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越优质的院校,越在招生要求中对作品集做出特殊要求?


/ 设计学 艺术设计 美术学 艺术学理论 建筑学 /
之前小设也分享过一些院校对作品集的要求,这些院校大多都是一些优质院校,并且越优质的院校,越在招生要求中对作品集做出特殊要求。

这里罗列了一些院校对作品集的要求,其中清华大学是对作品集的页面尺寸、篇幅和文件大小通通都做了要求,同济大学只对页面篇幅做出了要求,但是会要求“每个作品须标注创作时间、指导教师和作品所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的要求则会更加细致很多……上面列举的学校多多少少对作品集的页面、文件大小、作品数量、版面数量等做出一定的要求。大家可以发现,这些“事”很多的学校,都是一些头部院校。
首先这些院校对作品集做出要求,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作品集就属于必交项了,没人会对不必要对材料做出过多的要求。同时正是因为重视,才对作品集做出特殊的要求。为啥越优质的院校,越在招生要求中对作品集做出特殊要求?

一本作品集就是大家大学生活的浓缩,从大家的作品选题可以看出大家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自身的眼界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作品逻辑和呈现中可以体现大家的设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最终效果呈现是大家专业硬实力主要展出的地方,排版的小细节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细心程度……这是作品本身,除此之外,大家是什么性格,用心制作出的作品集也会带有一定自己的风格色彩。作品集不仅是大家大学生活的浓缩,甚至代表了大家,在入营阶段,是大家的作品集代替大家在“面试”哦。

每一年都有很多同学,要不就是无视要求,投递了不符合院校条件的作品集;要不就是院校要求在规定时间发送到指定邮箱,结果自己忘记发了,后面再补上,疯狂call招生老师,说明情况,请求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要不就是等到院校截止的最后一个小时才开始填报,结果学校系统非工作时间不开放,大晚上十一点硬是进不去报名网站,第二天打爆招生老师的电话。像这些情况,每年真的发生太多了,还有的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很多同学都喜欢拖延或者粗心大意,导致最终没有赶上时间或是提交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
大家再去跟招生老师求情其实希望真的太渺茫了,设置这些条件,本身就是一种筛选,大家没有达到要求,后面再去弥补,老师如果同意,本身就是对那些按要求来的同学的不公平。况且,不满足这些条件,本身就证明大家容易粗心大意,喜欢拖延,老师当然想录取更加优秀的学生。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最好有意识的更正自己的这些“小毛病”,加强自己的行动力,还没开始做作品集的同学现在一定要开始行动了,已经开始的同学要保持韧劲,不要间歇性摆烂。

大家要知道,越优质的院校,投递的人就越多,像清华和同济,每年投递的人都是五位数,他们本身对作品集就很看重,会挨个下载大家的作品集进行层层筛选。那么,大量的超多页面、体量超大的文件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负担,这是减缓招生工作的最主要因素。
对艺术设计保研人的启发

优质作品集是这些院校的敲门砖,越优质的院校、对作品集要求越多的院校越是这样,在这些院校中,排名靠后甚至也可以靠优质的作品集超越排名靠前的同学,在设计保研,每年也会有很多这样的同学:
“作品集是表现个人能力的关键,申请入营也好、入营后的面试也好,都是重点展示的部分。甚至有些学校对作品集的重视程度大于专业排名。(例如我在参加华东师大夏令营的时候就以一本高质量的作品集获得了入营资格,而同专业排名在我之前的同学却没能入营。)”
——学姐经验

即使华东师范大学要求提供10件作品,但其中也只要求提交3件本人的课外创作(设计)作品,其余7件为本人的课堂作业(前5学期)。过多的作品只会导致每一个作品都不优质,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太多的作品会把大家的精力分散,导致每个作品都“资质平平”。没有完美的作品集,大家制作一到两个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再加上一到两个还不错的作品就可以了。
趁现在还有时间,抓紧时间产出优质作品集,敲开头部院校的大门吧。作品集救命班最后5天,剩余名额持续缩减中,想去名校的同学快私戳小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