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老外潜伏中国十几年,就为了偷老奶奶的食谱?

2021-09-23 09:33 作者:厨房人类  | 我要投稿

有这么一个老外。


他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农村,只为找老奶奶学习厨艺



一个是操着流利普通话的外国人,一个则是农村掌勺的老太太。


这种奇妙的反差,却获得无数观众们的点赞。


网友们都说“看着好有人情味!”



这个节目,就是斩获豆瓣8.7高分,同时还获得《舌尖》总导演陈晓卿打Call的:


《奶奶最懂得》




这是一个东西方美食相互碰撞的节目。


由主持人大米为我们倾情讲述。



大米是谁?


他是一位在香港长大的英国人,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之前,他曾在北京做美食节目的主持人。



15年,他主持纪录片《天涯厨王》。


主要讲诉他在中国寻找美味的食材,然后挑战自己厨艺的故事。



时隔几年,他又一次亲自主持了《奶奶最懂得》


他探访了中国8个省市的农村,只为寻找和学习当地最有特色的传统家常菜。



这部纪录片非常有意思的点在于:


他们选择了“奶奶”这样一个人物群体,去讲奶奶做的家常菜」



纪录片一共8集。


每一集大米都会探访当地的两位奶奶,学会两道传统家常菜+做两道中西合璧的菜式。


那么奶奶们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大米先探访的,是浙江郑宅70岁的张美仙奶奶。



她擅长的豆皮工艺,已经传承了1200多年


然而这种工艺只在农村传承,大城市吃不到这种味道。


做豆皮的几十年,她都坚持用柴火烧豆皮



虽然用柴火做出来的豆皮会有些皱巴巴的。


但是从食物本身而言,却保留了豆子最为纯正的味道。



张奶奶和她的老伴每天都早早起来做豆皮。


夫唱妇随,做什么事都是两个人一起。



几十年相处下来的默契,让他们一个眼神便能明了对方的想法。


做豆皮程序复杂,也很累,但是老伴陪伴在身旁,奶奶倒也还是很开心。



豆皮做好之后,张奶奶教大米做了一道当地的传统家常菜: 「豆皮包」



轻薄的豆皮包裹着馅料。


放在油锅里一炸,隔着屏幕仿佛都能闻到香味。



张奶奶说,以前豆皮包都是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吃。


现在,豆皮包已经成了当地的一道传统家常菜了。



品尝了传统家常菜后,大米也做了一道中西结合的菜式。


他将随身带的巧克力粉放进了豆皮汁里。



在张奶奶的帮助下,巧克力豆皮就这样诞生了~



大米给张奶奶做的是一道中西结合的「巧克力豆皮包」。



晚上,张奶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


大米喝了一口米酒,得知原来米酒也是张奶奶做的。



大米有些吃惊,忙问:“你忙得过来吗?”



一问才知道,原来张奶奶家里是祖传造酒的。


因为赚的钱不多,后来才改做豆皮。


一项祖传的工艺濒临消失,不禁让人觉得惋惜。



可无论是祖传的米酒,还是传统的豆皮,张奶奶都很认真地对待。


用他们的话来说,辛苦是真的,但是高兴啊。



这薄薄的豆皮里,不仅藏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


更是倾注了来自家人们相互陪伴的温馨



正是因为亲情,让这些家常菜有了更好的延续。




最让人敬佩的,是来自安徽木梨硔66岁的汪助囡奶奶。


她说:


“我男人的活儿也可以干,女人的活儿也可以干。”



大人很忙,汪奶奶从十岁就开始做饭了


她有着丰富的下厨经验。



她教大米做的家常菜是:「米粿」


这个安徽的小农村里,藏着最朴实的安徽味道。


而这种味道,现在只有奶奶们才懂得。



奶奶做米粿的时候,速度又快又好:



出锅后的味道,也引得大米连连称赞



平时奶奶都没有什么休息的时间。


大米在品尝了米粿之后,决定做一道冬笋意大利面给奶奶尝尝。



食材选用了他们一起挖的新鲜冬笋。


奶奶一开始还没认出冬笋,还以为是豆腐



放在嘴里一吃,乐了~


居然是自己最熟悉的冬笋



奶奶很喜欢这道菜,而这道菜其实也是大米精心思索过的。


不需要去寻找其他的食材,奶奶可以就地取材做出一样的中西美食


奶奶一听,乐了,认真听大米讲解美食的做法。



吃饭间隙,谈起爷爷,大米忍不住感慨:


爷爷是幸福的,他虽然生病,但是他有一个很爱他的老伴。



爷爷有高血压,在一次呕吐摔倒后不慎中风。


自此生活不能自理。


汪奶奶不离不弃地照顾他,但是一想起这个就很自责。



汪奶奶说,老伴,其实也有陪伴的意思。


两个人,无论遇到什么,都应该相互扶持,这是一家人必须做的事儿。




还有一个像小孩子一样的奶奶。


她是来自广西的82岁的杨奶奶,是一个“闲不下来”的奶奶。


初次见面她就“抱怨”自己上了年纪,女儿不让自己做扣肉。



然后奶奶还很有底气地说:


“我也可以做。”



结果,做扣肉的时候,肉还没整好。


奶奶就想出去跳舞。



大米拿出手机放音乐。


奶奶跟着音乐晃动着手臂,看得出来她很喜欢跳舞。


虽然奶奶一辈子都没走出去过农村,但并不妨碍她对潮流的热爱。



扣肉做好了,看起来非常的诱人。


肥瘦相间,肉质酥软,一刀下去,喷香的肉汁还会溢出来,让人口水直流。


这道扣肉在农村可以说街知巷闻,但在城市里却不多见。


这才是真正的“家乡味道”呀。




再看奶奶,肉刚摆完盘。


她就拉着大米去找小伙伴一起跳舞


也不管周围有没有人,也不在意节奏对不对,跳就完事儿了。



大米忍不住问奶奶:


“你怎么保持这么年轻的心态呢?”



奶奶说,是因为家人。


儿女在,幸福在。幸福在,年轻在。


对于奶奶来说,年龄只是时间的刻度。


只要她想,随时随地便能起舞,无惧时间,无惧他人,开心就好~



感慨颇多的大米,做了一道中西合璧的美食给奶奶品尝。



这道菜的灵感来自另一位奶奶。


那位奶奶是菲律宾人,是大米家里的保姆。



也是对他而言很重要的一个人。


而大米,也想将他这份“对奶奶的爱”,给这位可爱的奶奶~



节目不长。


每集半小时左右。


但是当我们沉浸在这些老奶奶的故事里头,时间开始变得缓慢。



对奶奶们而言,家常菜不仅仅只是菜。


这里面,还藏着爱。


有对老祖宗的爱、对老伴的爱、以及,对家人孩子的爱~~



奶奶们也许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家乡。


她们的生活围绕着美食和家人,谈起过去,她们感慨良多,说起现在,她们有些伤感。


大家都喜欢往外头跑,而奶奶,却一直待在原地。



这些传统的古村落,这些传统的家常菜,都是奶奶的根。


根在哪,奶奶就在哪。


大城市的繁华美好惹人向往,但是城市之外的那片土地,有更触动人心的情,有更牵挂心间的人。


常回家看看,不只是一首歌,还是一件事。



其实吧,能让奶奶越活越年轻的,不仅仅是美食,还有爱。


来自家人的爱,会让入口的美食,更加美味


也会让饱经风霜的奶奶,更加幸福



而传统有韵味的美食,也会让家的味道,永远地流传下去。


啥也不说了,趁着国庆回去看看奶奶。


唔,想奶奶做的菜了!




一老外潜伏中国十几年,就为了偷老奶奶的食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