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汉和两宋对于北伐用兵的截然不同

2023-03-19 11:12 作者:心之易道  | 我要投稿

大汉和两宋对待北伐用兵的截然不同 原因有很多,大汉不是北宋或者南宋可以比的。 大汉拥有大一统国家的绝对领导力和势力范围,尤其是军马的收集和养殖方面,可以下发到很多地方农户,因为养马很费钱,国家养育很烧钱,购买也是属于军用物资,跟北方游牧匈奴人,可以通过盐铁或者手工业乃至于稀缺物资来互市换取,大汉拥有绝对的文化和经济以及zz等方面的优势,对于跟北方游牧的和亲目的是休养生息,与民安享太平,来增强国力,几百年的春秋战国秦乱和楚汉争霸,大汉再到七王之乱,文景之治后才有所环节国力,然而大一统中央集权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还是非常突出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后,在战略态势上,处于绝对优势,战场选择基本上都是草原边境或者苦寒之地,和亲废止后,战争受影响的是边民,未伤国体,大汉为了征伐也是过于耗费国力,导致虽然驱逐和分解制服多部匈奴,达成对匈奴的战略目的,但是,草原还在那里,草原还是不会有汉人居住,而将收纳屈服成为附庸的那部分匈奴,放在草原,还是不放心,也为以后增加很多威胁变数。汉亡国是始于西部羌乱,在东汉班超治理西域后,因为内部羌乱导致西域几乎失去治理能力,而草原又因为自己一手提拔和重用的鲜卑人占据,形成新的一代【匈奴】,其实最终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们当然在解读历史的时候,高度自豪于【虽远必诛】,但是,从最终解决北方的问题的,还是【民族融合】。而汉匈时期,无论孰强孰弱,其实都是我们国家我们的文明的每一个阵营的一时辉煌,汉匈这一对冤家,一个成就了民族认同感归属感的【汉族】主体民族成立,一个成为分解演变成为各个少数民族的组成,最终一直占据着草原,与鲜卑,成为草原的霸主,延续千年。鲜卑=>柔然=>室韦=>蒙兀室韦=蒙古。匈奴=>宇文鲜卑=>契丹,库莫奚。等等这些,包括突厥还有女真等一时无两的草原霸主,都是他们的衍生品。 我们很容易和清楚的看到,当时的中华大地,政权主体占据统治地位和核心地位的是具有【中央集权制】的大汉,而南北即使有小的部落或者政权,也是附庸或者不会对中心主体产生威胁的存在。 所以,当时我们的地图格局是最多南北分层为三层,实力比例大概是:30(匈羌,东胡诸部):65(汉):5(蛮)。 但是到了北宋时期,其实整个中华大地正处于【民族大融合】消化时期,国家还没有真正形成【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各个政权都是属于割据存在,南北分层大概分成最少四层,最靠北的包括蒙兀室韦在内的诸部,在其南面,是包括契丹 女真,北方游牧化汉人(民族融合产物),然后南边一层是包括党项族的西夏,还有伪楚伪齐汉人游牧附庸国政权,再下一层是北宋或者南宋,再南边还有未收回的南越等地。他们的实力(包括军事,也包括经济人口等综合实力)比例比较平均,一直都是契丹大辽或者女真大金相对军事实力强,而宋的经济实力最强。 如果大宋要想完成历史使命,实现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国家,包括西夏,辽金,还有西南的各个政权都要进行用兵,已经开始讲究生活品质,喜欢享乐人生的这种政权,是不可能考虑动用或者动摇国本来付诸于所谓的【北伐】的,即使强如刘裕,毕其一生也是昙花一现的存在,北伐用兵,对于南方政权,在没有大规模全民化【养马】,并且通过【互市】换得战略物资的通道和能力,不是大汉可比,大汉对于北方游牧是拥有绝对地利压制的,而两宋一个比一个矬,长时间丧失这种能力,尤其是到了南宋,甘愿成为附庸的存在,进取之心早已消磨殆尽,更无能力和大环境允许有这种动机和想法。就如同你让思密达进取心爆棚,不仅要实现统一,还要将旧苯彻底征服,实现荣光,他们是不敢想象的。当了附庸国,就已经成为如同无脊椎动物了。

大汉和两宋对于北伐用兵的截然不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