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有的不同仅是不同而已
莫名想起我那姐姐了,她的同龄人大多不说孩子多大,大抵都是成过家了的。但她毕竟是她,也不愧是她。天天一副不靠谱样子一个追求者都没接受过,甚至还是常喝AD钙奶,打我记事起她就追的那些恋爱剧什么的,她现在还是在看,没有一点变化。
她喜欢电视里的明星,那些明星的脸我都分辨不出谁是谁,是男的还是女的。名字是叫什么,外号又是什么……我一窍不通。
又因为自己近几年来买了一整柜子的书,姐姐倒是不理解了。她试图过去看上两本,但往往不翻几页就能在书页朝下放置的书旁看到睡着的她……
又是经常调侃我说我像个老家伙,或是什么假零零后。但是她并不讨厌我这个喜好,因为读书嘛,老长辈嘴里肯定说什么读书比打游戏强什么的。但是有没有这样一种想法呢。
读书和打游戏一样只是喜好而已,没有哪个比哪个强的,没有哪个比哪个更值得支持的。
这就是爱好和专业的一个区别了,早年间听过一个段子。说是民间的业余足球队和专业的小学生组成的足球队踢了场比赛,结果是小学生们完胜。我倒觉得这很有可能,拿爱好去和人家的饭碗碰,怎能碰得过呢?
这也就是我很讨厌一些人在打游戏的时候了,你有了一个走位的失误,一个操作的细节没注意到,或是你不小心愣了会儿神。身为大神的队友就开始指指点点,尽管你们将对面打赢了,赢就赢了不就完了吗。他非是拿出了专业的精神将你一顿数落,不知你们怎想,但往往这时我会感到很失落。
因为我知道我是来玩游戏的,不是来打什么专业竞技赛的。他可能是大神,但我当个混子……“能混为什么要C?”……玩笑话玩笑话,路人局还是我C的多。但是意思是,我是来玩的,玩的时候也绷得那么紧那还叫玩吗?
当然,玩也有玩的前提。一是不输就好,二是这不能是排位赛。如果以上两点都达不到挨骂就合理些了。但以上两点都达到了队友还喋喋不休的时候这个队友绝对是没有将爱好与专业相分隔开。
爱好,就是喜欢去做,做了就会很高兴。这不是一种单纯但却共同的乐趣吗?
猫吃鱼狗吃肉,萝卜白菜嘛。
姐姐不会觉得看书的我过于装出清高模样之类,我也不会觉得姐姐看那些爱情电视剧剧情过于浅显粗糙而觉得姐姐这个人无趣。
我只能说我不喜欢看那种东西,姐姐也只能说她看到密密麻麻一张纸就犯困,这本没什么的。
但因我见了不少咖啡人牛奶人,因此多多少少有些膈应。
他爱读尼采的书,就觉得不读尼采书的其他人都是庸人。他读的书很小众,他就觉得自身高了他人一等。我说出这种话,也就真有这种事发生。
还有很多多少了解过小说、杂文一类的。说起话来不少说是喜欢太宰治、芥川龙之介、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什么一众作家的。但其中最多听的是说喜欢鲁迅先生的。
鲁迅先生我也很敬佩,论人论文都是毕生榜样的存在了。但不知觉有很多人借着鲁迅先生的名字也打起了“官腔”。压根没读过几篇亦不甚了解随潮而说喜爱的暂且不论,可却不少像搬出典故来说服人一样搬出“鲁迅先生”的。
鲁迅先生自身也曾在华盖集中写过,说当时就有不少人过度推崇一人。与这人唱反调的便是“匪”,顺着这人的便是好。这实在是不得不说是眼界之深远,现今也常有这样的。而我说出这番话来也就只是说说这番话而已。上次说这种话的时候还是上次。
我也说点兴许冒犯的,是读过不少鲁迅先生的杂文。但斗胆而言其中部分观点亦觉得不为苟同,比如关于“保古”一类。我有虽不完全相反但有部分不同的看法,但不细说。只是觉得,不论看什么人写得什么,或是判断什么人做的什么事,绝是不能随着大流就脑子不动的光动嘴皮。
而关于那些令人敬重的名字,敬重仍是敬重,君子异而仍和,小人同而不和。一滴油进了水里终究是炸上一阵子,之后就复于平静了。这也是君子如油的说法。
诺不是真的以专业而作为目标,只是为了开心的共同目标的话。在狭义上来说,似乎喜欢躺着睡觉的和整日埋头书案也不能说上什么不同。也就没必要谁看不起了谁。
而要说起目标,常运动比常睡觉有益处是对的。但不论目标的时候,也就没必要过度强调了。
他爱听摇滚的,他爱听古典的;他喜欢昆曲,你又喜欢秦腔;你爱枪,他又爱弓。这又是有什么不和谐或矛盾的地方吗?
“我不知道难道说现在的同龄人里打开歌单就是红色歌曲,论起书来就是哲学社会学,生活作风就必须是严肃寡淡,如此才好吗?”
这不过只是种不同的而大家个人乐意于去做的生活方式,爱好的不同就仅是不同。
因此也不必过多的焦虑,在爱好这个词的下方尽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了。
只要这事不伤身、不害人,那有什么是不可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