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姓和李姓,是最常见的2个“官后代”姓氏,你知道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姓名,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会伴随着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取一个怎样的名字,在中国人眼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在姓名当中,姓氏是人们所无法改变的,其代表着一个人从何处来,代表着一个人的根系所在。
而当其固定下来之后,姓氏文化便发展起来,成为了中华文化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虽然中国的姓氏有无数种,但是总有一些姓氏是比较常见的,就比如说中国有着八大“官后代”姓氏,其中的两个就十分常见。
那么,这八个姓氏都是什么,其中常见的又是哪两个呢?这其中,又有没有你的姓氏呢?
01 姓氏文化的诞生与发展
在姓氏文化刚刚产生的时候,“姓”和“氏”是分开的两部分,其中的含义是不同的。

“姓”最早代表的是母系氏族,一个部落的姓往往是相同的,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部落中的人越来越多,只用“姓”难以进行区分,于是这个时候“氏”便登场了。
“氏”最早代表着部落当中某一个分支,其从属于一个部落。
在先秦的时候,人们常常用自己的国家或是属地来作为“氏”,所以,“氏”常常会伴随着官职、族群等外在条件发生变化,而“姓”却始终保持着稳定。
“姓”与“氏”之间的区别,一直持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之后,二者才逐渐合二为一,成为了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姓氏文化”。

在“姓氏文化”的发展历史当中,不同的姓氏有着不同的起源,而若是将它们进行归类,便会发现,姓氏的来源主要分为几种。
首先便是出于对图腾文化的崇拜,于是便将牛、龙等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其次则是以祖先的姓氏中的字或者是先人的字、名等为字,来表示对他们的敬重纪念。除此以外,还有以封地、官爵等作为自己的姓氏的做法,赋予姓氏以实际的意义。
而除了这些,更是有“中途改姓”的做法,其往往发生在皇帝赐姓,或者是自己的姓名犯了忌讳而改姓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