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澧说•悦读纪】2023上半年书影观阅总结
才惊觉2023年转眼已过半!自去年12月开始又进入了学习状态,就想着赶紧把这半年以来读过的书、看过的对自己的有益的影像都记录下来,那些美好的回忆,我想用文字传递出去。
【No.1】《女朋友们》(宁远,杨菲朵,尤琳 合著)
书单整理,第一本想起的就是它——《女朋友们》。 说来也巧,我跟这本书的相遇,充满了戏剧性。 在描述和《女朋友们》的相遇前,我想阐述一下我是怎么看待人和书的关系的——我一直相信人和书是讲缘分的。就如同人会筛选自己合眼缘的衣服、鞋子,甚至工作、事业、伴侣一样,人也会筛选和自己契合的书籍。毕竟,人的一生短短几万天,书又浩瀚如烟海,就算是学者,穷尽一生能研究的学问、能看的书又有几多呢?所以我相信人和书之间也是讲缘分的,我与《女朋友们》之间也是这样的。 遇见《女朋友们》是在去年十二月的中旬时候,那时我还在修整,成日闲来无事,去的最多的地方是最近的书店还有附近一家咖啡馆的图书角。就在那家咖啡馆的露天图书角里,我在书架上随手一翻看到了这本书,当时其实蛮不屑,心想又是华而不实的一部女性心灵鸡汤,但或许是书店待腻了,我那天铁了心思想在那图书角坐坐,就得找本书看呀!左翻右翻,最终还是回到了这本书上来。 其实在这本书之前,我很少看这类题材的书,它的作者有三位,倒不是说像一人一个故事组成一个合集似的,而是书的全篇内容由这三位的对话组成,准确来说,这三位是谈话者,书也是把她们对谈的内容用文字整理好呈现罢了。 三位对谈者:尤琳、菲朵、宁远,是私交多年的知心好友,她们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人生经历,甚至都不是同一个地方的人。串联起她们深厚友谊的,或许从这书中一次次对谈可窥见一二,而对谈,则是从一次次“有朋自远方来”的异地旅行中产生。她们在对谈中,聊为人母、为人女、为人妻的感受,也聊对爱情、对事业、对教育的理解,更聊诸多对人世间诸多宝贵情感的参悟。可以这么说,每隔几行,我就会拿起笔划一段话,并摘录自己喜欢的话语在笔记本上,无他,读她们的书,你会感到放松,没有语重心长的劝诫,也没有凌厉严苛的说教,作为一个读者,你可以参与她们描述的人生,走一遍她们经历过的心路,你也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默读的同时就看了个别人的故事,也挺好。在那段看似修整但又内心倍受成长煎熬滋味的我而言,《女朋友们》就像一剂良药,滋润着我的心田。
这三位作者后来我费了一番功夫搜过她们的微博,但是搜到后忽又没了继续了解下去的兴趣,我在想,书是书,人是人,况且这种我未曾认识过的作者,出本书或许只是偶然,只是正好我遇上了这本书而已。 只是说个不算后续的后续,让我感叹这个世界还是蛮小的: 一是,二月的时候我开始有在红薯起号做探店博主的打算,因此有意去了一些冷门的小而美的独立书店搜集探店素材,第一站纳入计划的就是成都的野梨树书店。那是位于玉林西街的一家主打卖精酿啤酒的书店,真的很小很小,像是那种一居室的民房改造过来的,但是人气不低,后来我关注了它们家的公众号,经常看得到店主与其他作家、书店主之类的搞联名,推交流活动和联名精酿,一堆我看不懂的酒酿名字(确实有些2g,毕竟对精酿不感冒2333)。就在这个月,我在它们家公众号里的文章,惊讶的发现野梨树的店主居然搞起了民宿,进去一看才知道原来还是和别人合作的,但是冠了“野梨树”的名。可是这家民宿的地址和野梨树店主也很有渊源,民宿叫“平静月”,开在成都市区以外90公里的蒲江县明月村;而野梨树店主在官宣和“平静月”合作的文章里说到他过去曾在明月村的“远家”工作过。 “远家”,是《女朋友们》三位作家里——宁远创办的品牌,说起来更像是一个美学空间,可以染布、织衣服、做瑜伽,不定时开放培训班名额,当然,主要是卖些纯天然的棉麻衣服,在某宝上有网店,销量还不错。而在这之前,《女朋友们》里对宁远的介绍里说道过她之前拿过金话筒奖,我猜想她在归隐田园之前大概率是个主持人之类的公众人物,只是并未在意过,这就要说我发现的第二个巧合了。 如果你是四川人,如果你看到过这么一则新闻播报的画面,你一定不会对2008年汶川地震相关新闻播放里,一个地方台女主播念着死亡人数,念着念着就带了哭腔,但随即又用专业素养把新闻念下去、努力平复自己悲伤情绪的这样一段视频陌生。她,就是宁远。
宁远后来除了做衣服卖衣服,也写书,《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就是她的作品,一如既往的记录她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宁远《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哔哩哔哩】 https://b23.tv/H7YKAO7 而我与《女朋友们》,这本书,也成为了我的人生图书馆的一份子。
【No.2】《人生的滋味,我慢慢尝》(丰子恺 著)
丰子恺,论哪个年龄段都不会厌烦他作品的大师。他写、画、说,哪一样都精通,哪一样都自成一道风景。 这书的封面写着:“有趣、有心、有情,献给正要体悟人生百味的你。”我爱这句话,因为当下的我正值青春年华,我总有许多的愁苦与困惑,我渴望甘露般的读物滋养我的心灵,而在书店逛到它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我要读的书,也是我想读的书。 而关于我与这本书的故事,则是这样的。 这本书购于去年10月,那时我还在重庆,难得休息一次,而那时的我,在经历失败的公务员考试后,大概半年多都未曾碰过书了,脑中苦闷的全是填饱肚子和未来出路一事,因此,哪怕是读闲书我也未曾有兴趣了。时隔半年多,随着境遇的变化我又有了新的人生苦恼,忽而想起来——我好像很久没看过书了!甚至,我连最近的城镇里的书店在哪儿都不知道!这可不行!挑了个休息日,我去县城里找书店了。这时,新华书店的魔法就展现出来啦!没有民间书店的地方,新华书店是一定在的!这本《人生的滋味》,我便是在垫江县新华书店里买的。买的时候,我也曾犹豫:“要不网上买?还能便宜点儿。”可是,当时的我实在太想看它啦!还是决定书店里买,即使是按码洋来,我也认了。 当天抱回去的,还有一本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但这本一直没看进去呢唉( •̥́ ˍ •̀ू )……
【No.3】《财务自由之路》({德}博多•舍费尔 著)
2月的时候,开始迫切的想学习理财方面的知识。 一直以来,我对于“拥有一笔属于自己的钱”这个想法都抱有特别的一种执念,或许是童年过的过分紧巴巴、稍微长大点儿又开始被迫“报答”养我之人恩情的缘故,我一直处于“净资产为0”的状态,真的慢慢开始攒起来一点点了,又因为一点点小意外再次归零。 我在想,或许我需要正视自己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探究一下自己对金钱的态度是什么,而在这之前,我需要通过读相关的书籍来塑造自己的金钱观。我直奔住处附近的书店,找到经济社科一区,选来选去,选到了这本《财务自由之路》,可惜书店里没商量,卖太贵,旋即便到网上买了他的一个系列。但很遗憾,只有第一本读头最大。但也最幸运,才第一本就能把最有益于我的知识学到。当然我要看的远不止这一本《财务自由之路》,一旦我上轨道了,看的就不止这一本咯!当然,如果你此时也困惑于与金钱的关系,它无疑是很棒的金钱观认知入门书籍。 【No.4】《金钱与我》(金钱观认知入门纪录片)
要说观影记录,我第一反应还是《金钱与我》。6集6个家庭,不同阶层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消费情况,有一夜成名收入暴涨的青年运动员,不知如何更好打理钱财,报复性消费奢侈品后痛定思痛学理财思路;有囤积癖家庭主妇通过求助理财专家,学会让有价值的二手物品“游”起来回本的生活妙招;更有情侣同居生活中为细水长流还是浪漫满屋做出合理平衡……几乎观众们是都能在这部纪录片里找到合适自己的生活理财思路的,且每集都会针对一个消费心理做剖析,还有相应的省钱技巧。省,不是要你痛苦的变抠门,而是更聪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