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和β-受体阻滞剂之区别!
1、作用机制:
缬沙坦是经典的血管紧张素ⅡAT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通过与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特异性结合(AT1/AT2 20000倍),抑制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而降压。
洛尔类属于β-受体阻滞剂主要包含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等,主要通过抑制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减慢心率发挥降压作用。

2、安全性:
缬沙坦不良反应与安慰剂相似,降压的同时不影响心率,对总胆固醇、空腹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尿酸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突然终止缬沙坦治疗,不引起高血压“反跳”或其他临床不良事件。
β-受体阻滞剂会诱发哮喘,同时影响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使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升高等。如果突然停用β受体阻滞剂,会出现高血压“反跳”,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如果合并了冠心病,则可以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尤其是能引起血压突然升高,甚至引起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心率失常等。

3、应用人群: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年修订版》推荐:
β受体阻滞剂的强适应症: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性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
绝对禁忌人群:二至三度心脏传导阻滞、哮喘。
相对禁忌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周围血管病、糖耐量低减、运动员。
缬沙坦的强适应症是: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预防、ACEI 引起的咳嗽、代谢综合征。
绝对禁忌人群:妊娠。
缬沙坦的靶器官保护更全面,使用人群更广泛。
(注:科普文章不作为用药推荐,个体用药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图片来源:千图网