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客
有些词语它的意思在这个洪水猛兽般的网络舆论潮流中早已异化,失了它本来的意思。比如圣母,睿智等。
我对此感到可惜。
自然社会发展也会,很多词早在自然或人为的影响下,变了模样,有些可能不失为一件乐事,有些也无所谓,更有些本就出自有心之人的手笔,损人而利己。
当然我这次想说的并不是如此的大议题,我还是再想说一个以“实事求是”为内核的东西。
事情很简单,某次在我阻止了别人走向不好的结局的时候,对面很生气,我清楚地理解到,其中某一个使他不愉悦的的点在于,我那看起来高高在上的姿态,“就你懂,你显摆什么?”的感觉,我虽自认为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也把此观点传达给对方,对方自然也不买账;那是否我就不该掺和这件事?就让你们走向本来不好的结局?对方回答是事情不是没有发生嘛;那如果我不去阻止,是否有可能会发生悲剧?那只是有可能,你不能说它会发生;我说我看到不少人在这种情况走向了火坑,以此为鉴我来救你们,这不好吗?对面首先表示,你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并总结我这是唯结果论,并不经意报复式地开始劝导我。
我并不想对其他方面来讨论什么,只想说,“唯结果论”这个词。首先我认为我这也是贯彻了“实事求是”,并不是“有可能的”就不是“实”,也并没有有意无意导向其他地局面,无论如何我都认为这并不是他嘴里地“唯结果论”。这个词他有其本意,在他之前地逻辑推导中,这个词也确实可能比较恰当,但结果就是在不清楚本质的情况为一件本不该归类的事情归了类,归得类也因为其有本意,导致微妙的意义偏差。以此为例子,我们也可见某些词语异化的不良影响。
但仍然,我认为我仍然是 “实事求是”的,我以我认知中最合适的手段阻止了一件潜在的坏事发生,其中惹到了某些人被不高兴,以后可以吸取经验。我认为,这就是好的。而不是为惹到了人而过大于功,来批判我这个人。
另两件词语异化的事情,关于《满江红》。这个片子定性不必多言,只是一个人的罪什么样,他就该受什么罚,实事求是对待,便是对其最好的反馈,一时脑热过分贬低会惹出笑话,也为其未来口碑反复埋下隐患。就比如我要说的大家嘲笑的“莫须有”。在自我怀疑的状态下,我去确认了,这个词当然也并不没有出错,它在那么多的文盲例子中,反而成了最惹人嘲笑的那个,这并不好,这也可能异化了这个词,本来正确的用法成了错的,抑或是,未来有人提到了这件事,他们便成了“无脑黑的水军”,或者更直接,“哈哈一群文盲”,我们反倒成文盲了。《满江红》不好,对历史消解,拍得也十分弱智,缺乏考究,这可能都是中肯的。而一口就是故意的,是五十万,他们都是五十万,大搞阴谋论掉,乃至嘲笑“莫须有”,便莫不是不太好。而明白的人,也有不少,反正它该受罪,所以我不说什么,私以为也是不合适的。就像“九转大肠”,我是不喜欢这个梗的,因为有相当大部分的人要么“这里就是答辩”,要么“这是肠油,不用解释,大家都懂的”,结果就是,懂得人本来就懂,不懂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会错意,幸亏好在应该没有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我不喜欢也大抵只是因为担心,不像“我一勺三花淡奶”一般。
而说的人呢,我们不去讨论收了钱的,别有用心的,既得利益的,极度无知的,我都认为是好的,至少不该被骂,哪怕其实某些细节很失偏颇,因为他做的事本身就要更有益,无论从意图上还是结果导向上。但我仍然看到有人因此被扣上“理中客”的帽子,这,便是第三个我要说的异化例子。甚至有说“你说的这谁不知道,但它如何如何,你连主次矛盾都不分。”不合适啊不合适,这并不是拉偏架,也并没有做到拉偏架的事实,如何都不是拉偏架。有很多人讨厌所谓“客观”,那是因为那个“客观”并不“客观”。而“理中客”,自然也是那群浑水摸鱼的,或是有利可图或是彰显与众不同的优越感之人,如果一个人只是不全面,并不是刻意隐瞒,那直接将其定性不免有些草率,你大可以补充额外信息。
这两天,看尽了罔顾事实,说真话说一半,满脑子狂热而可预见不良导向的事件,不管是我上述的例子,还是最近有为木口招魂,做法仅仅是复述了一遍当年的事,而竟然很多人表示认同;还是六小龄童口碑的反复,仍然只是复述了一遍事实;抑或是更大方面西方可以的引导。这些,都让人悲哀,都是背离了“实事求是”,这也是说真话说一半的真实威力,无论何时,“为什么”都是最重要的。就算真实的不会让人那么舒服。
最后,以那会儿的评论作结:
在自己认知范围内,考虑到可以的所有认知,力所能及地去表达客观的事情,对什么都有好处,既不会使进步者屈辱,灭锐气;也不会过分贬低后位者,不顾事实,只顾舆论的归属与狂热,使未来给其招魂。就比如“莫须有”的笑话,先不顾一切笑他,最后被笑的该是自己,这反而“洗白”了mjh。不能说一定客观,但至少我感受到up一有还可以的知识储备,二不拘泥于自己的视野,三不自傲于自身的眼界,虽谈不上完美,虽可能某些细节领域发言可能差得甚多,但如果这样就被称为“高高在上的‘理中客’”,我确实对大众舆论是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