“家园”却极少被提及。我曾十分粗鄙地认为,家园不过就是居住处及周边的一部分土地,是一个严肃的空间概念。但这次看过之后,“家园”却显得有些偏远。仔细想想,在我之前所写过的文章中,“家园”是很少用的,或者说几乎没有用过。于是我大胆地推测,在我们这个年代,“家园”是一个特有的,形容自己理想家庭伦理生活的词。

  如果从“家”开始说起,首先,硬件就是房子——庇护所,并且其中充满亲情以及爱情。父母,兄弟,丈夫,妻子......这些的确可以被理解为广义上的家。当然,每个人对于家的定义都是不同的,但差异不大。在《伪装者》中,明公馆就是自古及今“家”的典范。但在1941年的大背景下,在明家所有人都是层层伪装的身份之下,明楼对三弟明台(胡歌 饰)说出了一句很沉重的话:“先有国才有家。”

  如我之前所说,“家园”在如今是一个特有的词,那么如果将它放回到1941年,“家园”是否指代着满目疮痍,战火纷飞的国家呢?

  我认为是肯定的。

  在阿诚的画里,房屋建在一条柔美的小溪旁,背靠着带有微微坡度的平原,黄径小路通向未知的远方——这是一个梦幻的桃花源,夕阳照耀在溪边的野草上。至少我看到它的时候,脑海里立刻能想到的词是:和平。

  抗日战争时期,百姓最渴望的就是打跑日本侵略者,换来一个和平,安逸的中国。而这个理想中的中国,就是最大范围的家园。以小鉴大地讲,阿诚画中的地方就是和平的中国的缩影:“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诗意的世界,也是所谓局部的“家园”。我想,“家园”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口的,它需要时代的特征和理想的高度,但绝对不是人们常说的乌托邦。当今世界是开放的,是不断发展的,处于大变革时期。以我稚嫩而年轻的眼光看待,如今,我理想中的家园应该是进步的,同国家共发展,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它将是令人神往的。

  这话听起来有些假大空,不如直接描述或是直接画出来那样方便快捷。但是不妨从自己的角度想一想,你能否完美地描述出自己理想的家园呢?我可以说出阿诚理想的家园,因为我看得到,这又是因为那个时代与今天是不能相比的,差距太大,所以我们要考虑的东西也愈发复杂。家园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就像“家”一样,它格外真切,却无法被描述,好比地理学家发现未经打扰的处女地,天文学家发现美妙而精巧的恒星。说露骨一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你所生活的地方叫做家乡,其中的风土人情叫做民俗。而只有你理想中的,励志要去建设的才叫做家园。我生在西安,长在西安,之后或许也将扎根在这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无数名人志士。这里,就是我梦中的家园。我万分期待在这个地方做事,度过对我而言充实的一生。往大里说,是响应国家号召,建设大西北:往小里说,是为我私人欲望,建设家园。至少为满足我的内心,也为落叶归根。

  希望你我都能为此而奋斗,去感悟、体会;去学习、成长;去描绘心中的家园的图景,让它从梦中的伊甸园变成可见的烟火街。

   

                                                                                                            二〇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家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