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SOUL]个体与集体

2021-12-23 17:32 作者:米诺加油努力  | 我要投稿

拜读这篇文章之后,我有些迷惘。故作此篇分析。本篇目的是为了阐明当下A圈内个体独特性与集体共性的关系。


先粗暴的把AS圈子按照下列方法分割。

在整个AS圈子内,只存在两件事:产出作品,评价作品。

在整个AS圈子内,只存在三种体:个体,集体,五人团体。


个体包含于集体中,集体与五人平行。但在分析个体时必须把动作发出者和其它集体成员分开,以观察集体对个体的反应,故分为三个部分。

三种体之间的连接,产出者指向评价者

分析顺序:②,③,④,⑤,⑥,①+⑦

②到⑥是总结归纳,①+⑦是矛盾。


②:

  1. AS为某个粉丝产出作品,如某位先生的婚礼。在当下的圈子广度下,不太可能再发生类似的事。

  2. AS的作品被某个体评价。在AS官号及五人评论区下的关于视频内容的评论都是此类,包括但不限于“好好好”,“xxx地方拉了,但是不拉不看”。

③:

  1. 粉丝集体为AS创作,如“然有引力”,与乃宝的合唱,还包括整体的直播间弹幕氛围。这部分是一个魂共性的呈现。

  2. AS对集体作品的回应,如然然学唱的歌,等等。因为这一部分的情感呈现永远不会踩雷,所以我们将在未来不断见到越来越多的这方面的实例。

④:

  1. AS为所有粉丝的创作,这一栏几乎包括一切AS的产出。从图上不难看出,AS的作品只能流向个体或者集体。在个体被排除的情形下,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一个魂的粉丝集体在创作。这也符合对“虚拟偶像团体”的基本认知。

  2. 粉丝集体对AS创作的评价,通常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呈现。比如“首播”,“小作文回”等等,所谓“神回”“圣回”都是这种评价。

⑤:

  1. 个体为集体的创作,这一栏是面向广大AU的,包括我这一篇文章在内。包括但不限于:参与构建维护共识,或者思辨的专栏作者;包括新户眠子在内的,一大批小作文/同人文作者;科技研发类的技术作者;评论区表情包小剧场作者;发病整活逗大家一乐的病友们。

  2. 集体对个体的评价,既包括“机器人”,“眼熟的优质作者”,“逆天的优质病友”,“老是改名字的优质作者”等正面评价,也包括“天天见到的炒作√”,“一眼帆船”这种负面评价。不可否认的是,哪怕是一篇烂到骨子里的炒作的帖子,它也是A圈的作品之一。

    (附:你要是看到那几个引号就知道是谁了,那么你就理解了什么叫“集体对个体的评价”)

⑥:

  1. 集体为个体的产出。这一栏现在是空,我希望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后,还是空。这是我们没有产生粉头和佬佬佬的证明。

  2. 个体对集体的评价。因为上一栏是空,所以个体对集体的评价也是空。有一些人对共识有意见的,那不是对集体的评价,那是对共识提出和修改者的评价。

①+⑦:

  1. 个体对AS的创作。也可以是确定的数位合作者对AS的创作,例子很多,不举例说明。

  2. AS对个体创作的评价。这就是所谓“届到”,创作者们对这种事往往有一种期待。譬如上一次的珈乐生日回那个口水哥。

  3. 本来到2结束,是没有那个⑦的。但是集体不可避免地会去评价“个体->AS”的作品。

集体对这类作品越喜欢,其流量就越大,自然更容易上AS的推荐位。哪怕AS五人为了照顾低数据的作者们,以时间顺序来观看视频,但她们一定不会错过高数据的视频。

一方面是害怕过多表露自己,会被AU冲;一方面是为了迎合“AU的共性”,把自己装在一个魂的模子里获取AU的数据。最终写出来的作品像是一个符号化的魂在向她们表达情感。

实际上这种“AU的共性”小得和“中国年轻人的共性”差不多。除了倡导理性,喜欢看整活,然后精力旺盛,还有什么?额,还有都看AS。再找,其实很难找出下一个了。

如果按照上面这种说法,A圈的集体应当只包含几个共同点,每个个体都是一只脚站在圈内,一只脚站在圈外。圈里的规则也是以确保每个人的自由为目的。


参考中华文化,会发现优良的品德并不全部汇聚于同一个人之上,每一个与众不同的,青史留名的灵魂,构建了一个富有张力和包容的文化圈。但A圈作为中华文化圈的子集,中华的成员之间的共性比A圈共性更少。


放在A圈这里也是一样,集体共性是个体的交集,集体文化是个体的并集。从这个角度看,敢于表达自己独特方面的个体,反而是AS集体文化的拓荒者。

[A-SOUL]个体与集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