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玉补石||大唐的崩碎——安史之乱的真实元凶
1.曹丞相烧了私通袁绍的信件 真的大气
咽不下委屈 忍不了愤怒 是搞不好政治的
2.平心而论,史思明这种利益动物就算一时投降了,后面还会再反,神龙五虎一开始封王后面也没好下场,就算唐能够解决了河北,最后还是会动史思明的军队,这仗还是要打。
史思明想打 底下人不一定想打 那政策是瓦解小头目的
3.由于李亨的平衡术,导致了邺城之败;因为他的瞎指挥,导致了邙山之败。他让本可以更早地结束安史之乱,却又硬生生往后拖了几年……但是,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些准确的评价,是因为站在历史的角度上我们开了天眼,知道谁是忠臣,谁是奸臣——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是李亨,真的就能做得比他更好么?!
叛军势如破竹,洛阳长安失陷,玄宗仓皇外逃,是他北上灵武,举起了平叛的大旗,让那些在北方浴血奋战的战士看到了希望——单凭这种勇气,就值得为他喝彩! 他虽然防父亲、防儿子,防大将,防一切可能威胁他权力的亲信,但是作为乱世中的皇帝,他又岂能不防!
他的父亲李隆基为了权力,一天之内杀过三个儿子!他战战兢兢了几十年,终于被拥立称帝,岂能不防李隆基夺回大权?
安禄山深受国恩,还能造反;哥舒翰倍受信任,还差一点清君侧!这些功高盖主的大将们谁忠谁奸?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不到他们去世的那一刻,谁又能知道他们不是下一个王莽,下一个司马懿?
所以,李亨所做的一切,看似有很多错误,但那或许真的就是当时无奈的选择了…… 在他当皇帝的7年里,他让一个人心惶惶的乱世,一个丢掉了半壁江山的帝国,一个几乎丧失了威信的皇室,基本上恢复了秩序,虽然这个秩序不如以前,但7年的时间能做到这些,已经不容易了……
其实他那堆乱指挥都没问题 包括他不从李泌收两京都可以表示理解和认同 唯一需要埋怨的一件事就是急急渴渴的追责叛臣的问题 其他小算计都能理解 但这个错误的代价太大了
4.真不是自吹自擂我上我也行,叛乱还没有彻底平定,李亨就在这搞起了之前投降的人,我觉得大部分普通人也知道这不行啊
报复是很爽的 赏功不罚过这事太考验意志力 他控制不住自己 你瞅他给李隆基送信那急急渴渴 你看他憋的住屁吗
5.从历史看,即使皇家出身的皇子,依然有人大气,有人小气,那决定一个人是否大气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呢?是在思维上能把一笔账算明白,能够把时效性和长远性兼顾好就行了吗?
看天赋 纯是老天爷赏饭看你适不适合端政治碗
从小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以及父母在家庭内有意培养和谐正面氛围家庭的小孩,更容易诞生出“大气”的性格。人只有先自己充盈了,才能去包容别人。李亨这种从小缺爱,内心缺失的小孩,除非自己开悟对自己下狠招或者长大后高人指点,否则很难产生“大气”的性格特质
6.如果安史之乱两年就结束,那么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否只是一次普通的叛乱而已
后面的善后也有难度 但题好解 最关键的是 大唐有机会收回河西
雀食,河西保证中外陆上沟通,河套和幽云十六州是正面北方和东北的异族,华夏文明想要正循环,北方三大屏障缺一不可
7.前面长安打香积寺之战的时候,配置不也差不多的呢,为何打邺城损失会如此之大
不一样哦 李俶是元帅 郭子仪是副元帅 权责明确且说的算 还没有太监捣乱哦
8.看完郭子仪那段,我就想起刘备。部分人说刘备是虚情假意、假仁义。就连歇后语还有句,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你说他真心也好假意也罢,但是人永远是,别管他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刘备真真的是仁义了一辈子,这辈子除了阴过刘璋一把,确实对的起仁义这两个字。 心术不正看谁都想坏人,即便别人做好事。在他眼里,那也是装的,也是另有图谋。
9.唐朝太监:现在该我上场了,什么十常侍,什么王振刘谨魏忠贤,在我们面前都是弟弟。
10.杨坚毁了邺城,唐又重建了?
对 但规模很小
11.“御史中丞崔器令受安禄山官爵的百官全部解掉头巾光脚丫子站在含元殿前,捶胸顿足磕头请罪。” 这些请罪的人里,也包括最终因一首《凝碧池》脱罪的王维吗?难怪后面摩诘居士越来越佛,李家这父子们,离得越远越好……
他是洛阳那波 他在老李时代其实就半官半隐了
12.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藩镇跟中央朝廷之间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客观上反而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脑血栓后不让抽烟吃大鱼大肉了 又活了20年 然后这病人要感谢脑血栓?
13.李泌是不是太自私了
他修仙的 他比谁都懂啥叫气数
14.不得不说,教员在三湾改编提出的支部建在连队上,这个是通过实践得到的军队建设的优秀制度,坚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使得军队不会成为只为私利的军阀,而是由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
所以你说这十几遍资治通鉴是白看的嘛
15.这个时候都没砍了李光弼,仆固怀恩还是识大体懂克制的,最后可惜了了
仆固怀恩一直是识大体懂克制的 是唐对不起人家
仆固怀恩是真的冤,所以长安天子怀疑你是军阀时,你最好真的当军阀
16.如果在安史之乱期间大唐再出现一个像李世民一样的人物能翻盘吗?
当然能呀!节度使们和安史的那帮大将会变成秦叔宝和尉迟恭 只要给李世民来一个藩镇当本钱 后面一个个的雪球都能滚起来
17.这事算是郭令公的瑕疵,不过也怨不得他,崔光远这东西早就该死了。偏偏降又复归那时候,肃宗肯定也不能杀他。只怜河北民!那个年代节度使多了,郭令公只有一个。良将不长命。老天怎么不让李嗣业和崔光远的寿换一下啊
没有绝对权威时 越大的人物越是灰色的 因为他需要妥协的东西太多
18.是不是中央没有能力,所以各大节度使都把打下来的地盘当自己的,如果让各大节度使都归郭子仪统一指挥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都归郭子仪统一指挥史思明肯定能平 但郭子仪要是心眼活动活动 真的很容易黄袍加身的
19.是知识的诅咒吧:这群牙兵们吃过肉,就不会想着青菜了
见识的诅咒
难怪很多岗位只招应届生
20.郭子仪、段秀实那可都是正经的大唐忠臣啊,但是军阀化的趋势谁都挡不了
对 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21.又想起了太宗那样的英雄人物在一定态势下都只能带3500人奔赴虎牢关。
对喽 同志们的意见是需要重视的
22.吐蕃这个时候已经在布局河西走廊了吗?看到仆固怀恩和段秀实,想到他们结局实在惋惜
人家不是布局 是今天摸你手 明天袭你兄 你一直不还手 人家后天就直接抢了
23.历史的大趋势,绝不是哪个昏君一拍脑袋做了某件错事就形成的,也不是某个英雄可以一己之力强行扭转的。开脑洞下,如果张巡这样的革命烈士,活到了革命胜利,也节度一方,会不会也军阀化,最后晚节不保
张巡不同 他是完成彻底私兵打造的 他只要不反不会被底下胁迫的
张公不是一般的节度使,他更像教员。他手下的兵对他是死心塌地,我相信哪怕张公带他们去死,他们都心甘情愿。张公和那帮管不住手下人的节度使不一样
24.这个藩镇更类似于雇佣兵?相比三国时期的那些诸侯,他们有行政权和税收吗?如果没有的话,那除了靠打仗和掠夺也没有别的办法来养兵了吧?如果有税收的话,那跟诸侯有啥区别呢?
很多军力强的藩镇就是小号的诸侯了 不过名义上还听大唐的 每年打发叫花子般的给点贡品
25.京城周边地区没有重建征兵体系吗? 如果没有,是因为大乱把人都搞成隐户了,而中晚唐已经没有国力去重新建立操作系统了吗?
也有啊 但后来神策军被太监控制了 太监是没有意愿打扰节度使们的
26.为啥不敢用李俶
他李亨是咋上位的?
27.平心而论,史思明军事能力虽然比李光弼差一筹,但也算的上是当世名将,他更缺的应该是营造长期割据政治环境的能力。但是在“再造大唐”小能手李亨的帮助下,以史思明为首的这伙子叛将天上掉馅饼,这下可以天长地久的割据下去了。
九节度战败后 除了李家的天子之外 注定不会再有一个皇帝 而是一个个节度藩镇而已 史思明没有这个能力和威望改变权力土壤 他更像是一个最大号的节度使在给各节度使们打样 当皇帝是没戏的 踏踏实实守着一亩三分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