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宗皇帝想要退位背后的历史细节,其实很耐人寻味(一)
这个皇帝我坚决不当了,干得太郁闷了。就在公元711年的四月份这一天,唐睿宗李旦突然召集三品以上的所有大臣,专门跟大家讲,我这个人一直是比较性格恬淡的,当皇帝对我来说也没有吸引力。我现在做出一个决定,我打算把我的位置今天就传给太子李隆基,你们看有什么意见?说完这番话之后整个大殿之中鸦雀无声,谁也不敢轻易接话,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皇帝突然不干了?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李隆基这边马上就先表态了。当然他自己不方便出面专门安排太子宫的左庶子李景伯跟皇帝讲了,这个时机还不到,太子还需要继续锻炼,朝政还是由您来把持。所以坚持不受这是李隆基的态度。
另外一方面太平公主是什么态度?虽然远在抚州,信息很快就传到他这边了,他立刻安排手下人,也就是殿中侍御史叫做和彭瑶,代表他发表意见了。这个时候正是春秋盛年同时您在朝廷当中,在百姓当中也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且周围这些突厥、吐蕃,包括各个少数民族政权也同时非常信任您,在这种情况下是四海景仰,你突然退位引起朝廷动荡怎么办?您的一举一动可涉及到江山社稷的稳定,千万不要轻易调整。这一番话讲完之后又把李旦给弄犹豫了,他为什么要退位?好好的皇帝为什么不当了?因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斗的比较厉害,他自己又经常没有权利,他在中间受甲板气。
其实就在不到两个月之前,有个从八品的小吏参军叫做柳泽,专门给他上了一套书,这个书当中写的什么?他说陛下您之前任用姚崇和宋璟的时候治理得多好,本来把之前那些买官鬻爵的斜封官都给撤掉了,后来您又听信谗言,说这些官儿都是你哥哥李显封的不能轻易撤,又把他们给拿回来了。但是这些官员跟李显有什么关系?他当时签字的时候安乐公主是把这个人名扣上让他签字的,他根本就不知道是谁,你把这些人撤了才赢得了天下人心的。你现在把这帮人恢复职位了给朝廷带来多大的财政负担,老百姓有多大的怨言?而且您的威望在官员当中是不断降低,通篇的字里行间透露的意思就是,你这个皇帝当的窝囊,而且也没能力。
李旦虽然没有表态,他非常的郁闷,上上下下都不得意我,我干这个皇帝干什么,所已在四月份的时候他才召集整个三品以上大员,明确的讲我不干了,我交给你李隆基还不行?李隆基敢接吗?他非常的紧张,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强行接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太平公主更会集中炮火来打击我了,我现在成为众矢之的,这个皇位我虽然非常渴求,我现在绝对不能接儿,太平公主这边为什么要百般阻拦?很简单我哥在的时候我能控制,一旦传给李三郎我怎么容易控制他?
所以他这边也坚决反对,双方一起反对的情况下李旦又没法轻易做决定了,李旦的意向已经非常清楚了。既然皇位我不传给太子,太子的权利我要继续扩大,以前六品以下官员由太子任命,现在我升一个五品以下都由太子来管理,其他的重要事项也逐步的向太子过度,我也不想掌控乾坤了,我也不想再活500年了,我消消停停退位不行?咱们可以看一看李旦的心态是在雄心勃勃和心灰意冷之间反复的拉锯,表面上看太子李隆基获得更大权力了,但是心里也非常紧张他权力增大一分,来自太平公主这边的反作用力就增加一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