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必读」20本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

不知不觉(划掉,其实是有意识)地已读20本江户川乱步奖获奖作,作为一个有超过六十年历史的老牌奖项,其获奖作的中文译本相当多,其中《放学后》和《13级台阶》成为我国畅销书。

该奖项由江户川乱步于1954年创立,一年一届、只颁发给新人,限于长篇或短篇连作推理小说参选。因为一生中可能就只有一次机会获得,许多作者在投稿时使出浑身解数;但毕竟是文坛新人,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常常比较明显。

有些新人非常执着于乱步奖,如下村敦史自2006年起连续9次参选,并有4次投稿成为候补作,最终于2014年获奖。而也有试一次两次就放弃的作家,如山村美纱连续两年获得候补后就直接靠候补作出道了。
乱步奖的奖金自1992年起增至1000万日元,但已宣布自2022年起减少为500万日元。当然,奖金不是获奖者最重要的荣誉,获奖作出版将得到主办方讲谈社的大力宣传,许多还得到电视台赞助影视化。不仅如此,讲谈社也会为获奖者后续的作品尽心宣传,冈岛二人曾对编辑说:有些作家获得直木奖后失踪了,但没有作家在获得乱步奖后失踪。
许多获奖者日后成为著名作家,如陈舜臣、西村京太郎、森村诚一、东野圭吾、桐野夏生等。东野圭吾曾在自传中提及,是获奖作《阿基米德借刀杀人》激励他走上写作之路,《放学后》获得乱步奖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节点之一,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靠着《放学后》的版税艰难度日。

列出我读过的获奖作及其关键词(括号中为日文书名直译,只列出与正式译名差别较大的情况):
1957 猫知道:医院
1958 濡湿的心:青春/耽美
1962 幻影之城:女子公寓
1962 缀花的尸体:法庭取证
1963 大都孤影(孤独的柏油路):城市化
1969 高层的死角:酒店业
1973 阿基米德借刀杀人:校园
1977 岁月之潮:乡土意识
1978 我们的无可救药(我们的时代):青春/偶像
1982 宝马血痕(焦茶色的粉彩):赛马
1984 巫女的后裔:巫女
1985 放学后:校园
1986 花园迷宫:花街/满洲独立运动
1987 劲风下的弯道:机车族
1990 剑道杀人事件:青春/剑道
1997 虚线的恶意:电视剪辑
2001 13级台阶:死刑制度
2005 天使之刃:少年犯
2006 东京归乡:西伯利亚日军俘虏归国/俳句
2014 黑暗中飘香的谎言:盲人/在华遗孤
其中有五作题材以青春或校园为核心,比例较大,若计入涉及到青春的则更多。毕竟新人通常年龄较小,能力范围内更能驾驭此题材。但日本文坛常有本职工作辞职或退休后才出道的作家,因此实际上获奖者年龄跨度很大,作品题材也非常多样,且大多是来源于作者的社会阅历:仁木悦子因病对医院非常熟悉,森村诚一长期在酒店工作,冈岛二人酷爱赛马,野泽尚在文坛出道前就已是电视剧编剧……尤其是八十年代之后,几乎每一部获奖作都有较为专业的题材领域。像《东京归乡》和《黑暗中飘香的谎言》,更是结合两种不多见的题材,不过前者没有后者呈现得好。
乱步奖评选分为三轮,每年投稿目前稳定在三百多篇,初审两轮会选出4~6篇候补作。终审有五名评委,基本上都是推理作家,少有评论家。近年来常任的有东野圭吾、绫辻行人、京极夏彦、辻村深月等。同年有两部作品获奖的情况,常常是因为五位终审评委意见不一,折衷选出两部获奖,通常来说对这两本的质量都不要抱过高期待。
八十年代末,日本新本格和冷硬派同时崛起,而乱步奖则几乎对新本格作品置若罔闻,接连颁奖给冷硬作品《濡湿面颊的雨》《恐怖分子的阳伞》《别告诉左手》等,一直持续到1999年。这显然与当时的终审评委中冷硬派作家较多有关(逢坂刚、大泽在昌、北方谦三等)。
进入二十一世纪,乱步奖也没有接纳(越来越极端化的)新本格的倾向,也许是好作品都投给梅菲斯特了()。一〇年代的获奖作,目前国内只引进了《黑暗中飘香的谎言》,期待更多译介。
乱步奖有些候补作堪称遗珠,其中1969年《天使在消失》、1980年《占星术杀人魔法》、1988年《倒错的轮舞》都是著名作品,尤其是《占星术》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同年获奖作《猿丸幻视行》,有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当时的评审比起西洋背景,更中意日本传统文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得以出版的候补作基本都经过作者本人和编辑多次修改,很难断定最初版本投稿时它一定比获奖作来得优秀。
就个人阅读体验而言,受赏作中推荐《大都孤影》《花园迷宫》《13级台阶》《天使之刃》《黑暗中飘香的谎言》,谨慎推荐《阿基米德借刀杀人》《东京归乡》,非常不喜欢《缀花的尸体》《巫女的后裔》《劲风下的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