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本·生物必修一】4-1被动运输

细胞生活在一个液体的环境中,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我们知道,细胞内外的物质含量有很大差别,这与细胞膜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不同物质的跨膜运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
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让我们先来分析水是怎样进出细胞的。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就变成了红色,这是溶质分子在水中扩散的结果。“问题探讨”所展示的漏斗管内的液面之所以会上升,是烧杯中的溶剂——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漏斗内扩散的结果。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也是同样的原理吗?细胞膜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呢?
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放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段时间后,红细胞将会发生以下的变化(图4-1)。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低时,细胞吸水膨胀。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质的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与细胞质的浓度相同时,细胞形态不变。
水进出其他动物细胞的原理与进出红细胞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渗透作用。
水又是怎样进出植物细胞的呢?
我们知道,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动物细胞有明显的区别。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一层细胞壁。研究表明,对于水分子来说,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即水分子可以自由地通过细胞壁,细胞壁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伸缩性比较小。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图4-2),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后文所说的水进出细胞,主要是指水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
探究·实践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将有些萎蔫的菜叶浸泡在清水中,不久,菜叶就会变得硬挺。将白菜剁碎做馅时,常常要放一些盐,稍过一会儿就可见到有水分渗出。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这些现象都说明,植物细胞也像动物细胞一样,会发生吸水或失水现象,吸水或失水同样与外界溶液的浓度有关。
提出问题
水分进出植物细胞是通过渗透作用吗?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作出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所作的尝试性回答。作假设不是凭空猜测,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合理的推断。请结合上文介绍的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本小组同学讨论这个问题的合理答案。
实验设计思路
设计实验时可以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
1.如果假设是正确的,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当外界溶液的浓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降低?
2.如何使细胞外溶液的浓度提高或
3.如何看到细胞?需要用到什么材料和器具?
4.对实验结果作出预测——细胞失水或吸水后可能出现哪些可观察的变化?
参考案例
下面是可供参考的实验方案,或许可以帮你在细节上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当然,你也可以对这个方案作出适当的修改。
材料用具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吸水纸,显微镜。
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
1.选取新鲜洋葱鳞片叶,用刀片在外表皮上划一方框,用镊子撕下表皮。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撕下的表皮放在水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案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小,原生质层在什么位置,细胞大小是否变化。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破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
6.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大,原生质层的位置有没有变化,细胞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看出,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是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不断失水时,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图4-3)。
像水分子这样,物质以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称为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有些小分子物质,很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如氧和二氧化碳。当肺泡内氧的浓度大于肺泡细胞内部氧的浓度时,氧便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细胞内部。细胞内由于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二氧化碳便通过扩散作用排出细胞,进入细胞外液。甘油、乙醇、苯等脂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也较易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像这样,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叫作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也叫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离子和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这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图4-4),也叫易化扩散。
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图4-5)。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水分子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但后来的研究表明,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的。
由于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因此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物质运输的速率,但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因而某些物质运输的速率还与转运蛋白的数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