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利:从时代骄子到时代弃子

提起夏利,从70后到90后基本上无人不晓。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夏利一度被称作“国民神车”。但就是这么一个曾经大街小巷都能见到的汽车品牌,如今却要离开汽车行业。
根据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夏利将剥离整车制造以及销售业务,进入铁路物资供应行业。曾经的汽车行业“时代骄子”,如今被迫转行,夏利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时代弃子”的?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上海大众、北京吉普等汽车企业在国内大放异彩,天津汽车工业总公司也决定加入这个行列。经过考察,天汽最终选择了与日本大发进行技术合作。1984年3月3日,中日双方正式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并率先引入Hijet 850车型进行生产,它便是后来被人熟知的“黄大发”。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将其命名为华利。
1986年,天汽以CKD的形式引进了大发Charade,这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红夏利”。最初的两厢版夏利搭载了一台代号为TJ376Q的三缸1.0L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53马力,最大扭矩77N·m。这样的动力水平放在今天简直就是弱鸡,但在三十多年前,夏利是国内技术最先进的车型之一。

随后,夏利开启了对国内汽车市场长达18年的“统治”——连续18年蝉联销量冠军。夏利与当时的桑塔纳、富康一起并成为“老三样”。彼时的夏利,不仅占据了国内出租车市场80%的份额,还在2002年出口到了美国,谁也想不到,风头盛极一时的夏利早早就埋下了隐患。
夏利第一次错失发展机会,是因为天津汽车与一汽的合并。一汽为了避免夏利与自己“抢肉吃”,将夏利的发展方向卡死在“经济适用车型”上,导致夏利无法向更高端的车型发起冲击。而第二次错失发展机会,就要怪夏利自己了,谁能想到估值近49亿元的夏利竟然只有51条专利信息,当年从大发引进的技术竟然“缝缝补补”用了这么多年,不思进取也是夏利失败的一大原因。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面对几年后到来的体育盛事,北京市开始淘汰老旧的夏利出租车。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的夏利在家用车市场正在被边缘化,出租车市场是夏利当时的主要销量来源,北京市的做法对夏利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更沉重的打击来自日渐强大的竞争者,彼时奇瑞推出的QQ火遍全国,低廉的售价、经济的油耗以及可爱的外形,让QQ成功蚕食掉了不少夏利的市场份额。
有统计机构称,从2012年开始,夏利就已经陷入了亏损,到了2015年,一汽夏利开始频繁陷入退市警戒线,夏利不得不走上了“变卖家产”的道路。2015年,夏利将研发中心卖给了一汽;2016年,夏利将一汽丰田15%的股权转让给了一汽;等到了2017年,夏利已经无“家产”可以变卖,坐拥49亿元资产的夏利负债已经高达48.1亿元。面对夏利的衰败,一汽干脆将所持的夏利24.73%股权尽数出售,以免拖累自己。
夏利,这个曾经威名赫赫的汽车品牌就此走向了消亡,品牌定位低端、技术实力低下是夏利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一汽的抛弃更是加剧了夏利的消亡。处在生死边缘的夏利开始“病急乱投医”,先是在2018年以一元钱的价格将全部股权转让给了造车新势力拜腾,但拜腾烧光融资之后已经名存实亡,哪还顾得上夏利?而后,夏利又转投博郡汽车的怀抱,谁曾想博郡汽车最终也不了了之。
看起来,汽车行业已无夏利立足之地,夏利干脆转行,与中铁物晟进行资产重组,开始做铁路物资供应。夏利此举可谓是断臂求生,但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说不定夏利有朝一日能重新涉足汽车行业,当然,这都是后话。夏利最终的归宿,令人唏嘘,曾经销量百万的明星车企,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从时代骄子到时代弃子,夏利仅用了短短三十年。三十年的时光,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跻身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越来越鼓的钱包让走低端路线的夏利逐渐入不了消费者的眼,即便是预算紧张的消费者,也不愿意选择夏利,转而选择了奇瑞、宝骏等更具性价比的品牌。三十年,这个世界变了,夏利却没怎么变,被淘汰出局实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