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摇唇鼓舌

2021-08-20 05:48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摇唇鼓舌

不耕而食 不织而衣


          《庄子·盗跖》


【原文】

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


盗跖乃方休卒徒太之阳,脍人肝而餔之。


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


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 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 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倖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



【今译】

(柳下季,人名,姓展,名获,字禽,鲁国大夫,因封地于柳下而称柳下季,谥号为“惠”,亦称为“柳下惠” 。


孔子与鲁国大夫柳下季为朋友,盗跖是柳下季(柳下惠)的弟弟,“盗跖”是先秦时代一位著名的叛逆者。



盗跖[zhí](生卒年不详),春秋末鲁国人,姬姓,展氏,名跖,又作蹠、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古代起义军领袖,被诬称为大盗,故称盗跖。


当时鲁国贤臣柳下惠(柳下季)之弟,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因以展为氏。


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盗跖的随从士卒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侵犯诸侯,穿室破户,赶走人家的牛马,夺取人家的妇女…)


孔子没有听从柳下季的劝告,让得意弟子颜回驾车,子贡骖右,坐在车上陪乘,前去会见盗跖。


当时盗跖正在泰山南麓休整士卒,队伍正在休整期间,把人肝切碎,细切人肝而食。


孔子下了车走上前去,见到负责接待和通报的人员,说:“我是鲁国人孔丘,听说盗跖将军有高尚的义气,刚毅正直,所以恭敬地前来拜见,烦请通报,拜托阁下转达我前来拜见的心意。”


传达的人入内通报,告知盗跖将军,盗跖听说孔丘来了,当即便大怒,大发雷霆,瞪大眼睛,眼里金星直冒,寒光闪闪,头发竖起冲冠,顶着帽子,说:“这家伙就是鲁国的善于弄巧,油滑虚伪之人孔丘吧?替我告诉他:‘你矫造言语,制造舆论,随意称说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头上戴着华饰繁多如树木枝叶般的儒冠,腰间扎系着用死牛皮做的宽宽的大革带,满口繁词谬说,整天说一些荒谬的话;不耕种却有饭吃,吃得不错,不纺织却有衣穿,穿得讲究;巧嘴利舌,摇唇鼓舌,提倡这个,反对那个,专生是非,以迷惑天下的君主,煽惑天下的读书人不务正业、不守本份,虚伪地宣扬尽孝尊长孝悌之道,借此盗取声望,想侥幸得到封侯,做大官、享富贵。你的罪恶极大极重,而应加重惩处,快点滚回去吧!不然的话,我将把你的心肝挖出来,拿你的心肝来下饭!”





【赏析】

《庄子·盗跖》篇,虚构了盗跖训斥孔子的故事,作者借盗跖之口猛烈而尖锐地抵制了儒家的仁义学说,痛批儒家的理论为“诈巧虚伪事”,指斥儒家观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认为人应保持本真和及自由愉悦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通晓大道,返归原始,顺其自然。


本文通过孔子规劝盗跖未果,反遭盗跖训斥,指责其“作言造语,妄称文武”、“不耕而食 不织而衣”,不过是借仁义之名求富求贵,说明圣人和盗贼是没有区别的。


后用“摇唇鼓舌”耍嘴皮 talk glibly,嚼舌头,形容巧嘴利舌 a chatterbox,挑弄是非 gossip,mischief- maker,进行挑拨speak evil of others,煽动。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出自本文。


摇唇鼓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