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神】我对巨人结局的看法
想深入地聊聊巨人结局背后的成因,但打了很多字,最后都删了。
那些成因与孤岛的地理位置、历史时期、当前孤岛上大众的精神面貌、经济形式等等等等多个方面都有关系,它们共同决定了如今的孤岛内容创作者容易陷入的一个思维误区。
而深入剖析这种成因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因为如今的互联网,可能更适合“传播现象”,而不适合“剖析原理”。原理会在传播的过程中变成各种各样的错漏的新现象。
回归正题。
我对巨人结局的看法,归根结底是下面这段话。
“内容创作者永远无法创作超出自己认知的东西。”
“当他创造世界的时候,所创造的世界越大,构成这个世界的,就越多的部分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自我认知。也就是说,他会越来越夹带他所认同的三观逻辑,直到这个世界全是那些内容。”
“你在故事的开头营造出来一个大公无私的主角,但是到几百万字以后,这个人越来越自私自利;你在起源和开端创造出来一个奋发图强的主角,但是到几百万字以后,这个人所拥有的一切却越来越倚仗于机械降神与金手指……这些,都是你内心的投影,是你真正认可的东西在击穿那些你精心编织但逐渐漏洞百出的假象。”
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奋发图强的主角在长篇连载的过程中丧失自己奋发图强的正当性,而接替这种正当性的是校园霸凌者和光环加身的天选者;
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基督山伯爵式的主角在长篇连载的过程中暴露作者目光与见识的局限性,以一种军国的、种族的姿态,在故事的结局倒向开端的另一边。
令人扼腕的是,这种文学观念的传输是有效的。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批人,让这批人的观念随着故事发展的同时逐渐接纳错误观念产生的前提,并最终接纳乃至认同那些出现于作品的错误观念。
这时候我就在想,如果在我们自己的土壤上,能够诞生出这种能够长期传达观念、引导观念成长的一批作品,该多好啊。
但想来想去,能够伴随一代人成长的,又同时正确引导一代人成长的,终究是没有许多。
喜羊羊、熊出没是极好的范本,但这种范本只伴随儿童一代。
在青年一代,我们似乎的确缺少这样的内容。
这才导致了,我们只能被动接受来自孤岛的一些文化内核,而那些内核是与我们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承载的厚重所相悖的。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能够陪伴新一代精神成长的,本土流行文化创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