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泪下的房租
“你看,这都9号了,怎么戴老板的房钱还没打过来?”
建国傻呵呵的为租客早早的奉上钥匙,春红本来就对此举措耿耿于怀,“就像自己的孩子没人要似的”。
哪知这位经商的老板租客也不给力,一改建国眼中的豪爽形象,竟会拖欠房租。
在春红的控诉中,建国一会儿怀疑自己遇人不淑,一会儿决心要与租客势不两立。
而在消极的猜测与互相质疑中,对外矛盾很容易变成内部矛盾。
春红未曾与租客正面交锋,就容易把对租客的怨愤转移为对建国看人眼光的质疑。
“要不是你找了这么个租客,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尽管春红得知建国早早交付钥匙时,也曾自我安慰,既然都是建国在张罗,应该给他一点自主权。
但自己从不拖欠别人,也不喜欢被拖欠。这是春红心里已经建构的规则。而遇到这样的事情,就是外部环境与内在秩序产生了冲突,因为改变外部状况,遭受失效,心里便开始过不去。
而建国本来无所谓,也不担心,早一天晚一天,总归会来的。因为耳边常常想起春红的念叨,不由心里开始烦扰。
“否定我的行为,不就是在否定我吗?”我们都不愿意自己的行为被否定,因为那意味着,自己的能力被否定,自己被否定,而否定暗含着被抛弃。我们希望的是,被肯定,被接纳,扭成一股毛线团,在里面其乐融融。
“当时叫你一起去谈,你自己不去啊。”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消极后果,既定事实无法改变,便容易倾向诉说“如果”“当初”,且关注主体由自己,变为他人。
“只租三个月,再也不租给他了。”建国心里重重郁闷无处排解,只好选择将矛头指向租客。似乎忘了,曾经与戴老板肝胆相照,谈笑风生的美丽时光。
春红与建国在微风拂面的夜晚互生寒意。
而此时的戴老板,正在澄澈皎洁的月色下潇洒人生。
这么看来,为别人生气是不值得的。
为了让春红好受些,为了合理化建国的行为,为了让戴老板免受道德唾弃,为了让外部环境与内在秩序交相辉映,也可以这么结尾,
戴老板在凄风苦雨中,为资金周转不灵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